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源于直播“研傳身教,築夢東方”主題直播)
各位大學生朋友及青年朋友,大家好!今天是一個專場直播,主要是想給大家鼓鼓勁,所以我把話題定為“志向與磨砺”。
01. 人生磨砺和發展
什麼是志向?
什麼是“志向”?其實這個概念我們都很清楚,人無志不立,一個人一輩子如果沒有内心的某種志向,沒有内心的某種目标,就立不起來。孔子說三十而立,實際上就是指立定一輩子的志向。去看孔子的發展路徑,他就是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立定了用教化感化人心,并且推動教育發展的理想,到六十歲時,他開始編輯各種詩書禮樂,包括編《詩經》《春秋》,都是沿着他的志向發展的。
人生有志向,就像我們走路有了指南針,或者在沙漠中有了北極星,所以我們今天要講一講志向對我們人生最重大的作用。好多人說,這個是不是又是雞湯?其實可以說它是雞湯,又不是雞湯。
是雞湯,是因為你知道了志向的重要性,也許你就會沿着你未來的方向努力;不是雞湯,是因為沒有任何人在人生中可以回避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會在醉生夢死中對自己感到滿意。
就像馬克斯·韋伯所說的那樣:“人是懸挂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隻要生而為人,就意味着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輩子到底想幹嘛。
有了志向,就有了方向,所以确立人生志向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當然,人生志向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夠确立的。以我為例,我的志向基本可以算是階段性的志向,第一個志向就是要考上大學,第二個志向是要變成大學老師,第三個志向是想出國讀書,這個沒有完成,後來就自己出來做了新東方。
做新東方的第一個志向就是慢慢做大,第二個志向是上市,第三個志向就是不斷發展。到最後慢慢把自己的個人志向和事業志向混在一起,終于發現,自己掙錢也好、有車有房也好,并不是一個人真正的志向。
真正的志向是一輩子都可能無法實現,但依然能激勵你不斷向前的内在動力。我們并不要求每個人現在就要有一個自己一輩子明确的志向,但必須要有這樣的一種心态:我要去尋找這樣一種方向。
所以,一個人确立志向,并且内化自己的志向,就變成了第一步。内化是一個時間比較長的過程。以我為例,我現在是一個六十歲的老頭,不管你說我是帥老頭也好,醜老頭也好,那麼六十歲,面向未來我是不是就沒有志向了呢?依然會有!
在某種意義上,志向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生要去實現的目标,比如要買一個房子,要買一個車,或者要在北大讀個研究生,或者要到國外讀個博士生等等。這些構成了志向的一部分,但絕對不等于志向。人的志向是可以一輩子不實現的,比如我們要實現共産主義的偉大理想,但共産主義的偉大理想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實現的,甚至要好幾代人的努力。
之前我讀過一篇關于古埃及方尖碑的故事。在古埃及幾乎什麼都沒有的時代,要從花崗岩上鑿出一個完整的、幾百噸甚至上千噸重的、豎起來有幾十米高的方尖碑是非常不容易的,沒有一代人能把一塊方尖碑給砍出來,甚至要砍上兩百年,才能從花崗岩的石頭山上挖出來,再豎到神廟中去。這篇文章結尾提到,古埃及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一代人都看不到結果,甚至兩代人都看不到結果,為什麼還要這麼做?書中有一句話特别打動人心——“What's the rush?If we are building something for eternity.”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就是:“如果我們在為永恒做某種事情,我們有什麼好着急的?”
