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秦國曆史,白起應該是其最為卓著的将領,他一生征戰沙場,從未有過任何戰敗的記錄。在他的一生當中,攻取過的城池超過70餘座,殺敵超過百萬。尤其是長平之戰,讓他名震天下。可以說,白起當時為秦國的貢獻超過任何一個人,可就是這樣一位将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秦國的白起,結局卻十分的悲慘,最終被秦昭襄王賜死。而功勳卓著的白起為何會被秦昭襄王賜死呢?況且那時的白起已經七八十歲了,為何秦昭王就這麼急不可耐的要将其殺死呢?
按理來說,白起已經一大把年紀了,再加上他為秦國做出的貢獻,就算他犯有不可饒恕的罪,恐怕也還沒有到非要将其殺死的地步。為何秦昭襄王就這麼痛恨白起,非得急于将其殺掉呢?恐怕離不開這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範睢的推波助瀾。範睢憑借着自己的真才實學受到了秦王的重用,但是他這個人一向恩怨分明,尤其是當他利益受損的時候,他就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嫉妒他人。當白起屢立戰功,在秦國地位越來越高的時候,範睢就很嫉妒并開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打壓他。就在白起想趁長平之戰擴大戰果,順勢滅掉趙國的時候。範睢為了不讓白起的功勞太大,權勢超過自己,就趁機诋毀白起,阻止白起的行動。
而就在白起被秦昭襄王貶出京城的時候,範睢這事後非但不幫襯白起說好話,反倒添油加醋的诋毀白起,使得秦王對白起更加的痛恨不滿,以至于導緻白起最終被賜死。要是沒有範睢的推波助瀾,想必秦昭襄王絕不會下死手,非得置白起于死地。
其二,白起不斷的忤逆皇權。自古以來,臣子要想有好下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忠君。而事實上白起在這一點上做得也十分到位,為秦國征戰多年,盡職盡責,可以說對秦國是絕對的忠誠,但是卻在邯鄲之戰上功虧一篑。秦昭襄王屢次三番的請白起帶兵出戰,但是白起非但當面駁了秦王的面子,還接二連三的裝起病來不搭理秦昭王的旨意。
在當時以法治國的秦國,君王在臣子面前擁有絕對的權力,而臣子對于君王的命令應該要絕對的服從,是沒有讨價還價餘地的。而白起卻公然的忤逆皇權,根本不把秦昭襄王的命令放在眼裡,這必然會導緻殺身之禍。或許有的人會說,白起之所以不願帶兵出戰,是因為他有先見之明,當時的形式不利于秦國出戰故而再三推辭。
可就算如此,但你要知道秦昭襄王作為秦國的最高統治者,自己的命令三番五次被一個臣子忤逆,試想一下,換做你會是怎樣一種感受?我想沒有一個會不動怒的吧,不然的話,這次縱容了白起,今後還怎麼統治百官,誰還會聽從王命?所以說,秦昭襄王如此的急于賜死白起,不是因為别的,而是因為白起實在太居功自傲,完全不懂得變通所導緻的悲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