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桐城派思想

桐城派思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22:37:37

桐城派思想?淺議桐城派之源(二)錢奕珠,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桐城派思想?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桐城派思想(淺議桐城派之源)1

桐城派思想

淺議桐城派之源(二)

錢奕珠

山脈延綿,峰巒叠起;秀水有源,彙于江海。桐城派的形成同樣是有發展過程,是傳承光大前人的重要成果,他們繼承和發展前人的思想與成就,形成與時代相适應的創作方法與思想體系,其作品為時代和廣大讀者所接受與推崇。

因之,這裡我們不能不提及桐城派的先軀、桐城派鼻祖的方以智、錢澄之。這裡着重說說錢澄之。

錢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出生于治易世家,幼從父讀,七歲屬文,旋及攻詩,鄉試辄列前名,崇祯元年考取秀才。他少有大志,“嘗思冒危難,立功名”。崇祯末,社會動蕩,志士仁人憂國憂民,紛紛成立學社,聚集同仁,由之複社、幾社興起。方以智、錢澄之、陳子龍、夏允彜等組織雲龍社,與東林遙接,同馬士英、阮大铖抗争。福王稱帝南京,馬士英、阮大铖當權,通緝東林和複社人士。錢澄之逃避武水錢仲馭家,不久福王朝廷覆滅。錢澄之與錢仲馭起兵抗清,然而不幸兵敗震澤。仲馭戰死,錢澄之夫人方氏及幼子殉難(事載明史)。澄之與長子法祖逃往福建。時唐王朱聿鍵稱帝福建,錢澄之考授吉安府推官,不久改任延平府推官。之後,錢澄之遠赴廣西,投效桂王朱由榔,授禮部主事。永曆三年(1649)經特試,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兼制诰,後與行在失聯,不得已易名澄之,乃作僧服,輾轉回到故鄉江村麥園,遂在田中築屋,自号田間,著書以終,享年八十二歲。行世著作有《錢澄之全集》七卷,二百四十餘萬字,詩歌三千四百多首。

先生“詩歌古文滿天下”,古今學者均高度評價他的文學成就,“論桐城派古文,後海先河,澄之為昆侖之源,當無疑義。”(錢仲聯1908-2003,詩人、詞人、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國學大師。蘇州大學終身教授。)桐城派“以文章為二百年海内主盟,其由來者漸矣。”(葉德輝1864--1927,光緒壬辰進士,授吏部主事。我國近代傑出的藏書家、目錄學家、版本學家、校雠學家、出版學家。)

先生“一生著述宏富,……内容涉及哲學、文學、史學諸學科,精深邃密,卓有建樹,其學術成就堪與黃(宗羲)、方(以智)、王(夫之)、顧(炎武)共相颉颃,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最高水平之一。”(諸偉奇,從事古籍整理、研究、出版30餘年。現任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先生之文,“如泉之流,清瑩可監,甘潔可飲,萦纡不滞以達于江海,使讀之者目明而心開。”(唐甄,清代學者。)

“近世稱述清初學術者,恒稱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為三大儒,而不知當時桐城錢澄之實亦不廢大家,足與三人媲美”。(張舜徽1911—1992,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會長。)

吳孟復說:“錢澄之《詩學》,為‘桐城詩派’以至清代詩歌,從理論上提出了規範。”(吳孟復1919—1995,當代古籍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他的詩歌尤以詩紀史見長,是為詩壇詩史大家。錢謙益(1582—1664,清初詩壇盟主之一。)《吾炙集》選澄之詩獨多。陳維菘(1625—1682,清代詞人、骈文作家。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讨)《箧衍集》開卷第一人第一首即是澄之七古,卓爾堪(清代詩人。)《明遺民詩》錄詩百首以上者僅杜浚、屈大均、錢澄之三人。湯華泉教授說:“藏山閣《詩存》中一千又五六十首詩,皆是明清易代之際社會狀況的真實反映,那個時代所留存下來的詩作真正可稱為詩史的,恐怕也隻有這一部,即如和錢澄之年輩相若、經曆相似、且有過從的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等并沒有留存多少這樣的詩作。諸集俱在,可以比勘。”吳孟復《論桐城派》詩曰:“舒黃天下奇山水,人物峥嵘左與錢。自古文章稱氣骨,源流考鏡仗來賢。”

清末學者馬其旭(1855—1930,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學者。)說:“望溪少時承其(錢澄之)緒論,後遂蔚為儒宗。先生而卒以經學文章開啟學派,亦考流者所宜知者。”馬先生的話告訴我們,方苞是錢澄之的學生,他從年輕時就接受了先生的經學文章體系,後來成為桐城派領軍人物。我們研究溯源桐城派的時候不能忘記這一要點。

當代學者章建文在《吳應箕與桐城派的關系考論》中進一步闡明錢澄之對桐城派的貢獻,以及先生與方苞之間的師生關系。他說:“錢澄之不僅是桐城派的創始人,也因其古文的創作實績和生活時間跨度大,影響了幾代桐城士子,也是桐城由專注于經學研究開始熱衷于古文創作的關鍵人物。劉聲木(1876—1959)說‘錢澄之論詩文精妙,實開桐城諸老之先河,至當而不可易,洵後世學人之龜鑒。’張舜徽也說,‘桐城經學文章之緒,開自錢澄之。’……錢澄之對方苞的影響是直接的。方苞在《田間先生墓表》中說:‘苞未冠,先君子攜持應試于皖,反,過枞陽,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門而入。先君子驚。問曰:聞君二子皆吾輩人,欲一觀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先君子呼餘出拜,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為不甯者久之。因從先生過陳山人觀頤,信宿其石岩。自是,先生遊吳越,必維舟江幹,招餘兄弟晤語連夕,乃去。’作為桐城遺老,這樣關心後輩的成長,對後輩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學者張瑞傑認為:“錢澄之作為桐城派的先導,其古文創作理論對桐城派影響較大,然因其文多涉時諱,傳世作品較少,其主張未曾引起關注。錢澄之針切時弊、文以載道的創作宗旨、以‘氣’運文的行文法度和語詞雅潔的文風主張極大地影響了桐城派方苞、姚鼐、劉大櫆等人,對後世桐城派、文論體系的形成有筚路藍縷的開創之功。”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桐城派的淵源及其形成過程,亦知我們在推崇桐城派三祖方苞、姚鼐、劉大櫆的時候,而不能忽略了一代文學大家和詩人錢澄之先生,開創桐城派的曆史地位與貢獻。我們完全有充分理由和依據稱錢澄之先生為桐城派開山“鼻祖”,稱方、姚、劉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三祖”,是符合事實的。

2021年5月于旗山花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