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玉被一個熱搜整懵了。
小時代 艾米麗在巴黎。
前一個是郭敬明「代表作」,後一個是莉莉·柯林斯主演的美劇。
這兩者之間為何能形成聯動?
還一度沖上了熱搜榜第一!
原來,這部剛回歸的美劇,讓許多人看到了郭敬明的影子。
甚至大呼:小時代DNA動了!
更有網友表示:
這分明就是《小時代2:巴黎時代》啊
網飛居然公然抄襲郭敬明
小四趕緊出來維權啦
這部劇真有那麼奇葩?
今天,香玉就來說說它——
《艾米麗在巴黎》第二季
Emily in Paris Season 2
網友們說這部劇是「小時代巴黎分代」。
香玉是信服的。
先來看看這個名場面:
充滿歡聲笑語的酒局上,艾米麗的閨蜜站起來祝酒:
敬我們的女主人艾米麗
她确實在巴黎犯了很多錯
她假裝是我的朋友,和我的男朋友有一腿!
敬我的男朋友
他和我的假朋友搞在一起!
香玉腦海裡,立刻響起了南湘的聲音:
祝你從今以後,和我的人生一樣,開始發爛,發臭!
事實上,此劇與《小時代》的相似之處,遠不止于此。
看,這一水的帥哥美女。
看,這花裡胡哨的服裝造型。
還有,每十分鐘都要出現一次的城市美景。
凱旋門、塞納河盧浮宮、鐵塔、杜樂麗花園等标志建築。
五光十色,反複出現。
連職場設定都如出一轍。
時尚雜志社VS奢侈品營銷公司。
總之,必須走在時尚的最前沿。
這些元素在《艾米麗在巴黎》第一季中也出現過。
這是一部網飛自制,并由《欲望都市》制作人達倫·思達打造的原創劇集。
近年來人氣飙升的美人莉莉·柯林斯擔綱主演。
去年第一季開播時,一度十分火爆。
在網飛全球各地區點擊量排行榜上,整整一個月沒離開過TOP3位置。
豆瓣上,也有近10萬人的評價。
它講述了美國女孩艾米麗因為工作表現優異,被公司派到法國分部一年。
抱着對浪漫之都的幻想,她喜滋滋地到了巴黎。
卻經曆了一系列的三觀大地震。
同時也邂逅了各種浪漫情緣。
第一季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美法文化沖突造成的水土不服,及女主如何職場打怪上。
愛情隻是點綴,沒有喧賓奪主。
通篇下來,就是一部法式風情的「都市職場爽劇」。
短小輕快,精緻養眼,治愈解壓。
然而到了第二季,職場戲份像蜻蜓點水,戀愛撕逼成了主菜。
整部劇變成了,女主和工具人配角之間,真情難覓的各種狗血橋段。
她愛他,他愛她,她也愛他。
三角又三角,三角何其多。
而這,不正是《小時代》系列的精髓麼。
第二季的劇情,承接第一季的結尾。
艾米麗與閨蜜的男友加百列,暗生情愫。
加百列決定和女友分手,離開巴黎。
臨别之際,又和艾米麗電光火石,一夜銷魂。
艾米麗以為這段露水情緣至此告一段落。
誰知,加百列卻突然不走了。
說因為有人願意給他投資,在巴黎開餐廳。
艾米麗感到又尴尬又後悔。
決定在自己的生日會上,幫閨蜜和加百列複合。
誰知,閨蜜恰好已經發現兩人有染的事實。
于是,就有了那段祝酒詞名場面。
艾米麗三番五次和閨蜜道歉。
沒想到,閨蜜很快原諒了她。
并且二人約定,誰都不要和加百列在一起。
于是,艾米麗逐漸和法語課同桌,倫敦金融男阿爾菲走到了一起。
加百列雖然對艾米麗念念不忘,但隻好作罷。
不久,美國高管來法國視察,與法國主管的矛盾與日俱增。
不堪忍受的法國主管,最終決定帶着所有人辭職,自立山頭。
同時向艾米麗抛出橄榄枝。
這意味着,艾米麗之于巴黎,不再是個過客。
同時,她也終于意識到,自己對加百列的感情。
她想找加百列說清楚,卻沒想到,對方已經和閨蜜複合了。
艾米麗心碎地走到塞納河畔,給主管撥通了電話。
劇情到這裡,戛然而止。
主線劇情簡單幼稚,支線更是像注水湊篇幅。
不怪有網友吐槽說:
