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 ▏金澤談娛樂
編輯 ▏金澤談娛樂
“我願意”,似乎是十分容易的三個字,陷入熱戀中的人們總能不經思考的脫口而出。
卻不知這樣的承諾背後究竟值幾兩真心。
尤其是在将“名利”寫做招牌的娛樂圈,這句承諾在生活的風浪裡往往成了一句“戲言”,成名後“抛妻棄子”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
然而就是有這樣一個男人,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把自己的每一句諾言都刻在了骨子裡。
被評為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的龐學勤,一生塑造了無數不屈的軍人形象,在生活中也對自己的初戀妻子無微不至的關心。
從籍籍無名到聲名鵲起,始終将妻兒放在第一位。
即便妻子失明、患病也對她不離不棄,細心照顧發妻45年,晚年在兒子的撮合下娶了妻子生前共同的好友。
在這一位傳奇影星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1929年,一個男孩出生在江蘇省一個名為東坎的小鎮上,父母為他取名為龐學勤,這個名字的背後寄予了父母對兒子最殷切的期盼。
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裡,普通人的成長往往伴随着難以言說的苦難。
龐學勤也不例外,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一到陰雨天就會讓小小的院子不可避免的變成一灘“泥潭”。
一家人連解決最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一切能吃的野菜都成了人們果腹的食材。
龐學勤在苦難中成長,不僅養成了肯吃苦能抗壓的性格,也早早的就學會了苦中作樂,在無限的痛苦中,尋找為數不多又無比簡單的快樂。
家中的條件算不上好,龐家的父母卻還是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想盡了所有辦法“摳”出錢來,将兒子送進了學堂。
在他們眼裡,無論世道怎樣,能學歸不會是一件壞事。
龐學勤也沒讓父母失望,得益于兒時受到的教育,他的心中很早就埋下了一顆名為不屈的種子。
幾年後,年僅10歲的龐學勤就憑借着自己的天賦和努力成了小鎮上兒童團的團長。
一幫年幼的孩子聚在一起,人小志氣卻不小,小小的的他們有着難以估量的勇氣和力量。
不久後,龐學勤所在的縣城也成立了自己的文工團,從小便有志在此的龐學勤二話不說的就就報了名,成為了文工團的成員。
在那裡,他飛速的成長,15歲就被委以副團長的重任,管理着團内一百多人,這既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壓力。
他帶着成員們四處演出,不停地宣傳,隔年四月,縣文工團被蘇北文工團收編。
成為其中一員的龐學勤,決心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報效祖國,真正的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
然而他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但看着他眼裡閃爍着的堅定的光芒,領導直接把他調進了文藝宣傳隊。
他也算在另一種形式上完成了自己的願望。
他随着文工團一起活躍在蘇北和華中等各個地區,用文藝的形式做宣傳,始終堅守在最前沿。
他還有一樣更為特殊的任務,就是将自己在随軍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一一記錄,他不僅是一位親曆者,更是一位傳承者。
在這樣“驚心動魄”的工作中,龐學勤飛速的成長,這段不平凡的經曆,深深地紮根在他腦海裡,永遠都不會忘記。
也正是這樣,他從文工團一名普通的基層團員,一步步成為了能力十分出衆的指導員。
