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系列有好幾部,但對于追夢個人還是觀衆來說最喜歡、最經典的還是周傑版的第一部,到現在去看還是回味無窮。為包拯不畏強權、堅持真理的韌性深有感觸。
對于《少年包青天1》裡面七個案件,大家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個案件,來源于民間津津樂道的“狸貓換太子”而來的《翻龍劫》。
包拯破獲相國寺案件後被逼主持而逃走,好不容易回到廬州老家卻得到八賢王在七日後問斬的消息。于是包拯、公孫策等人連忙趕往京城解救,在破案的過程中包拯發現了皇宮秘事“狸貓換太子”,最終包拯也當衆指出四名無法問責的兇手,找到真正的皇太子六子。
就在龐太師、八賢王等各方勢力都希望得到六子的時候,皇帝駕臨,兩兄弟見面兄弟兩達成共識,六子帶李妃歸隐民間。看到這裡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大團圓結局,但從後面包拯的一系列表現來看,追夢認為六子最終還是沒能逃過被殺的命運,應該是被宋仁宗趙祯暗殺了。
六子的結局應該是死了,并沒有如先前那樣完美的退隐民間。這個從包拯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
1、包拯面對皇帝的質問
在六子走了之後包拯和皇帝最後的對話非常奇怪,皇帝許諾包拯龍圖閣大學士的職位被他拒絕,包拯想要回廬州教書,同時宋仁宗還告誡包拯要守口如瓶,否則的話不僅包拯自己,家人朋友都有殺身之禍。對于知情者包拯都如此,當事者的六子真的能活嗎?
包拯反而倒過來詢問皇帝,問道“如果他有大胸襟大智慧,愛民如子,皇上會退位讓賢嗎?”。這就是直接打臉皇帝,将他的軍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在宋仁宗的心裡是肯定不願意放棄皇位,肯定不會退位讓賢的,所以為了徹底消除後患,保住自己的皇位,六子就必須死,這就是現實!
2、第二部包拯的消極處事
《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周傑演完之後就沒有再繼續出演第二部,所以《少包2》包拯就變成了陸毅版本。
剛開始《少包2》的劇情就是接着包拯在最後說的那樣,回到廬州成為了教書先生。但對于處事方面卻表現得比較消極,這讓公孫策也比較着急,甚至讓包拯去縣衙破案以提升他的激情。
後來包拯接到皇帝聖旨讓他前往京城,但包拯卻猶豫了,在他和公孫策的對話中就提到了六子。公孫策問道包拯猶豫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六子的事情,包拯表情哀傷沒有回答。
包拯的表情已經說明了一切,他知道六子已死,也就是說在那個皇宮已經再也沒有人情味了,有的隻有爾虞我詐的鬥争。所以包拯不太願意去京城就是不希望再次卷入這場風雨當中。
總結在《少包1》大結局是非常完美的,皇帝和六子兄弟情深達成一緻,六子帶着母親李妃隐居民間。
但這看似圓滿的背後如果細細想想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從皇帝的角度,為了自己的皇位肯定會殺死六子的,就像八賢王說的那樣:身在其位,往往會做出一些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情,懂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