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通過勸學篇學到了什麼

通過勸學篇學到了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12:49:45

通過勸學篇學到了什麼(重讀師說勸學篇的一點心得體會)1

花牛紅

《師說》是位居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被蘇東坡譽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的韓愈所寫的名篇。中學時代背誦了不知多少遍,現在重讀它,頗有些生疏甚至久違了的感覺。基于此,錄原文、譯文對照如下: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嗚呼!師道之不複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苌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于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于這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麼譏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複,(從這些話裡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師從郯子、苌弘、師襄、老聃。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通過勸學篇學到了什麼(重讀師說勸學篇的一點心得體會)2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韓愈老先生就在《師說》這篇文章裡,反複論證了為師之道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教師應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知識、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現代社會,教師地位崇高,受人尊敬,這是不争的事實。但在這“尊師重教”的大前提下,許許多多的中小學教師在實施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之道的過程中卻困惑了迷茫了。現代社會的中小學生能不能嚴管?能不能對其實施懲戒性的教育?當然,這樣的問題,一千多年前的韓愈韓老夫子,就根本沒有做過明确的禅釋。很顯然,不嚴字當頭,對一些不良習慣進行懲戒性的教育,學生是很難克服困難缺點,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再摘錄一段兩千多年前繼孔子孟子之後又一位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所寫的經典篇目《勸學》中一段話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學不可以已。”不錯的,學習是不能停下來的。就是要求人們從小刻苦努力,養成一種終身學習的良好品德。我以為,活到老,學到老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但是,你睜開眼睛看一看,現在,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是不準布置作業的,并且不準檢測性考試!現在的小學生幾乎是在學校裡躺平了學;而老師的弦是蹦緊了還要擰三擰,為了學生的一切,那怕是把你的那根弦蹦斷了也無所謂。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你不進行練習,我們不是常說,眼裡過千遍不如手裡過一遍嗎?不進行督促檢測,且躺上兩三年,等到一身壞毛病壞習慣養成了再來學習,恐怕是為時已晚矣!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個人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零歲到5歲以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

在上下學的路上,常看到一些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甚至于有些三、四年級的小學生,連自己的書包都不背,因為有接送他(她)們的爺爺奶奶或是爸爸媽媽為其背着,在替他(她)們負重前行!

當代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真的是太重嗎?我倒認為是各種條條框框加身的廣大中小學教師則缺少了韓愈老夫子所講的那種創造性的智慧和靈氣!當然,在一些教育産業化的大學校園裡,大多數教師可能在為高收入、高效益而沾沾自喜。

通過勸學篇學到了什麼(重讀師說勸學篇的一點心得體會)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