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新語》中記載了一件事,曹植的妻子崔氏由于衣着華麗,被公公曹操看到了。曹操大為不悅,回家後,就命她自盡了。
(崔氏劇照)
說起來,曹植的妻子崔氏可不是什麼普通人家的女子,她出身于高貴的門閥士族清河崔氏。
在魏晉時期,清河崔氏、琅琊王氏、蘭陵蕭氏、陳郡袁氏這可是幾大門閥士族,他們世代在朝中為官,因此在朝中根基深厚。别說一般官員想和他們攀親不容易,就連唐朝建立後,唐朝皇帝想和他們攀親都非易事。
由此可見,曹操有崔氏這樣的兒媳婦,有多撐門面。
另外,崔氏還是崔琰的親侄女。而崔琰由于一心為公,直言敢谏,曹操因此不光誇贊他說:“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還将他奉為時代表率,并任命他為尚書重職。
這樣看來,就算崔氏再不懂事,曹操也會看在崔琰的面子上,對她的過失一笑而過。可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那麼崔氏真的就是因為“衣着華麗”的緣故,被賜死的嗎?
(曹植劇照)
我認為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這還得從她丈夫曹植身上找原因。
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的第三子,他在年少時,便随曹操征戰南北,因此父子感情深厚。再加上曹植才敏過人,十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等典籍,對諸子百家也多有涉獵。因此,每次面對曹操的提問,他都能對答如流,出口成章。
他的文章更是錦繡非常,曹操認定他是能成大事的人,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打算有朝一日,将他立為世子。
咱們再來看看,曹操是如何得到崔琰的。
崔琰是當時的名士,最先受大将軍袁紹征召,在他的帳下為官。
崔琰看到袁紹手下的士兵為非作歹,專橫殘暴,甚至還掘人墳墓,頗看不過眼。于是就規勸袁紹,要他學周文王的仁慈之舉,對百姓施以仁政。為使戰鬥力增強,對士兵理應嚴明。
袁紹因此器重崔琰,任命他做了騎都尉,并對他的建議多有聽從。
誰知,袁紹不久病逝了。
袁紹的兒子袁譚和袁尚一向不睦,這下更是窩裡鬥個沒完,所以,都想得到崔琰的支持。崔琰見此,幹脆告病,結果被治罪囚禁于獄中,差點丢了性命。
(崔琰劇照)
公元205年,曹操大敗袁氏,聽聞崔琰的名氣,将他從獄中釋放出來。
曹操兼做冀州牧時,見冀州人口衆多,想到又能壯大軍隊,于是高興不已地對崔琰感慨了一番。結果,崔琰指責他隻關心能征募多少兵士,卻對戰後百姓的死活不管不問。
這話顯然讓人掃興。誰知曹操不怒反喜,連聲向崔琰道歉,并讓崔琰留在身邊,以便随時指正自己的得失。
不久後,曹操便替曹植向崔琰求親。崔琰便将侄女崔氏許配給了曹植,兩家因此結為了姻親。
曹操這樣做,自然有他的想法。
崔琰在士族中很有影響力,而清河崔代又是門閥望族,在朝堂上很有根基。假若由于姻親關系,崔氏絕對會對曹植大力支持,自然對曹植上位也就更有利了。
然而,随着時間的消失,曹操發現一切并沒有按着他想的來進行。
首先,曹植令他失望。
曹植年少時,不講究吃穿,衣着樸素,車馬上也少有裝飾,這讓曹操頗為喜歡。然而,自拿下邺城後,曹植成天和一群士人在一起宴飲遊樂,吟詩作賦,根本沒有一毫考慮政事的态度。
曹操見他不思進取,頗為不滿,屢次對他訓誡,要他發奮圖強。
可是曹植卻恃寵而驕,并不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的事情,也讓曹操越來越對他不滿意,于是遲遲不提立儲的事情。
(曹操劇照)
公元216年,曹操被封為魏王。
有個叫楊訓的官員便上表為曹操歌功頌德,結果他的趨炎附勢,受到了士人們恥笑。
由于楊訓是崔琰舉薦的,因此士人對崔琰也多有批評,認為他舉薦有失。
崔琰是個愛惜名譽的人,便找楊訓要來表文。看過後,給楊訓寫了一封信說:“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意思是說,随着時間的發展,事情也都會随之發生變化。
其實崔琰在曹操進位魏王時,便公開反對,惹得曹操頗為不悅。
現在這封信更是證實了崔琰并不希望曹操稱王的真心,所以曹操便以“不恭順”的名義,将崔琰抓捕入獄。
不久後,曹操在大閱兵時,看到衣着華麗的崔氏站在家眷中尤其醒目,于是心生厭之,這是為何呢?
原來,曹操一向認為奢華的生活會摧毀人的鬥志,所以他一直勤儉節約,并在家規中,也一再約束家人不得鋪張奢華。
因此,曹操的家人也都非常樸素,曹家的女性更是衣不刺繡,鞋不二色。
而此時的曹植已經不得曹操待見。身為妻子的崔氏卻違背家規,仍然穿着華麗,自然讓曹操不滿了。
再加上既然不打算立曹植為世子,那麼為新世子削掉曹植的羽翼,也就勢在必行,因此曹操不顧曹植和崔氏夫妻恩愛,直接賜死了崔氏。
這個舉動,一方面是對清河崔氏的打壓,另一方面也是對曹植的警醒。
至于崔琰,得知崔氏的死訊後,他當然明白曹操的用意,氣得在獄中大罵曹操為奸賊。
曹操能用手段登上高位,罵他的人自然不少,像孔融、祢衡等人,他都沒有馬上就下手。但對崔琰,他毫不客氣,直接把他杖殺了。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此時的崔琰已經沒有可用的價值了。
(參考史料:《三國志》《魏晉新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