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詩詞叫作“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代表的就是新年放鞭炮的歡快場景。在正月十一的時候,我們也是需要放鞭炮的,為的就是讨一個吉祥。與此同時,正月十一也不能夠 縫衣服,否則可能有不好的事發生。
正月十一為什麼放鞭放炮
正月十一是傳統的廣西炮龍節,因此人們要在這天來放鞭炮,祈求新一年能夠平安。“炮龍”其實就是舞龍的一種,但比常見的舞龍大,身長約40米,短的有7節,長的有11節。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晚,賓陽縣都要舉辦“炮龍節”在炮龍行進的過程中,有些觀衆瞅準機會快速地從龍身下穿過,或拔下幾條龍須、搞幾片龍鱗,祈求帶來好運。當“炮龍”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隻剩下骨架後,族中長者指揮人們燃起火堆,奏響“賓陽八音”,把“炮龍”投入火中燃燒,喻示“送龍歸天”。随後,人們在烈火上架起大鍋,煮“龍粥”來慰問勞碌的工作人員。
為什麼不能縫衣服
民間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如果大年初一做了針線活兒,整個正月可以不忌手;如果正月初一沒有做,則整個正月是不能做針線活兒的。”還有就是正月十一、十二這兩天,是傳說中的“老鼠嫁女”,是萬萬不可做針線活兒的,所以正月初十要想縫衣服的話可以,所以大家要趕在初十這一天把衣服都縫完。
正月十一請子婿
過年期間有各種各樣的風俗,大年十一這天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時間,在古代,出嫁的女兒是不能随便回娘家探親的,除非有什麼要緊事。隻有正月初二的時候女兒、女婿才會帶着禮物回娘家省親,這一天之後,正月十一嶽父也會親自宴請女婿,至于吃什麼大多都是正月初九那天祭祀天公剩下的飯菜,既不需要娘家破費,也當做算是初二女兒回門時的一個回禮,這一天也是父女母女團圓的日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