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你會殺死那個胖子》提出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疾馳向前,司機看見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個人,他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行,那麼這五人一定會被撞死。這時候他發現旁邊恰好有一條岔道,岔道上隻有一個人,因此他也可以選擇将電車拐入岔道,這樣就隻會撞死一個人。那麼,他是否應當把電車開到人少的軌道上,撞死一個人而不是五個人呢?我們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各方觀點,如果真的發生這種命案,司法部門該怎麼處理這類案件?他們的依據是什麼?
一場虛構殺人案件的司法審判徐徐展開,瓊斯女士為了救五個人,她扳動了道岔,讓一輛失控的電車拐了彎。但她這個行為卻造成了法利先生的死亡。對于瓊斯女士的行為,公訴人向法庭提起了殺人罪的指控。在法院緊鑼密鼓進行審判的同時,這個案件也成為了大學課堂、學術雜志、電台節目及其他公共場合讨論的熱點話題,我們讓法官、陪審團、檢察官、辯護律師、學者、主教等不同身份的人紛紛登場,表達了不同的立場和觀點。通過他們的看法一一引出了西方倫理學和法哲學的主要流派,呈現出在道德難題上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多樣性。
對于瓊斯女士扳動道岔“舍一救五”的行為,當地多數居民認為她的選擇是正确的。他們認為,該還是不該,做做算術就明白。這就是公衆所理解的“常理”或“常識”,死一個人肯定好過死五個人嘛。而支撐公衆這種常理看法的理論依據,就是以英國哲學家傑裡米·邊沁為代表的,在當代世界非常流行的功利主義思想(為什麼世界這種功利主義思潮嚴重,面對複雜問題,人腦很難決策時就偏向将問題簡化,比如該怎麼處理人販子?大腦就會想我失去孩子要怎麼辦?殺掉所有人販子!)。
這種思想的核心是,人生的目的在于,因此,判斷一個行為對錯的标準不在于道德上是否正确,而在于效果的好壞,在于是否導緻了幸福的最大化。簡而言之,凡是導緻最小痛苦和産生最大快樂的行為,就是正當的行為。依據這一标準,具體到本案中,選擇死一個而救五個是正确的,因為這樣的做法把損害和傷亡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導緻了生存的幸福的最大化。
這種功利主義思想不僅被公衆接受,在陪審團中也得到了較多人的認可。講到這裡我要跳出功利主義,為你講一下陪審團制度。這是英美國家在司法審判中的一種特殊制度,由六到十二個平民組成的陪審團在庭審中負責認定案件事實,并對被告人是否犯罪做出決定,也就是說,陪審團對于最終的審判結果可以産生巨大影響。在本案的陪審團中,一共有十二個人。
其中有一位來自衛生部的政策分析員,她從自己分析和參與制定醫療政策的職業背景出發,指出隻要利大于弊,就是可以的。而來自美國陸軍的軍官史蒂夫也說,在美國軍隊派出無人機在阿富汗執行打擊塔利班恐怖分子任務的時候,有時候會造成無辜平民的死亡,但這不是我們故意的。這是為了保家衛國而産生的附帶性損失,是可以預見這種事會發生的,雖然我們并不希望發生。基于同樣的理由,軍官史蒂夫也認為瓊斯是無罪的。
我們引用上文假設,醫院有五個垂死的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他們每個人需要的是不同的器官,有的人需要心髒,有的需要腎髒等等。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去醫院體檢,醫生發現,這小夥子非常健康,他不由得想:要是把他一個人的器官移植給病人,一下子可以救活五個人呢。醫生可以決定殺掉這個年輕人移植他的器官嗎?當然不行!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隻是去醫院體個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不好意思,你被殺了……這個世界是不是太恐怖了。
功利主義号稱讓多數人幸福,卻對少數人“施暴”,看上去它解決了某些難題,但是卻制造了更多新的難題。顯然,用數量的多少來衡量道德善惡是有問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