人生是短暫的,志向是遠大的。我們一輩子,有時候可能能實現自己的志向,也有可能實現不了,但沒關系,因為志向會引導我們的人生走向崇高,走向更高的高度,此生盡管不圓滿,但是我們能不斷走向圓滿,這特别重要。
志向就是你願意為此貢獻一生,但貢獻了之後不後悔的東西。你買一個房子,給它貢獻一生,你會不會後悔?可能會、可能不會。但物質所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你一旦得到,就已經失去。
比如你想買一個奢侈品包包,這是很多女生的夢想,當你終于有這筆錢買了奢侈品包包,滿足感最多持續一個禮拜。當然,有時候你背着包包出去,如果包包是真的,别人看出來了會說你很厲害,背了某個品牌最好的包包,但也僅此而已,不可能再帶來時時刻刻的内心滿足。
任何志向,如果是物質性,其實都不能叫志向。那物質性的東西要不要?當然要。我們如果沒有房子住,沒有汽車開,甚至連飯都吃不上,你來講志向,是不太容易的。像顔回那樣一瓢水一箪食,安于貧困,不改其志,要跟着孔子變成聖人,這種人是很少的。但我們也都知道,顔回因為過得實在太清貧了,影響了身體健康,最後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物質生活和志向并不矛盾,但它不等于志向。即使你最後厲害到能買遊艇、飛機,能帶來的都是短暫的心理滿足。志向和我們精神層面、心靈層面,和生命的永久豐富性,以及生命長久的成就感是有關系的。你買一輛好車,買一個喜歡的包包,也有成就感,畢竟通過自己的能力奮鬥換取的财富,這個成就感是沒問題的,我第一次買房子的時候也高興了差不多半個月,很高興,但這種東西不能構成長久的充實。
新東方給我帶來的物質财富當然也很有成就感。但是,與新東方今天還在幫助千百萬孩子和青年人通過學習來成就自己這件事相比,物質的成就感就可以略而不計。
再比如,這一次新東方火爆的東方甄選,确實為新東方帶來了更多收入,原來我們平台一天隻能賣五六十萬,傭金最多是百分之十,連員工的工資都不夠發。現在因為熱鬧後,确實收入增加了,員工的收入也增加了,這個确實有成就感,但在我心目中,最大的成就感是因為東方甄選能幫助特别多基層老百姓、農民,能夠讓他們的農産品帶來更好的收入,同時更好的幫助消費者接觸到優質産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怎樣建立自己長久的精神性的志向,就變得特别重要。
我想講的第一點實際上就是一個要素,需要大家想一想,在歲月流逝的過程中,你是不是會有一個慢慢明确的方向,這個方向讓你能夠值得去奮鬥,而且即使你達不到最終的成就,也能讓你的生命走向豐富。
志向的重要性?
到了我現在這個年齡,我的志向是什麼?就是願意以自己的努力,或者以新東方構建的平台去幫助更多人,尤其是去幫助那些特别需要幫助的人,比如農民,還有山區和農村地區急需優質教育資源的孩子。
從我本人來說,我願意閱讀更多書,并且把讀的書推廣給願意讀書的人;我願意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分享給更多的人,這樣做,不管多少歲月過去,回頭去尋找這一路的痕迹,就會覺得這構成了我生命豐富性和成就感的一部分,不管經曆多少歲月,都不會因為做了這件事情而感到後悔。
一個有志向的人,會有兩個特點。
第一,生活中遇到障礙也好,苦難也好,不幸也好,他都會把它看作是成就自己人生的營養。也就是說,一個沒有志向的人是很容易被現實打倒的,現實中很多瑣碎的事情就可以把他打倒。
比如工作以後,工作中會出現無數瑣碎的事情,成家以後,家庭中會出現無數瑣碎的事情,這些瑣事讓你充滿煩惱、焦慮。如果沒有方向感,這些煩惱、焦慮、瑣碎的事情就很容易把你壓垮掉,被自己的情緒或者精神壓力壓垮。我發現那些心情焦慮的人,當我問他們一生到底想幹什麼,他們基本上講不出來。
人的心理健康狀态跟人的迷茫、焦慮、和人面對生活中大量的問題沒法解決的心态相關。有人問,這些問題本身就存在,那該怎麼解決?你不需要解決,你需要的是有快刀斬亂麻的精神,一刀下去,所有的結都解開。那刀在哪裡?刀就是你的志向。
志向帶來的動力,能讓你脫離現實中的泥潭,把你從爛泥中拔出來,你生活中如果出現了苦難和不幸,或者某種讓你痛苦的事情,你都會把它看作是一種未來成就你更高人生的營養。孟子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也就是說,有時候苦難經曆會變成一個養分。有志向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讓我們擺脫苦難,能讓我們超越苦難。
志向的第二個重要性是,能讓我們精神健全、愈挫愈勇。一個有志向的人,不會屈服于現實,他不會在苦難中沉淪,因為他的志向還沒實現,所以會越挫越勇,會産生一種有意思的、哪怕是一種虛幻的心理狀态,會覺得所有的苦難都是老天給我的考驗,就像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就是為了讓他最終到西天取經成佛。這樣一種精神支撐,會讓你立于不敗之地。某種意義上,人和動物的區别不就是動物靠肉體活着,人除了肉體,更大的力量來自于精神。
這個精神的内在動力就是你的志向。如果你覺得考研是你的志向,我也不否認,但考研實際上隻是志向的一部分。假如你考研是為了逃避現實,你并不知道考研和上研究生,和你未來一輩子的連接和關系。如果考研就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就是為了考一個好大學可以向别人炫耀,那考研就是沒有意義的。
考研想要找一份好工作沒問題,想要逃避現實也沒有問題,但這些都不足以構成你走向未來的志向。人生志向,可以是朦胧的,不一定是非常清晰的,隻要你的内心能産生一種絕不停止、不斷拉動你的動力,你不會停止腳步,你的考研才有意義。
02. 激發自己生命的活力
在有志向的前提下,我們又如何激發自己生命的活力?
