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琥珀蜜棗中國蜜棗中的珍品,産自安徽黃山市歙縣杞梓裡、三陽、英坑一帶。。這種蜜棗色澤金黃如琥珀,切割的縷紋如金絲,光豔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棗香。
但近年來,因病蟲害等原因導緻大面積棗樹消失,現金絲琥珀蜜棗産量極低,隻有有限幾戶農戶少量加工。現農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創業打工,金絲琥珀蜜棗的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的傳承面臨斷層,為了保留下也許即将消失的金絲琥珀蜜棗傳統手工技藝,在歙縣三陽鎮鎮政府的安排下,近日對整個傳統的金絲琥珀蜜棗原始制作工藝進行了拍攝記錄。
2017年9月2日,在歙縣三陽鎮鎮政府幹部胡衛星的引導下,走進高山村村民洪淦祖設在三陽鎮的蜜棗加工作坊。
一級金絲琥珀蜜棗選用的是三陽鎮高山村一帶所産優質顆大的馬棗進行加工。
洪淦祖與幫工正逐個給鮮棗劃縫。
劃縫後的鮮馬棗,便于蜜汁滲入。
将劃縫後的鮮馬棗水漂幹淨。
柴火竈上正熬着桂花白糖。
将漂洗幹淨的鮮棗倒入鍋内。
倒入鮮棗後再鋪上一層桂花白糖一起熬煮。
随着白糖化成糖水,鮮棗漸漸變成金黃色,屋内飄溢着濃郁的鮮甜味。
熬煮過程中不斷翻鍋拍漬,将漂浮在上面的泛黃的白沫拍拂掉,不然就會有焦味。
熬煮到一定時間,師傅會用勺子挑出幾顆用手指擠壓,根據經驗判斷蜜棗的火候成度。今天負責煉制的師傅是洪淦祖從三陽中村前山降請來的方奎山師傅,60歲的方奎山師傅煉棗三十餘年,據說是目前歙縣境内手藝最的。
熬煮好的蜜棗出鍋。
剛出鍋的熟棗布滿了糖汁,先放盆裡讓表面糖汁吸收。
在盆裡冷卻半小時左右,就倒入擱空的竹籃,将多餘糖汁瀝淨。
瀝淨的蜜棗晶瑩剔透,香甜味彌漫在空間,誘人極了。
旁觀的美眉忍不住先嘗個鮮。
瀝淨冷卻後的熟棗,還有移入烘房上烘焙籃,用木炭火烘焙五十小時左右。
烘焙好的蜜棗,逐個進行壓扁定型,方才成為傳說中的正中金絲琥珀蜜棗。
關于金絲琥珀棗來曆的徽州民間傳說:明末清初時,歙縣南鄉白楊源吳家山有一個姑娘,嫁個了武陽村的一個生意客為妻。她聰慧賢良,十分疼愛丈夫。每年都要回娘家采一籃鮮棗,托人帶給在外的丈夫吃。但是有一年棗子熟了托不到人帶,她就把棗子煮熟培幹,待有生意客回鄉時再托寄丈夫。丈夫收到幹棗,嘗後來信說:“棗子雖好,可惜不甜。”第二年,她從吳家山村取了些棗蜜回來,與棗子同煮,培幹後寄給丈夫。丈夫再次來信說:“今年的棗子比去年甜,就是隻甜在表面。”接到丈夫來信後,她就 苦苦思索,如何使棗子外甜裡也甜呢?一天,她燒魚待客,婆婆吩咐:”在魚身的 兩側劃上刀痕,就鹹得透了。”這下,她受到了啟發。
第三年,她挑選個頭特大的棗子,在每個栆上劃上刀痕,再和蜜同煮焙幹,又寄給丈夫,丈夫吃了很滿意,給同事和顧客品嘗,也都稱好。精明的丈夫意識到這是一條新的 生财之道,第四年他在棗熟期趕回家鄉,大量收購鮮棗,雇人在 妻子指導下進行加工。他見加工成的 蜜棗晶瑩剔透,條條刀痕如金絲,就給産品取了個很形象的名字-----”金絲琥珀蜜棗”。進入市場後 一炮打響,成為了富商,金絲琥珀蜜棗也逐漸馳名中外。
從此,歙縣武陽人做 蜜棗的手藝出了名。還傳到宣城白馬山,有了宣城蜜棗。後來蘇浙地區也大興棗林,但做蜜棗,還是主要聘請歙縣師傅。
往期部分内容點閱↓
一個被湖北移民延續下來的千年皖南古鎮
“鐘馗驅鬼,送妹出嫁”|歙縣堨田村端午節煞是熱鬧!
歙縣唐裡村:老戲台上有絕響,官船坑裡藏妙境
徽州秘境:走進石門探青峰
磻溪村:明代抗倭名将胡宗憲的外婆家
歙縣晔岔村:殘存故園鄉愁濃
《滿川田紀事》:從歙縣汪滿田村看中國農村四十年嬗變
皖浙邊關古村落:嶺腳村
一見傾心是徽州
心馳神往陟小岫
走進歙縣老竹鋪的前世今生
曆史上一場瘟疫,鄭家溪從此無鄭氏
舌尖上的徽州:“歙東竦口豬八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