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邊鶴崗隐居的年輕人怎樣了
威海乳山銀灘是國家4A景區,自東向西長21公裡,南北寬3公裡。沒人能說清這裡具體有多少個小區,大家普遍說法是“小區200個,房子10萬套”,買房者幾乎都是外地人。經曆了樓市狂熱期後,乳山銀灘二手房價格一路下跌,有的公寓一平米隻有幾百元。
當地中介自嘲,銀灘變成了“海邊鶴崗”。因此,有一些既愛大海又沒什麼錢的年輕人把這裡當樂土——不管這裡多喧嚣或多寂寥,都過着一如既往的孤島生活。
2020年底,28歲的年輕人李淩買入一套二手精裝小兩居,面朝大海,每平米1100元,今年春節是他在銀灘過的第三個春節。跟往年一樣,他還是沒和家人聯系,也不與好友互道祝福。作為隐居者,過年對他來說,和平日生活并無差别。他窩在家中睡覺,無論外面有任何動靜,都不會輕易走出房間,“隻有這裡才能給我安全感。”
在銀灘,像李淩這樣的外地購房者,被視作“新銀灘人”。他們享受着大海帶來的樂趣,卻也面臨着諸多不便,比如小區入住率極低、冬天不通暖氣、周邊沒有大型商場,連網約車司機都能數得過來。不少“新銀灘人”過着候鳥式的生活——天氣暖和了,過去住兩個月;氣溫低了,再回到自己的城市。每個想去銀灘生活的人,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最先接觸到的多是中介,當地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想在銀灘幹中介,不會騙人就别來。”“每個人隻交200元,車票、機票、食宿都免費。”顧朝輝稱,這些人隻要一到銀灘,就會被中介反複洗腦,無論怎樣都得拿到定金。憑着這種模式,銀灘不少新房被中介賣給了外地人。
說到底,那些奔赴鶴崗的年輕人,無論是因為“獵奇”而暫時性地尋求一種“異域”體驗,還是購房打算長久居住,都不過是尋求一種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
隻要個人喜歡,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談不上什麼壞事。畢竟,并不存在什麼關于“理想生活”的标準答案,關鍵還是在于每個人的取舍。如果總是帶着一個标準答案去選擇城市,去往大城市的年輕人,同樣可能會失望。很多人都把去鶴崗視為尋找“詩和自由”,還有一些人則斷言那裡沒有真正的“詩和自由”,但其實,對“詩和自由”的理解也是因人而異的。
鶴崗的“好”是一種市場上的“相對優勢”,吸引到的是一群特殊的消費者:他們隻要房價足夠低,對城市生活的其它維度統統都不怎麼在意,隻須滿足最基本要求即可。對于那些想要在城市裡獲得一套自己住房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一輩子都買不起一線城市的房子,那麼鶴崗至少提供了一條退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