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我國,立秋是人們比較重視的節氣,據說這天的天氣變化是有一些說法的。那麼,立秋下雨好還是天晴好?立秋當天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立秋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立秋不管下雨還是晴天都挺好的。立秋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到了立秋節氣也就表明秋季的正式建立。從氣候上來說,春季開始,雨水增多,到了夏季後,降雨量開始顯著增多,因此夏季多洪澇,到了秋季之後,降水減少,天氣開始變得幹燥,冬天的時候降水更少了,這是一個周期性循環,秋天雖然雨水要少很多,但是秋天也比較的幹燥,日常在出行和生産、生活中需要做好防護,避免秋燥傷身。
立秋過後天氣會逐漸開始變得涼快起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秋節氣就标志着季節上的秋季正式建立,立秋節氣之後,氣象上還是夏日氣象,但是一個月之後,夏日氣象就會逐漸被秋季氣象所取代,天氣會逐漸的變得涼爽起來。
立秋的相關諺語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曆來一半收”
這句諺語從字面意思很好解釋,如果立秋當天沒有降雨的話,屬于“空秋”,那麼當年的農作物産量隻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說,由于天氣因素,沒有出現風調雨順,莊稼産量受影響。
從農業種植角度來分析,立秋之後,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已進入中後期,此時,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才能滿足生長需求。營養主要通過底肥、追肥來補充,屬于前中期的工作,而水分則是整個生育期内的工作。
如果立秋當天沒有降雨,預示着後續的降雨也不會很多,尤其是已經長時間無有效降雨的地區,此時田間已比較幹旱,如果後續一直還不下雨,則會由于水分不足,而導緻減産的情況,莊稼也就隻能收獲一半了。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這句諺語所表達的大概意思是說,如果立秋當天下雨了,那麼每一處的莊稼都會豐收,相反,如果立秋當天沒有下雨,那麼每一位農戶都會感到擔憂。
至于為何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從農業種植方面來說,立秋下雨預示着後續雨水多,以前人們種地,沒有便利的灌溉條件,雨水基本上都是依靠降雨,如果當年降雨多一些,風調雨順的年份下,莊稼就會獲得豐收。
如果立秋當天沒有下雨,預示着後續降雨也不多,土壤處于幹旱的情況下,再加上無法灌溉澆水,莊稼生長不會很好,最終的産量也不高。而以前的人們主要是以種地為主,當無法獲得高産時,就會為生活感到擔憂。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這句諺語用了誇張和比喻的手法,意思是說,如果立秋下雨了,那麼遍地都是黃金,“雨淋淋”代表的是下雨,“遍地是黃金”的含義,也是從農業種植角度來說,不論什麼農作物,都能獲得豐收,當莊稼豐收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也就等于是“黃金”了。
以玉米舉例,立秋之後,大多數玉米種植區的玉米進入了灌漿期,在此期間,雖然适宜的高溫天氣有利于灌漿,但是,水分的需求也尤為重要,尤其是已經處于幹旱的地塊,由于缺少水分的補充,容易導緻玉米籽粒不飽滿,或者出現缺粒、凸尖的現象,導緻千粒重下降,最終形成減産。
而如果立秋下雨了,後續降雨相對多一些,玉米吸收到了充足的水分,籽粒飽滿,品質也得到提升,總産量增加,莊稼豐收了,生活質量好了,也就等于“遍地是黃金”了。
通過上述3句諺語可以看出,都指向了一個結果,那就是立秋當天下雨,預示着當年後續的時間降雨多一些,如果立秋當天沒下雨,預示着後續降雨少一些。從農業種植方面來說,持續長時間的無降雨,又不去灌溉澆水的情況下,會影響到莊稼的産量,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立秋當天下雨是好的。
如果按照上述說法,立秋當天降雨是好的,晴天是不好的,那麼,就預示着中部大多數地區今年莊稼産量都不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些地區包含了大部分的糧食主産區,如果産量隻有一半,後果不堪設想。
從實際種植過程中來說,一方面,民間所流傳的諺語具有區域性,并不是在全國範圍内都适用;另外一方面,即便立秋之後降雨較少,田間出現了特别幹旱的情況,如今的水利灌溉條件便利,也會通過灌溉澆水來補充水分,保障莊稼豐收。因此,關于立秋節氣的諺語,大家可以了解,但不用過于糾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