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去世的人遺像怎樣處理啊

去世的人遺像怎樣處理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6 14:23:10

去世的人遺像怎樣處理啊(喪事過後遺像)1

遺像包括畫像、塑像、照片等,是反映逝者生前身影相貌形象的标識物。現時城鄉喪事活動,普遍使用遺像。

一、遺像的來源和喪事意義

《儀禮》和《禮記》關于喪禮的篇章中都沒有提到畫像,所以喪事使用畫像不是古法禮儀。畫像技術應該很早就有,西漢宮廷就有專門的畫工,如為王昭君畫像的毛延壽等。著名的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西漢早期的,裡面出土了許多帛畫,還有銘旌,但沒有墓主人的畫像。

北宋司馬光在《書儀》中說:“古者鑿木為重,以主其神。今令式亦有之,然士民之家未嘗識也。故用束帛依神,謂之魂帛,亦古禮之遺意也。世俗皆畫影置於魂帛之後。男子生時有畫像,用之猶無所謂。至於婦人,生時深居閨門,出則乘辎軿,擁蔽其面,既死,豈可使畫工直入深室,揭掩靣之帛,執筆訾相,畫其容貎?此殊為非禮。又世俗或用冠帽衣履裝飾如人狀,此尤鄙俚不可從也。”可見,北宋時期,民間已經将畫像用于喪事,即将畫像放在魂帛後面。但司馬光反對畫影,視為非禮之俗。南宋朱熹在《朱子家禮--喪禮》中,完全同意司馬光的觀點,将“置魂帛”作為喪事活動規範程序,沒有畫影的要求。

《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潘道士法遣黃金士 西門慶大哭李瓶兒”中,李瓶兒咽氣之後,“西門慶因思想李瓶兒動止行藏模樣,忽然想起忘了與她傳神,叫過來寶來問:‘哪裡有好畫師?尋一個來傳神,我就把這件事忘了。’來寶道:‘舊時與咱家畫圍屏的韓先兒,他原是宣和殿上的畫師,革退來家,他傳的好神。’西門慶道:‘他在哪裡住?快與我請來。’來寶應諾去了。”《金瓶梅》第六十三回 “韓畫士傳真作遺愛 西門慶觀戲動深悲”中, 西門慶對韓畫士道:“先生,你用心想着,傳畫一軸大影,一軸半影,靈前供着,我送先生一匹緞子,十兩銀子。”韓先生道:“老爹吩咐,小人無不用心。”須臾,描染出個半身來,端的玉貌幽花秀麗,肌膚嫩玉生香。那與衆人瞧,就是一幅美人圖兒。

《金瓶梅》是明代中期作品,喪事描寫比較全面細緻,民俗記叙較為可信。所以,至遲到宋元時期,畫影傳神已經成為喪事活動的一個特定事項。

近現代及當代以來,随着照相技術的發展,喪事活動照片使用較為普遍,使用畫像的越來越少。

遺像的喪事意義是畫影傳神,即展示逝者身影相貌以助于祭奠緬懷。現時城鄉喪事活動,一般來說,靈位與逝者在一起,遺像與靈位在一起,由于遺像尺寸較大,所以置放于靈位之後。

遺像标識逝者,應當與逝者在一起,與靈位的意思差不多,一般不作為儀仗使用,所以,不建議在靈堂懸挂逝者的巨幅照片作為遺像。

由于遺像的喪事意義是标識逝者,所以,逝者到哪,遺像就到哪。出殡走棺後,遺像随棺至墓地。

二、遺像的最後歸置

喪事過後,遺像如何處置,各地差異較大,歸納起來,大緻有以下幾種:

一是一般懸挂或擺放。逝者下葬後,許多家庭将逝者的遺像在家庭比較顯眼的地方如堂屋或客廳懸挂或擺放。這是較為普遍也是較為流行的做法。理由也很簡單,遺像标識逝者,相當于牌位或神主,一般家庭沒有家廟祠堂,所以都放置于較為寬敞的堂屋或客廳。

二是特定懸挂或擺放。即喪事過後,将逝者遺像在卧室或特定使用的房間懸挂擺放,不放于顯眼常見的地方。

三是收納或遮蔽。喪事過後,有些地方習俗将遺像收納起來或用布帛遮蔽起來。等到忌日節日時,再請出來祭祀使用。

四是燒送。即在喪事過後,選擇特定的日子,将逝者遺像燒掉送給逝者。

不建議使用第一種。理由如下:

(1)生老病死,自然天道,逝者已逝,生者還生,陰陽兩隔,人鬼殊途。留個念想可以,在心裡就行了。

(2)遺像為不變的特定面容,年齡越大,容像越非常态,長期凝視會産生負面心理陰影,特别是家有未成年人,切不可将老人遺像長期懸挂于顯眼常見的地方。

(3)年齡大的,壽終正寝,天命如此,可以定期祭祀,沒必要天天見面。年齡輕的,雖未盡天年,但命中注定,人要人命,活着的人要健康快樂,不能長期生活在逝者的情緒中。

(4)一定要将遺像在堂屋或客廳懸挂擺放的,可以設定一個時間,如七七四十九日、一年、三年等。心意到了就行了,不可太過沉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