龐學勤也用自己的最好的青春時光,在那個不安的時代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直到新生活的到來,龐學勤才隐于後方,做起了文化相關的工作。
1952年,龐學勤接到了一份出乎他意料的調令,要求他前往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中央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進行學習。
面對這個讓他前往演員藝術班學習的決定,龐學勤雖然不解,但在他的心裡,服從命令已經成為了一種本能,
沒做他想的龐學勤,匆匆收拾了行李就準備踏上遠行的路途。
他這邊“火急火燎”的準備出發,但臨行前,文工團的老領導卻攔住了他,把他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裡。
面對自己昔日的領導,龐學勤此時才終于産生了一點即将分别的不舍,正當他想要好好同對方告别時,老領導再一次截住了他的話頭。
語重心長的對他說:“我知道你不理解,但你要明白一點,到了之後一定要好好學,我們有太多太多優秀的軍人是需要人來演的,那些人和事,都不應該被時代忘記。”
這情真意切的一番話,龐學勤心中所有的疑問與不解都在那一刻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他更加堅定的内心。
他終于明白了為何看似和演戲毫無關聯的自己會被選中去學習表演,那些親身經曆過的事情作不得假。
有些事情,隻有親曆過的的人才會有更深的體悟。
就這樣,龐學勤帶着滿腔的熱血和對演藝事業的熱忱出發了。
那時的他不會想到,這次的學習機會,不僅打開了他的演藝之路,更讓他遇到了此生摯愛。
初來乍到的他,簡直看什麼都覺得新鮮。
學習期間,他抓住一切機會拼命汲取知識,同時還認識了不少已經小有名氣的演員。
其中就包括那個讓他珍愛了一生的女孩,楊洸。
和他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楊洸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家境很好,父親還是當地十分有名的學者,母親也是一位知識分子。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楊洸的性格開朗又大方。
在進入學習班之前,早早地就成為了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團演出的專業演員,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
兩人雖同在一個班中,但連句話都沒說上過。
直到一次學習班組織的舞會,從來沒接觸過跳舞的龐學勤,對此簡直是一竅不通,隻好盡力把自己變“透明”,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沒想到,這一幕還是被楊洸看到了。
見慣這樣場合的楊洸,在舞會上絕對算得上是如魚得水。
她主動上前邀請龐學勤跳一支舞,看着對方支支吾吾的樣子,大概也明白了對方在如此熱鬧的場合還把自己縮在角落的原因。
但她毫不在意,拉起龐學勤便走進了舞池當中。
束手束腳的龐學勤腦子一片空白,腳下的舞步更是一塌糊塗,連他自己都數不清究竟踩了對面這個女孩子多少次腳。
他感到十分抱歉,終于敢擡頭正視眼前這個女孩,隻見楊洸依舊甜美的笑着,甚至還在替他向被撞到的人道歉。
霎時間,這個女孩一下子從舞池中走進了龐學勤的心裡。
此後的日子裡,二人的交流越來越多,甚至還有約定一起學習其他的舞蹈。
兩個人就這樣在日複一日的交談中漸生情愫。
奈何規矩的限制,兩人始終沒有戳破隔在他們中間那層薄如蟬翼的窗戶紙。
在生活方面,他們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專業方面,他們又是棋逢對手的“競争者”。
直到二人從學習班畢業,龐學勤進入北京演員劇團,楊洸則回到了原單位工作,兩人才徹底沒有了顧慮。
但在那個談情說愛都要“小心翼翼”的年代,龐學勤始終認為自己應當先去拜訪楊洸的父母。
正沉浸在甜蜜愛戀中的他不會知道,迎接他的會是怎樣一盆冷水。
