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起來瘦瘦的,會不會是營養不良啊?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擔心,尤其在長輩心目中,孩子永遠是“白白胖胖”最可愛,胖點有“福氣”,孩子就應該“肉嘟嘟”的才對。
除此之外,很多家長還會由衷地認為:“孩子小時候胖點沒關系,長大了就會瘦的!”
于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一旦發現孩子比同齡人瘦,家長難免着急上火,而要想變得壯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吃吃吃”,結果過猶不及,反而把娃養成了“小胖墩”。
事實上,孩子的胖瘦不是用肉眼看出來的,也不是和同齡人比出來的,要想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瘦,我們應該看“生長發育曲線”。
怎樣判斷孩子的胖瘦?
根據取樣數據源不同,目前主流的生長曲線圖有3種,分别是:
1.世界衛生組織(WHO)兒童生長曲線;
2.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國家衛生統計中心(CDC/NCHS)生長曲線;
3.中國九城市生長曲線。
總體來說,這些生長曲線圖的使用方式基本相同,隻是樣本數據來源不同導緻略有差異,我們拿世界衛生組織的曲線圖來舉例。
在生長曲線圖中,一共有5條參考曲線,其中最上方的曲線标有97th,代表97%的孩子體重低于這個水平。
而最下方的曲線标有3rd,同理,代表隻有3%的孩子體重低于這個水平。
隻要處在這5條參考曲線範圍内,就說明孩子處于正常的發育水平範圍,越靠近中間的50%曲線,越代表孩子接近中等體型,而不是表示孩子及格。
如果孩子高于97th的曲線或者低于3rd的曲線,那麼就說明其存在生長過速或者遲緩的風險,需要家長注意了。
世界衛生組織的曲線圖我這裡放出來,分為男孩版和女孩版,各有3張:第1張用來判斷身高是否正常,第2張用來判斷體重是否正常,第3張用來判斷胖瘦是否正常。
下面是男孩版的3張圖。
女孩版的3張圖在這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準确判斷孩子胖瘦,我們應該定期監測,長期記錄其體重變化,而非單純地觀察一些單點數據。
如果孩子的生長曲線平穩,且一直處于5條曲線範圍内,那麼說明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很穩定,家長大可不必擔心。
孩子小時候胖,長大也很難瘦下來很多家長之所以讓孩子“大吃特吃”,生怕孩子比同齡人瘦,是因為覺得小時候胖點無所謂,反正長大後能瘦下來。
但事實證明,孩子小時候胖,長大後大概率也會是個“胖子”。
美國一家機構的調研數據,88%的胖孩子成年後可能繼續肥胖,換句話說,10個“小胖墩”,隻有1個成年後會瘦下來,将近9個人會繼續肥胖。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有兩種原因。
一方面如果從小就有肥胖問題,那麼很可能會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即便是長大後,飲食習慣也不會輕易得到改善,所謂是“肉來如山倒,肉去如抽絲”。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體内的脂肪細胞數量變多了,當人變胖的時候,體内的脂肪細胞體積會變大,而當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發“量變”,導緻脂肪細胞數量增加,且脂肪細胞數量一旦增加後,一生都很難再減少。
于是孩子體内的脂肪細胞數量增加後,長大了也會基本與“瘦子”無緣。
如何科學控制孩子體重?
1.均衡飲食
雖然随着經濟發展,孩子們不再發愁吃什麼,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孩子的膳食結構越來越不合理,很多孩子都有含糖飲料、油炸食品等高糖高油食物攝入過量的問題。
我們在幫孩子控制體重時,尤其要注意做到均衡飲食,切忌每天“大魚大肉”、為了讓孩子“胖”起來,而狂吃含有脂肪、糖、熱量超高的垃圾食品,且應避免孩子偏食,保證每天的營養攝入充足。
2.運動量适中
如今課業壓力大,有些孩子沒時間,也沒機會參與到運動中去,每天運動量少得可憐。
而事實上,孩子保持體重均衡,關鍵在于能量攝入與消耗處在均衡狀态,如果孩子運動量過少的話,很可能導緻營養攝入過量,導緻肥胖。
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讓孩子運動起來,每天最少有1個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多運動可以保障睡眠,提高食欲,對孩子發育也很有好處。
3.注意疾病因素
最後,如果孩子一直很瘦小,身高增長與同齡人也有差距,我們還要注意疾病因素。
比如蛋白質過敏、微量元素缺乏、腎髒病、消化吸收障礙、寄生蟲等等,都可能導緻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就醫,以免贻誤治療時機。
結語:
孩子小時候胖,長大後大概率也難以瘦下來,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此外,我們判斷孩子胖瘦,應該是監測其生長曲線來進行準确的判斷,而非盲目地與同齡人比較,通過科學的方式,來幫孩子控制體重。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體型正常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