這劇本是大數據AI寫的嗎……
戀愛部分,艾米麗在兩個大帥哥間反複橫跳,又當又立。
不禁有茶藝大師的嫌疑,人設十分不讨喜。
而職場部分,設定也更加懸浮。
劇中女主一人幾乎承包了廣告公司所有職位的工作。
還能有時間參加派對,談戀愛。
另外,第一部上線時,曾被指責販賣刻闆印象。
法國甚至興起了抵制這部劇的浪潮。
英國的《衛報》則總結說:
所有關于法國和法國人的刻闆印象,一定會在這部劇中找到。
但編劇似乎蠻不在乎,在第二部裡反而變本加厲。
其中一個典型劇情是:
艾米麗與來自烏克蘭的法語課同學一起去購物。
結果烏克蘭女孩把衣服穿上身就跑。
明晃晃地揶揄:東歐人都是小偷。
這遭到了烏克蘭網友們的強烈抵制。
甚至表示,這劇蠢到不值得生氣。
而本劇引以為豪的服裝造型,也遭到了吐槽。
雖然是由創造出無數經典的派翠西亞·菲爾德主理。
如《穿Prada的女王》《绯聞女孩》都是她的作品。
但這回她的表現,卻栽了個大跟頭。
在第一季中,女主的穿搭就因為花裡胡哨,層次混亂,被指土得掉渣。
到了第二季,依然被時尚媒體們狠批其俗氣,和法式時尚精神不符。
還有網友吐槽得更狠,諷刺艾米麗的穿衣風格像暴發戶。
在豆瓣,第一季好歹還有7分之上。
第二季一下子就掉到了6.4分,眼瞅着還能繼續跌。
當然,就算口碑再差,《艾米麗在巴黎》的熱度依舊很高。
它本來就屬于美劇裡常見的一種小妞劇(chick flick)類型。
這種劇向來是不太在乎劇情合理和内容深度的。
别看它對法國人、烏克蘭人等制造的刻闆印象很嚴重。
對美國人自己,同樣也描寫得渾身土氣、自以為是。
所以大家對這種劇的期望,就是看主角打扮得美美的談戀愛。
在寒冷的冬季,不帶腦子一次刷完。
就像吃了一頓五顔六色的甜點下午茶。
膩、齁,卻也輕松愉悅。
就連法國人自己都無法克制住看它的欲望。
第一季時,它便登上了網飛法國區的「今日熱劇TOP10」榜單第2名。
一邊看得津津有味,一邊罵着無腦惡俗。
這種現象不分國界。
中國網友也紛紛表示:
比第一季還爛,但就是看看看看停不下來。
這與《小時代》系列當時的盛況,是不是很相似?
2013年《小時代》上映,闖入當年票房榜前十,4部總票房17億。
人人都在嘲,但票房就是莫名其妙的好。
郭敬明用他敏銳的商人嗅覺和高超的縫合技巧。
将所有能引爆流量和情緒嗨點的元素,都捏在一起。
誤打誤撞,造出了中國人的小妞劇。
而網飛則用它的大數據,無限複制了這一過程。
當然,制作質量還是要比《小時代》系列好太多。
劇中有個這樣的橋段:
來自倫敦的阿爾菲,十分讨厭巴黎,他認為:
巴黎是建構在幻想上的。
在電影和書本中,巴黎到處是浪漫場景。
但實際上,這裡到處是煙味、狗屎和騙子。
所謂「浪漫之都」,根本就是美國營銷人造出來的商機。
而艾米麗卻反駁說:
巧了,我就是一個美國營銷人。
就算把浪漫商業化又如何呢。
浪漫和現實可以兩者兼具。
我的工作,就是找到兩者的平衡。
導演借角色之口,說出一件事實:
這部劇裡的巴黎,就是網飛大數據和影視流水線,造出來的巴黎。
它夢幻、浪漫、不切實際,無時無刻不在「媚俗」。
但這恰恰是觀衆想要的。
因此,不管它劇情如何爛,如何冒犯。
都可以被解讀為,對「媚俗」的嘲諷。
它仿佛是APP裡的「美圖推薦」「猜你喜歡」。
你清楚地知道,等待你的是什麼。
但就是忍不住,一再的下拉、上劃。
深夜,你放下手機,關上電腦。
感覺自己什麼都看了,但什麼也沒剩下。
流媒體時代的拼貼網劇。
《艾米麗在巴黎》不是第一部。
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隻是,當「差評與熱度齊飛」成為常态。
才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