▶02
滿心歡喜的龐學勤準備了一份厚禮登門拜訪楊家,但楊家父母的态度卻讓他明顯感受到了對方對自己是怎麼看怎麼不滿意。
看着父母對待自己喜歡的人“橫鼻子豎眼”的态度,楊洸剛想發脾氣,就被不忍心看着她夾在中間為難的龐學勤給拉走了。
據龐學勤自己回憶,在楊家父母點頭之前,隻要自己一有空閑,就會跑到楊家去,這樣的日子,他堅持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也許是終于被龐學勤的這股子韌勁兒和堅持給打動了,某一次登門拜訪時,楊父主動把龐學勤單獨叫到了一邊。
楊父告訴他,楊洸小時候就被發現患有遺傳性的精神疾病,之前也曾發作過,後來才慢慢好轉,但她這樣的情況,實在是受不得刺激。
先前所有的疑問都有了解答,楊父直言他很欣賞龐學勤這樣有擔當的男人,但在自己疼愛了這麼久的女兒面前,他不得不在女兒的人生大事上多有顧慮。
原本以為這是楊父給自己最後考驗的的龐學勤一下子傻了眼,緩過來之後,斬釘截鐵的回了一句:“我會照顧她一輩子,您如果不放心,您可以再考察我,等到您放心為止。”
命運卻在此時給他開了一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1956年,龐學勤直接被調動到長春電影制片廠。
以為就此沒戲的他,沒幾天卻在制片廠見到了楊洸的身影。
原來是楊洸不忍和他就此天各一方,直接發了申請請求也調動過來。
同年,龐學勤就出演了林農導演的《邊寨烽火》。
影片一經上映,他就憑借着精湛的演技和帥氣的形象獲得了衆多觀衆的支持。
事業走上正軌的他也終于得到了楊父的肯定,讓他放心的把女兒交給了這個一心一意的“傻小子”。
1958年,龐學勤終于把自己心心念念的楊洸娶回了家,新婚燕爾的小夫妻那時還不知道,一年後将會有怎樣的噩夢等待着他們。
婚後的龐學勤更是佳作不斷,一部《戰火中的青春》讓龐學勤徹底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
甚至還和楊洸正式以夫妻的身份共同拍攝了《心連心》。
幾乎得到了全民認可的龐學勤卻高興不起來,楊洸在拍攝《冰上姐妹》時不幸患上了眼部疾病,敬業的她決定等影片拍攝完再就醫。
沒想到,這一拖,反而拖出了事,視網膜周圍炎,這個聽都沒聽說過的病直接砸到了這個幸福的小家上。
楊洸甚至一度到了失明的狀态,治療的過程也不好受,每每看着妻子的眼球被長長的針頭注射藥液,龐學勤恨不能自己替妻子受這份苦。
妻子的病需要大量的醫藥費,龐學勤也自此開始了兩地奔波的日子。
在自己進組拍戲時,不忍心将妻子帶過去一同受苦的龐學勤隻好把妻子送回嶽父嶽母家,殺青後他匆忙趕了回來。
看見妻子表現出濃濃的害怕,龐學勤心一狠,想着幹脆自己以後就不拍戲了,安心在家照顧楊洸。
楊洸的眼睛此時雖然幾乎看不到任何一點光亮,但丈夫身上對演戲的熱愛卻是無法掩蓋的,她“看”的一清二楚。
不忍對方為了自己放棄夢想的楊洸不停的勸說丈夫,這才打消了龐學勤的這個念頭。
沒有戲拍的日子,他就會立刻跑去北京,陪在妻子的身邊,在他精心的照顧下,1965年,楊洸眼睛的狀态也一點點好了起來。
兩人的愛情結晶,大兒子龐好和龐越也先後降生。
龐學勤此前在熒幕上留下的精彩表現不僅讓觀衆們連連叫好,更是讓許多導演“念念不忘”。
但在他眼裡,照顧妻兒才是他此刻最重要的事,于是他減少了接戲的頻率,隻為了給妻子楊洸更多的安全感。
承諾,在他這裡從來都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而是要用一輩子來完成的事。
這樣簡單而平靜的生活也沒能持續太久,突如其來的“壓力”壓的龐學勤簡直喘不上氣來。
考慮到妻子的狀态,龐學勤無論在外邊聽到、受到什麼都不會帶到家裡來。
但就是這樣小心翼翼的照顧,楊洸還是在日複一日、永不停歇的刺激中犯了病。
有時候她甚至連丈夫和兒子都認不出來,清醒後看着自己愛的人都是滿身傷痕,楊洸的心裡宛若刀割一般難受。
但她也無計可施,隻能盡可能的配合治療,讓自己不要拖丈夫的後腿。
比起龐學勤對妻子的心疼,楊家的父母則擔心更甚。
他們不僅要時刻擔心女兒的健康狀況,還要擔心龐學勤這個好女婿會不會終有一天受不了這樣的日子,丢下自己的女兒不管。
龐學勤卻用實際行動向二老證明了自己當時的承諾絕非虛言,對楊洸是百般的呵護與照顧。