現在有個詞叫内卷,大家非常焦慮地面對競争。躺平,讓大家再也不願意奮鬥,甚至到了擺爛的地步。大家都知道“葛優躺”,我就是個爛人,你拿我怎麼辦?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選擇,但從一輩子的角度來說,你是過一個蓬勃向上、充滿活力、充滿驚喜、充滿收獲的人生好,還是過一個每天重複、有氣無力、消極被動的人生好?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過第一種人生,所以激發我們生命的活力就變得尤為重要。
擺脫兩種舒适區
第一,我想講講舒适區。我們常說人不要躺在舒适區,我們也常說溫水煮青蛙,有時候在舒适區就把人煮死了。其實,凡是做過實驗的人都知道,把青蛙放在涼水中,慢慢加溫,水溫達到一定程度,青蛙一定會從水中跳出來,如果突然把青蛙扔到開水中,青蛙反而起不來,把它扔到開水中的一瞬間,它的彈跳力就被燙傷了。這個實驗後來反複證明溫水煮青蛙是不成立的。
但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給了我們兩種啟示。第一,如果我們突然面對某種我們根本不可抗的挑戰和壓力,這是摧毀性的,就像把青蛙突然扔到開水中,它有再大的彈跳能力,也跳不出來。第二,當我們感覺周邊的環境已經不舒适,我們有彈跳能力這件事情就變得非常重要。
假如水慢慢開始變熱,青蛙根本沒有彈跳能力,它就沒法從越來越熱的溫水中跳出來,最後結果會是什麼呢?這個青蛙也會被煮死。總而言之,一是我們作為個人應該盡可能避開會把我們挑戰到崩潰的場景;二是我們要有能力讓自己能在不舒服的狀态中跳出來。
接着再講舒适區。一個人不愁吃不愁穿,或者工作穩定拿着一份很好的薪酬,不努力不進步也能熬到退休,這是一種舒适區,但這隻是舒适區的一種。舒适區有兩種,一種是人生舒服不需要努力,一種是人生不舒服不想努力,這兩個都叫舒适區,一種叫舒服的舒适區,一種叫難受的舒适區。
以家庭為例,夫妻兩個人很恩愛,從來不吵架,兩個人都沒有太大志向,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條件也不錯,沒有任何興趣再去挑戰自己走進風雨中,這叫舒服的舒适區。如果夫妻之間天天打架,互相傷害,卻沒有動力或者勇氣斬斷這樣難受的關系,重新去建立一個更好的新關系,這就叫難受的舒适區。很多人在對付老闆的難受中,在單位的難受中,在家庭關系的難受中,依然熬過了自己的一生。這樣的人,他難受不難受?他難受。那麼他舒服不舒服?不舒服。但他依然不願意改變。
你是處在舒服的舒适區,還是難受的舒适區?比如我當初做新東方之前,在某種意義上是處在難受的舒适區,為什麼?因為當時我沒錢,在北大還受了處分,這種情況下我很難受,但我可以選擇在北大待着,反正也不會丢工作,慢慢熬成個北大教授。但我發現,這個情況對我來說不行,我必須改變,所以我跳出了當時難受的舒适區。
而我現在的狀态,是舒服的舒适區。我有車有房,經濟條件還可以,還有事業,即使新東方倒閉了,我個人生活也不受影響。但我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在難受的舒适區,還是在舒服的舒适區,我都要離開舒适區。我不希望自己在舒适區裡消磨自己的生命。
人在陌生環境中,會激發出自己充分的活力。現在我們在城裡,你很多能力是暗藏起來的,或者會慢慢失去。比如在城市中你不需要辨别方向,不需要仰望星空,不需要問水源在什麼地方,飯菜在什麼地方。但把你扔到一片草原中,讓你孤身一人玩三天,不讓你見任何人,但是告訴你,在你的正南方向,你隻要走三天,就能遇到村莊和城市,而這三天的飲食,需要你在草原上自己尋找。我相信所有人隻要進入這個場景,生命的活力立刻就會被激發出來,在那個時候,什麼焦慮,擔憂,有沒有房子,全都沒有了,你想的隻有一件事:老子要活着走出去。
