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很熟悉中國曆史上的一些名詞,比如“戊戌變法”,“甲午戰争”。學習的時候,肯定有很多人像小編一樣好奇過,戊戌和甲午這種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加在具體的事件前面呢。别急,小編告訴你是怎麼回事。
在古代,古人們經常使用幹支法紀年。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是西方的紀年法,西方以耶稣生年定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所以,我們現在所處的時間才是2018年。而在古代,沒有傳入西方紀年法之前,中國古人們用的是中國人自己的紀年法——幹支紀年法。
智慧的古人夜觀天象,悟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的道理,以天幹承載天之道,以地支承載地之道,天道與地道共同決定人道。其中
天幹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
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便組成了幹支紀元法。
怎麼使用呢?以上一個甲子年1984年為例,依照上面提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甲”天幹向右進一個天幹到“乙”,“子”地支向右進一個地支到“醜”,所以1985年就是乙醜年,同時“醜”地支又決定着1985年是牛年。每過一年天幹地支都向右進一位,位全部進完就從第一位重新開始,以此類推,2019年就是己亥年,“亥”又決定着2019年是豬年。經過60年一個循環,2044年就又回到了甲子年,再次以往循環。
2007-1 丁亥年
既然知道2019年是己亥年,天幹地支向左退一位就能知道2018年是戊戌年,戊戌變法就是發生在戊戌年,又聯想到戊戌變法發生在清朝晚期,所以很容易知道戊戌變法發生在2018年之前的2個循環(120年)1898年。同樣,甲午戰争發生在戊戌變法前幾年,又知道“甲午”和“戊戌”最近差4年,所以甲午戰争發生在1894年。
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呢。光學不練假把式,學完之後,小編考考你吧。2019年是己亥年,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也是作于己亥年,龔自珍本人生于1792年,死于1841年,所以你知道《己亥雜詩》是作于哪一年嗎?知道的就在下面留言告訴小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