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7:25:31

在明朝、清朝時期,北京内城有9座城門,即著名的“京師九門”,分别是: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這9座城門裡,德勝門值得單獨拿出來說一說。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德勝門比較特殊。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老北京人所說先有德勝門)1

老北京人說過一句話:“先有德勝門,後有北京城。”言下之意,是德勝門的興建曆史,遭遇北京内城的興建曆史。

德勝門的來曆,與明朝大将徐達有關。

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徐達、常遇春率領25萬大軍,北上攻打元朝。經過一年的激烈作戰,北伐大軍殲滅了元朝主力部隊,攻占了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直逼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城)。1368年閏7月的一天深夜,元順帝見大勢已去,帶着太子、後妃,從都城的北門健德門逃出去,由居庸關逃往北方上都(今内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徐達率部攻占了元大都後,為了防止元朝軍隊卷土重來,在距離健德門以南5裡處,築土重建城垣,開啟了一座新的城門,取名為“德勝門”。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老北京人所說先有德勝門)2

為什麼叫“德勝門”呢?原來,古代出兵打仗,一般都是從城池的北門出兵。因為北方屬玄武之神,玄武之神主刀兵。“德勝”既有“以德取勝”之意,又有“旗開得勝”的美好祝福。由此,德勝門又被稱為“軍門”。

德勝門從興建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北京内城的興建,主要完成于明成祖朱棣遷都之前。因此,德勝門的興建早于北京内城的興建。

600多年來,德勝門見證了無數曆史風雨。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老北京人所說先有德勝門)3

——從1410年到1424年,明成祖朱棣親自率軍出征,對元朝的殘餘勢力展開了5次北伐,每次北伐都從德勝門出兵;

——1449年,在“土木堡之變”後,瓦刺首領也先率部南下,攻打明朝都城北京。兵部尚書于謙奉命組織北京保衛戰。雙方在德勝門外展開激戰。最終明朝軍隊擊敗了瓦剌軍隊;

——從1690年到1696年,清朝康熙皇帝3次禦駕親征,征伐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依然是從德勝門出兵;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老北京人所說先有德勝門)4

——從1757年到1759年,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發起叛亂,嚴重威脅清朝統治。乾隆皇帝發兵平叛,大軍也是從德勝門出發……

對了,既然軍隊是從德勝門出兵,那麼班師回朝又是經過哪座城門呢?答案是:安定門。軍隊打了勝仗,自然就國家安定了,從安定門回城,大有深意。

在德勝門和宣武門的城牆上,都有一尊炮,起報時的作用。每到午時,兩尊炮同時打響,讓城裡的老百姓根據炮聲對時——與現在的“剛才最後一響是北京時間7點整”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宣武門外有菜市口刑場,總是在炮聲響時殺頭,因此有“宣武午炮”的說法,卻無“德勝午炮”的說法。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老北京人所說先有德勝門)5

德勝門外有一條水道,連接着護城河與城内水系。在沒有冰箱和空調的明朝和清朝,每到冬季,皇宮裡就會派人來到水道取冰,在冰窖口保存,等來年夏季時供皇宮降暑避熱之用。清朝滅亡後,這裡建了工廠,所切割的冰塊向市場出售。甚至到了上世紀60年代,人們還用這些冰塊冰鎮啤酒和汽水,在街邊小店售賣。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北京人,還記得童年時喝上一口用天然冰塊冰鎮的北冰洋汽水的酸爽吧。

現在,在德勝門城樓西側有一條胡同,東起德勝門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名叫“冰窖口胡同”,胡同的得名便是來自于當年皇宮保存冰塊的冰窖口。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老北京人所說先有德勝門)6

遺憾的是,從1915年以後,德勝門的甕城、閘樓、城樓等設施被逐步拆除,隻剩下一座箭樓。2006年,經過修繕後的德勝門箭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勝門是一道界碑,外面叫“德外”,裡面叫“德内”。

在明朝、清朝時期,“德外”比較繁華熱鬧,店鋪林立,三教九流紮堆。而在“德内”就安靜多了,許多名人都曾經居住在“德内”的胡同街巷裡。

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城中城是什麼(老北京人所說先有德勝門)7

明朝時期的著名航海家鄭和的府第,位于“德内”的三不老胡同。193年,末代皇帝溥儀的淑妃文秀,在與溥儀離婚後,曾經來到“德内”的劉海胡同買下一處平房,居住過一段時間。1949年以後,徐盈、子岡、馮代、黃宗英、北島等文化名人居住在三不老胡同1号的大宿舍老樓區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