這就是環境激發出來的生命活力。比如你在荒地中,要往正南走,你立刻就會設法确定方向。怎麼找?你會根據早上太陽的升起,晚上太陽的落下确定方向,你也會确定一個正南方的地标,看着地标往前走,到了晚上,你會去尋找北鬥星,根據北鬥星的方向來确定正北和正南,這樣才不會失去方向,你暗藏的能力就被激發出來了。
當然這隻是一個比喻,想告訴大家,隻有陌生的環境,或者給你提出挑戰的某種場景或者某件事情,才能激發出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你自己身體中潛藏的潛力和能力。
如果我一直待在北大,或許現在也會是個副教授,如果牛逼一點的話,就是個教授。但我相信在那種情況下,我身上那些努力了解社會的能力、接受挑戰的能力、在絕境中求生存的能力,還有我身上的管理能力和領導力等,是完全不可能産生的。
為什麼?因為不需要。一個人的能力,如果不用一定會退化,這個能力越用越長進,用進廢退。所以對我們來說,如果我們想去迎接更有意義的生命,就要去尋找脫離舒适區的場景,進入陌生場景。
你背着包去旅行,走進一個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人打交道,就一定會激發你身上某種對于陌生地方的反應能力,你會發現原來自己處理陌生的能力很強大,自己交朋友的能力也非常強大。我把這叫做陌生效應。
為什麼有時候我建議大家一個人背着背包出去旅行?因為你和一群朋友出去旅行,即使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依然是在朋友中互相轉圈,你并沒有接受陌生的考驗。如果要接受陌生的考驗,你就要自己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
當然,有時候我們可能應付不了一些考驗,那沒關系,隻要命沒有丢掉,你可以往後撤。大家去面對挑戰,要有一個底線,這個挑戰不管多厲害,原則上不會把命搭上。比如你要徒步穿越沙漠,沒關系,你不能不帶指南針,不帶水,不帶食品。你要創業,不能借了高利貸創業。
清零和重啟的勇氣
人要有勇氣斬斷、告别過去,學會清零和重啟。這件事,真的需要勇氣。比如前面提到的難受的舒适區,你在公司,除了拿一份薪酬,已經沒有任何感情,但你又不敢斬斷,怕斬斷後,自己失業了,沒工作了。你到底應該怎麼做?我認為要斬斷了再去找新工作。
很多人會有一種心态,要先做好準備。比如,夫妻關系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想離婚,但後面還沒找好,離婚後什麼都沒有了,就幹脆不離了,看看能不能先找到另一半。結果既離不了也找不到,因為兩邊都不能投入心智能力。如果你不給自己留任何後路,背水一戰,你的前路就是你唯一的選擇。既然前路是唯一的選擇,你就必定向前走。我們要先學會斬斷和告别過去,再去開創、走向未來。這就叫學會清零。
清零後,應該如何更好地活下去,這叫重啟生命。當然,小的生命每天都能重啟,比如我就學會了一種心态,每天早上告訴自己今天是個 New Beginning,昨天的煩惱和問題留到昨天。甚至有時候我會當天重啟,比如有時候我處理了一件特别繁瑣的事情,事情也沒處理好,内心充滿煩惱,這個煩惱導緻我後面所有的事情都做不下去,這個時候我就會開始重啟。
重啟很簡單,手機垃圾儲存多了後,速度會變慢,電腦垃圾多了後速度會變慢,你會做兩件事:第一,把不重要的東西删掉,清理。第二,重啟,Reset,重新設置一下。人的生命也可以這樣,我怎麼做呢?
