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全文共1832字,閱讀需要5分鐘
又到了期末,孩子們考完試,去學校領成績和獎狀之後就可以放寒假了。
幾乎每個孩子都很渴望得到獎狀,它代表着一種肯定和嘉獎,而且把獎狀回家給爸爸媽媽看,還能夠得到表揚和獎勵。
小男孩領獎經曆“大起大落”
網上有一位老師上傳了班上學生領獎的場面,其中一個小男孩的表現,演繹出了曲折的劇情。
隻見小男孩坐在座位上,滿臉期待地等着老師念出獲獎同學的名字。他信心滿滿地以為老師會喊自己,正準備起身去領獎,結果聽到老師念的是另一個同學的名字。
小男孩臉上頓時“晴轉多雲”,失落不已。但他仍舊不失風度,臉上再次露出笑容為獲獎的同學鼓掌。
不過,老師下一個就念出了小男孩的名字,他開心地蹦起來和同學擊掌,走上講台的過程中忍不住喜極而泣,一邊抹淚一邊接過獎狀。老師見狀,溫柔地輕撫了孩子的頭。
不過短短幾分鐘,小男孩就經曆了一場“大起大落”,表情變化豐富逗笑網友。
看得出來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這張獎狀。或許他還沒有獲得過一張獎狀,所以格外珍視;又或許小男孩為了獲得這張獎狀十分努力用功,幸好最後沒有讓他失望。
網友看了之後,紛紛開玩笑道:“領出了奧斯卡的感覺!”“奧斯卡欠你一座小金人!”
父母要正确引導孩子看待“得失”
一個班裡那麼多學生,除非老師專門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獎狀,通常情況下,獎狀隻頒發給比較優秀的少部分人。
如果孩子沒有獲得獎狀,失落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得失心”比較重,若是沒有得到獎狀或者不是第一名,就會鬧脾氣、撒潑和哭鬧等。
所謂“得失心”,就是一個人在得到或者失去某些重要東西時的心态。
有“得失心”不一定是壞事,它能激勵孩子為實現目标更努力。
但“得失心”過重,會讓孩子産生“攀比”和“患得患失”的不良心理,性格變得心胸狹隘、喜歡斤斤計較,以及格局小、抗挫能力差等,嚴重影響生活、學習和社交等方面。
父母要正确引導孩子看待“得失”,既不悲觀自負也不驕傲自滿,放平心态,認清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努力完善自己,樹立更遠大的目标。
父母做好這3點,避免孩子得失心過重:
①不要對孩子太苛刻
每當别人誇“你家孩子真優秀”,中國父母總是會謙虛地說:“哪裡、哪裡,他還差得遠……”很少誇獎孩子也就算了,有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那叫一個苛刻。
不管是出于“望子成龍”,還是父母自己格局小、觀念落後和眼界狹隘等,總是苛刻地要求孩子,一旦孩子沒有做到最好就斥責和不滿。
長期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不得不看父母臉色行事,過于看重得失。不但要求自己做到完美,而且也用這樣苛刻的方式對待别人,顯然不會受人喜歡。
父母平時要多鼓勵孩子,不要吝啬贊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即使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優秀,但也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對他的進步之處予以肯定。
②誇獎孩子也要适當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贊賞教育”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但有些家長卻天花亂墜、不分緣由地誇贊孩子,錯誤的贊美方式會産生相反的效果。
李玫瑾教授認為:父母的過度誇贊,會導緻孩子産生自我認知障礙,容易自視甚高、得失心過重,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無法接受失敗和打擊等。
家長誇獎孩子也要适當,不要籠統地誇孩子“你真棒”、“你太聰明了”,而是要具體地誇贊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最終結果。
比如“你今天寫作業很認真,寫錯的題目比昨天少,要繼續保持!”這樣能讓孩子清晰地認知自己的優勢,明确努力的方向。
③樹立良性競争心态
“得失心”在某些方面也叫“勝負欲”。在競争激烈的當今社會,從小培養孩子的“競争意識”是很有必要的,能讓孩子更有動力和積極勇敢地去争取勝利和實現目标。
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樹立良性的競争心态,勝不驕敗不餒。如果太在乎輸赢,會讓孩子産生過重的得失心,甚至可能會為了獲得勝利而作弊、投機取巧、不擇手段等。
比起競争的結果,應該更重視競争的過程。比如孩子獲得勝利,家長不應一味稱贊,而是該引導孩子思考取勝的原因,比如是不是因為比别人更用心、花費更多的時間做準備。
若是孩子失敗、受挫了,父母不應否定或者斥責孩子,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和他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學他人之所長,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鼓勵孩子重拾信心,再接再厲。
說給父母聽:
孩子獲得獎狀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肯定,精神上的獎勵遠比物質獎勵要好得多,這種“榮譽感”能更大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同時,父母也不要到處去炫耀孩子的獎狀,以免孩子驕傲自滿,要讓孩子明白“驕傲使人退步,謙虛使人進步”。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