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昌邑市全力推進雨污分流做好民生實事?排水管網是現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澇、防洪的骨幹工程擔負着收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生産廢水、及時排除城區雨水的任務,是保證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生命線,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濰坊昌邑市全力推進雨污分流做好民生實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排水管網是現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澇、防洪的骨幹工程。擔負着收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生産廢水、及時排除城區雨水的任務,是保證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生命線。
近年來,濰坊昌邑市從群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入手,超前謀劃并啟動實施了城區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通過實施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城區雨水、污水集中收集利用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防汛排洪能力明顯增強,城市品質内涵、市民生存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提升,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會效益。
超前謀劃——做好民生“裡子”工程
在昌邑市富昌街中段,工人們正在搶抓有利天氣開展工程,将一截截雨水管道埋設到兩米深的地下。“原先雨水跟生活污水同走一條管道,既浪費了雨水資源還加大了污水處理的成本,一旦碰上下大雨還會發生管道堵塞。現在通過埋設新的雨水管道實行雨污分流,‘效益’‘環保’‘民生’一舉三得。”昌邑市住房與建設局工作人員介紹說。
城市管網作為城市的大動脈,有序暢通意義重大。該市克服重地上、輕地下的城建“通病”,深刻認識到雨污管網分流對城市發展和改善民生的深遠意義,緊緊圍繞“三個一”發展思路,即“先一步謀劃、快一拍建設、早一天見效”,做好統籌規劃,主動作為,積極穩妥推進民生工程開展。
早在2006年,該市對雨污合流利弊進行了深入調研,充分認識到合流制排水系統對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制約。為更好地從源頭上解決雨污混流問題,保持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通城市管網“中梗阻”,該市以群衆受益為根本要求,堅持超前謀劃,率先采取新建道路同時鋪設雨污水管道、改建道路新設雨水管道、改造原混流管道為污水管道等措施,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為保障工作有序推進,成立雨污分流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對項目進度、工程難題進行統籌處理、協調推進。同時,在充分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加快施工速度,建立工程建設時間表和任務書,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将工作細化到天、責任壓實到人,力求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
截至目前,該市城區道路總計建成排水管網250.9公裡,雨污分流比例提高至95%以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排水管網體系,改造的力度和提高的幅度均居濰坊市前列。
聚焦質量——做好民生品質文章
近年來,該市以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為契機,聚焦高标準、嚴要求,将工程質量擺在首位,不斷增強管道排水能力,确保排水管道經得起水的沖蝕和時間考驗。通過大幅增強排水管道管徑,在市政管網接口上遊設施沉澱池,對行車道下管道全部進行了混凝土包封防護,将水泥井蓋全部更換為鑄鐵井蓋,并對進入石渠、水系排水管的出口設置了拍門,防止了渠水倒灌,提高了管道防滲和承壓能力,延長了使用年限。
同時,通過封堵雨水進口、清淤管道、包紮管道接口或混凝土包管等方式,對整體狀況較好、可保留使用的原混流管道加固、改造為污水管道。污水管道的改造不僅減少了道路“拉鍊”現象的發生、降低了工程成本、方便了群衆出行,使得後期清淤維護管理的費用大大降低,也為後期排污入口的接入保留了存量。
此外,在道路改造過程中,将人行道處影響排水管道鋪設的供電、燃氣、自來水、通信等管線進行了同步配套入地改造,即騰空出了排水管道的鋪設位置,又對地下管網混亂擁擠局面得到大幅改善,基本形成各大管線分倉布設、互不幹擾、有序運行的新面貌。
全面提升——做好民生“滿意答卷”
該市為将雨污分流效益最大化,更好的惠及民生,不斷探索技術創新,更加科學地銜接城市排水防澇、城市防汛、海綿城市建設等專項規劃,有機結合水利、農業、園林景觀、環衛保潔等水資源消耗行業,通過工程改造,将雨水就近引入溝、渠、灣塘及下遊河道,污水集中進入污水處理廠,避免了雨水污水合流排放對河道和地下水的污染,極大地豐富涵養了城市水資源,改善了生态環境,基本實現了城區“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内澇”的目标。
通過雨污分流,改變雨水、污水“同流合污”現象,使雨季污水處理廠進水量明顯降低,從而大大降低了污水處理成本。将收集的雨水和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中水根據實際或作為景觀用水、環衛保潔用水,或應用于工業用水,變廢為寶,極大地節省了水資源,提高了用水效率,産生了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增加了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綠化帶等建設内容,進一步增強了城市防汛能力,節約了污水處理成本,城市涵、蓄、滞功能齊全,人、水、城更加和諧發展,城市品質内涵進一步提升。
此外,該市還不斷加強數據庫建設和管理方式創新,結合智慧昌邑建設,對雨污水管道進行了數據普查和三維建模,提高管道維護水平和效率。通過智慧化管理,管道的布局信息更加直觀清晰,隐患排查和運行數據更加快捷準确,也為後期維護和其他工程建設提供了更加詳實的地下管線資料,使管線綜合管理功能更加科學規範。(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都鎮強 通訊員 張學健 馬文睿 蘇希煜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