遇到煩惱,我就先放松心情,閉目靜坐,深呼吸十下,告訴自己,那兩個小時在你的生命中已經過去了,徹底清掉。緊接着我會給自己定一個任務,比如讀五十頁書,或者跑步幾公裡。這樣在讀書和跑步的過程中,我既完成了重啟,也有了新的收獲。
要有勇氣斬斷和告别,要學會清零和重啟。要學會清零那些壞東西,否則它會占用你的内存,占用你的能量。人的焦慮和煩惱是最消耗能量的。能量消耗有明顯的特點,本來一件你可以輕松去幹的事情,就是不想幹。比如,我一天在公司忙得半死不活,遇到了一些煩惱的事情,原本晚上留了兩個小時想寫周記或寫文章,就絕對不想寫,完全沒能量了。但如果遇到了高興的事情,或者通過某種體育運動讓自己Refresh,活力回歸,那時候我再寫東西,就輕而易舉了。
學會清零、學會重啟,就是讓你的能量重新回到身體中,讓你願意去面對某個更大的挑戰。面向挑戰,需要有生命的活力和能量,生命的活力和能量,就來自于你有勇氣迅速斬斷和告别過去,因為過去有可能已經變成了你人生重大的負擔。
此外,當我們走出舒适區,要學會放下,而不是放棄。人很容易放棄勇氣,放棄自己對生命的期許,放棄自己的志向。我們反而沒學會放下。當你放棄這些無比重要的東西時,你反而拿起了人生中占用大量能量的無聊的東西。比如斤斤計較某個人對你說的一句話,斤斤計較這個月少拿了二十塊獎金,斤斤計較同學對你說了一句讓你感覺内心受到了傷害的話。
越是放不下生命中那些瑣碎無聊事情的人,越容易放棄生命中重要的東西。越能夠不放棄生命中重要的東西,比如對志向的追求,對自己的期許,越容易放下生命中占用能量的垃圾。
中國有句話,叫吃虧是福,吃虧真的是福嗎?不一定。所謂吃虧是福,就是你沒必要去計較那些沒必要計較的東西,讓你的生命變得幹淨一點,聚焦于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我到今天為止,對自己最高興的一點就是,我每天努力追求的事情,都是不會讓我後悔的事情。比如讀書,《紅樓夢》哪怕讀上一百遍,也不會後悔,比如《論語》,讀上一百遍,也不會後悔。
我盡力放下對物質的糾結,對人與人之間複雜關系的糾結。我希望這些東西不占用我生命的能量,讓我的能量可以去做更多美好的事情。比如今天來跟大家聊天,這是我願意做的事情。
做有挑戰的事情
要經常做一些有一定挑戰性的事情。前面說溫水煮青蛙,如果把青蛙突然扔到開水中,那是要命的。現在直接把你送到珠穆朗瑪峰腳下,讓你明天必須登上珠峰,最後你一定會死在珠峰。但是如果告訴你,一年以後讓你登珠峰,你就可以從現在開始爬香山、爬泰山,爬四姑娘山,甚至挑戰各座雪山,一點一點往上爬,一年以後大概率你就能登上珠峰。
為什麼要有一定挑戰性,而不是絕對挑戰性?因為人面對挑戰的能力是逐步提高的,一定的挑戰性是對你來說有一定難度的事情。比如一天背二十個單詞對你來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那是不是可以挑戰一天背一百個單詞?如果一天背一百個單詞對你來說輕而易舉,那能不能一天背兩百個單詞?這就叫做“具有一定挑戰性”。如果一天讀五十頁書對你來說輕而易舉,那是不是能挑戰一天讀一百頁?如果爬五百米的山是一件相對輕松的事情,那有沒有可能去爬一座一千米的山?如果爬一千米的山是一件相對輕松的事情,有沒有可能去爬一座三千米的山?
很多跑馬拉松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剛開始跑馬拉松,第一公裡都有點跑不下來,通過努力跑到五公裡,然後再努力跑到十公裡,最後,我身邊一些跑馬拉松的朋友如果不跑全程馬拉松就渾身難受,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挑戰了。如果他們從沒有跑過馬拉松,一開始就跑四十公裡馬拉松,一定半路就放棄了。要逐漸适應挑戰性,經常做一些對自己有一定挑戰性的事情,讓挑戰逐步升級,這也是對我們人生發展最好的設計。
03. 磨難、障礙是人生的彈跳版
前面提到人生志向說到了一句話:“人生志向是對抗人生困難或者磨難的最好方法。”我想再補充一句:“磨難和障礙也是人生的彈跳闆”。人生要飛向更高是需要力量的。這個力量來自什麼地方?一方面來自内心對自己的期許,另一方面,你需要有彈跳闆,這個彈跳闆就是人生中遇到的困難。一個人越是遇到困難和挑戰,越是被别人看不起,越願意自我奮鬥去面對困難或者磨難,人就有了彈跳闆。
我個人的幾次飛躍,基本都來自面對困難後的彈跳能力。
比如我的高考,第一年、第二年沒考上,第三年考上北大,這是彈跳能力。在大三的時候,得了肺結核,我沒有沉淪,因為那時肺結核已經能治療了,對我來說沒有生命之慮,在醫院的那一年,我拼命讀書,學英語,背單詞,結果生病那一年反而成了自我發展最好的一年。後來我被北大處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激發了我的鬥志,我從北大出來做了新東方。
