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琺琅這個名字,但是說不清它具體是什麼。
因為大衆對這一詞理解得很模糊,卻又知道琺琅是高大上的東西。
人們對未知的東西總是好奇的,有些不良商家就利用這一點,開始濫用琺琅一詞,打着琺琅的名号賺得盆滿缽滿。
正是這些人混淆了市場,讓人們更加理不清頭緒。
那麼,琺琅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我們需要通過材質和制作方法兩點分類介紹。
01 什麼是琺琅?
琺琅一詞,既可以指琺琅材料,又可以指代琺琅首飾。琺琅也叫琺琅彩,英文名叫“enamel”。傳統的琺琅其實是石英和長石粉末燒制成的玻璃質材料。
我們燒制琺琅的時候可以使用噴槍,也可用專門的熔爐。二者各有各的優點:
噴槍
噴槍更快捷一些,也更易于控制已融化琺琅的流向。不過噴槍隻适合做小件的琺琅,太大件的會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琺琅爐
而琺琅爐則可以補足噴槍的缺憾,它能夠制作更大件的琺琅。
在這裡補充一個冷知識,雖然噴槍能夠處理的面積要比琺琅爐小,但是其實它的溫度要比爐溫高。
因為噴槍是在暴露的空氣環境中工作的,人們還要考慮它在空氣中的熱量流失,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經過燒制後的琺琅具有寶石般的光澤和質感,耐腐蝕、耐磨損、耐高溫,防水防潮,堅硬固實,不老化不變質,曆經千百年而不褪色、不失光,是藝術界的一塊瑰寶。
随着現代科技的發展,近些年市面上又出現了軟琺琅,低溫琺琅等,嚴格來講,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琺琅。
從材質的角度來看,它們并不算是琺琅。他們與琺琅(或者叫高溫琺琅)的區别在于使用的釉料,軟琺琅或低溫琺琅使用的釉料一般為樹脂,是有機材料,耐久性較差,長時間使用,易變色且表面出現劃痕。而真正的琺琅,或者說高溫琺琅,使用的釉料一般為礦物等無機物,燒出來的琺琅可以保存千百年而鮮豔如初,質地堅硬且光澤明亮。
此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燒琺琅這一技術并不是隻有白人才會,亞洲也有琺琅燒制技術。隻不過它在廣東叫“燒青”,在北京俗稱“燒藍”,在日本叫作“七寶燒”而已。
琺琅燒制技術在明清時期就傳入中國了,清朝皇帝喜愛的寵兒中就有一件琺琅瓶呢。
02 琺琅有哪些種類?
根據琺琅首飾的制作工藝,琺琅主要分為:畫琺琅、内填琺琅、掐絲琺琅三種。
首先我們來介紹畫琺琅。畫琺琅,顧名思義,就是往金屬上添加琺琅。這種添加法分為幹式和濕式兩種。
幹式法需要用篩子把琺琅粉篩撒在金屬表面,就像小時候畫蛋殼畫一樣把它們拼合好;
濕式法則用抹刀或畫筆蘸取淘洗好的濕潤琺琅已淘洗并處于浸濕狀态的琺琅,像畫油畫一樣地把它塗抹到金屬表面。
很多油畫一樣的首飾效果都是用畫琺琅的方式做出來的,就像這幅名畫主題的首飾一樣。很多果醬喜歡上琺琅,也是因為喜歡上它油畫一樣的質感吧?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内填琺琅。這種工藝比較簡單粗暴。顧名思義,内填琺琅就是在金屬上挖一個坑,然後再用琺琅填滿它。
用專業一點的話來說就是用蝕刻、雕刻或鑿刻的方式在金屬表面制造出低窪區域,最後在低窪區塗上多層琺琅,使得琺琅層稍微高出金屬層一點,然後才進行燒制和抛光。
有些内填法的琺琅彩粉并沒有覆在金屬上,而是暫時墊在能夠被酸蝕刻的其他材料上。等琺琅燒好了,人們就把襯托的材料去除掉,以達到玻璃花窗一般的效果。
這就是基于内填法變形得到的空窗琺琅。新藝術運動就出現了大量使用該方法制作的琺琅首飾,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欣賞一下,确實晶瑩剔透,很是好看呢~
最後就隻剩下掐絲琺琅了。這種方法要求工匠擁有一雙巧手,能夠使用金銀細線準确地勾勒出想要表達的輪廓。最後再向裡面充填琺琅,并加熱燒制成型。
因為琺琅和琺琅塊中間有一層金屬線隔着,所以被形象地稱為掐絲琺琅。這是比較經典的一種做法,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你是否也喜歡它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