新東方創業初期各種各樣的困難就不提了,新東方三十年發展過程中,發生了兩件比較大的事情。一件是2012年,美國渾水公司對新東方的攻擊,差點讓新東方倒閉,但正因為渾水公司對新東方的攻擊,使新東方成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管理最規範,也最受世界資本市場認可的公司之一。另一件就是去年因為政策,帶來了新東方的轉型,最後促成了“東方甄選”的發展。
人生需要有彈跳能力,而彈跳能力反而來自你生命中不如意的事情,這好像有點自相矛盾,但事實如此。比如,有的人被對象抛棄了,嫌你沒出息,嫌你家庭條件不好,最後離開你了。糟糕的人,恨不得把對方幹掉;不那麼糟糕的人,就自我消沉,自暴自棄;厲害的人則選擇努力。有句話叫“十年之前你對我愛搭不理,十年之後我讓你高攀不起”,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庸俗的說法,但重點就是,人生需要彈跳能力。
凡是有彈跳能力的人,都能留下較好的成就。
司馬遷,一般人遇到他那樣的事情這輩子就放棄了,但司馬遷内心有志向,要完成一部史學著作,忍辱負重,成就了千古名作《史記》。蘇東坡,其他被貶谪或是被關進過監獄的人,從此以後就消沉了,但蘇東坡從監獄出來,流放到了黃州,後來又被貶到惠州,被貶到儋州,結果寫下了很多千古名篇。孫膑被挖掉了膝蓋,最後想辦法逃出生天,完成了複仇。又或者一些外國名人,比如羅斯福,都經曆了苦難取得了成就。
我做直播的時候,碰上一個孩子,叫劉大銘,從小就是“瓷娃娃”,做了十一次巨大的手術,醫生預料他的生命最多活到十一二歲,到今年他已經接近三十歲了。他自己不斷對生命、對自己提出期許,戰勝一次又一次生命中的艱難,學習還變得特别好,後來還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今天,他依然坐在輪椅上,但他下定決心要為中國的殘疾人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我覺得這樣的人,精神真的特别可嘉。
生命處于低谷或者遇到磨難,就應該有這樣反彈能力、彈跳能力。英文裡,這個單詞叫Resilience ,中文裡翻譯成“韌性”。韌性是什麼?通常就是彈簧壓下去以後,能夠迅速彈起來的能力,這個詞用在人的身上,就是人可以迅速從困難、壓抑、壓力中反彈起來。
在遇到磨難和困難時,我們要調整好心态。很多人習慣性把自己遭遇的事情歸咎于某個外部因素,這樣做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你不願意承擔責任。困難有可能是外部人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你的性格,或者是因為你做事情不成熟。
不管怎麼造成的,請記住:事情的發生是對你的一次鍛煉,是為了豐富你能力和内心的一種考驗。當然,如果真的是外部造成的,我們也要去追究外部的責任,但如果把所有責任都歸咎于外部,帶來的後果就是你不願承擔責任,最終會變得怨天尤人。
04. 人生重要的四件事情
最後,不管大家是在上大學還是在考研,我都想給大家分享四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四件事情。
第一,讀書、讀書、讀書,要多讀書,讀優秀的書,讓自己的思想、眼光、格局通過讀書得到提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讀書、讀書、讀書。
第二,獨立、獨立、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獨立、生活獨立,不依附、不攀附,成為一個優秀獨立的人,像一棵獨立地長在地平線上的樹,讓大家感覺到你是一個自立自強的人。這并不是說你有多少錢,有多高的社會地位,而是說你有獨立人格,獨立的生存能力。獨立、獨立、獨立。
第三,确立、确立、确立。确立人生目标,确立人生志向,确立自己良好的精神狀态,确立自己的能量,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向。隻有确立了才會有方向,你才能往前走。
最後,努力、努力、努力。人生要順應大勢發展,任何一個人的人生,如果不順應大勢,就相當于逆水行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當然是對的,但為什麼非要逆水行舟?我們可以順水行舟,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不努力。選對了方向,加上努力,就能更快成就精彩的人生。所以,努力、努力、再努力。
再把這四件重要的事情重溫一遍:讀書、獨立、确立、努力。把這四件事做到了,人生就不會太差。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演講于2022年7月6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