這一照顧,就是整整45年。
▶03
直到2004年,74歲的楊洸因病離世,永遠的離開了自己熱愛的一切。
龐學勤對此既替妻子感到解脫,為她再也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自己的的内心卻倍感煎熬,一種怅然若失的感覺湧上心頭。
他并不覺得照顧妻子是一件麻煩的事,對于這件幾乎已經成為本能的事,他甘之如饴。
如今攜手走過無數風雨的妻子撒手人寰,即便自己榮譽傍身,兒孫滿堂,但他的内心始終覺得“空了一部分”。
好像有一雙無形的大手,硬生生的扯開血肉,把他的心挖走了一塊。
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的他日漸消沉,明明身子骨還算硬朗的他,一夜之間就丢掉了所有的精氣神。
但龐學勤自己卻完全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變化,仿佛那個溝通他和這個世界唯一的聯系,都随着妻子楊洸的離世而一并消失了。
看着父親整日郁郁寡歡的樣子。兩個兒子是心急如焚,母親忽然離世的
打擊已經足夠,他們迫切希望父親能早日走出陰影。
這時的他們忽然想起了父親朋友曾經提起過的一個人,高山英子。
據說當年兩家來往頗多,在父親外出拍戲時,高山英子還經常到家中陪伴自己的母親。
隻是她身上有着來自母親一半的日本血統,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跟随自己的家庭回到了日本,兩家這才斷了聯系。
敲定了這個主意,龐好和龐越說幹就幹,四處打聽高山英子的下落。
幸運的是,即便身
在國外,高山英子也始終沒有忘記過生養自己的家鄉和故土。
1991年就用自己的大半積蓄開了一家旅行社,四年後更是成立了東方文化交流協會。
幸好這個協會還算小有名氣,幾經周折之下,龐越還真的聯系上了曾經的英子阿姨。
聽聞好友楊洸離世的消息,高山英子顯得極為悲傷,龐越描述的父親的樣子更是讓她揪心不已。
龐越口中的龐學勤和她記憶中的模樣簡直大相徑庭,在她看來,這個男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被打敗的。
一通跨國電話,連接起了分隔數十年的友誼。
兩人誰都沒有刻意提起往事,也沒有生硬的安慰和故作的堅強。
隻是如同普通舊友般的閑話家常。
這個隔三岔五就會接通的跨國電話,幾乎成了龐學勤對對于生活的全部期盼。
看着父親的狀态越來越好,兩個兒子也是終于放下了心。
某一天,龐好看着終于願意出門遛彎的父親,轉頭對弟弟說:“你對爸再婚這事怎麼看,我覺着英子阿姨就挺好。”
龐越一想,是這麼個道理,隻要父親能越來越好,他們為人子的當然不會反對父親追求自己的幸福。
兩人一拍即合,分工明确的二人,一個在父親面前不停的說高山英子的好,一個人則常常與高山英子通電話,細數父親的優點。
甚至還聯系上了高山英子的孩子,把他一起拉到了撮合這對“父母愛情”的隊伍裡來。
2009年,兩人終于在珠海低調領證。
或許此時的二人已無關愛情,更像是一種親情般的陪伴,但行至耄耋之年,身邊還能有人作伴,又何嘗不是幸運至極。
兩人一起度過了6年的安穩時光,2015年,86歲的龐學勤離開了人世,一位影壇傳奇就此落幕。
龐學勤離世後,高山英子拒絕了出國的建議,而是回到了家鄉長春。
為了不給子輩添麻煩,她盡力照顧好自己,還會給每一位來探望自己的人親切又熱情的介紹着自己的故鄉。
● 君子一諾值千金
龐學勤的一生塑造了諸多經典角色,但最令人難以忘記的卻是他自己。
他的人生早就成為了一個傳奇,比之過往那些他所飾演的任何一個經典人物都毫不遜色。
人的修養和本心是演不出來的,他用自己的整個人生完美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
真真正正做到了情深一世。
在事業上,他是當之無愧的金雞百花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在家庭中,他又是一位相當優秀的丈夫和父親。
完全當得起一句德藝雙馨的稱贊,他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一個道理:真正的藝術家,不僅要有傑出的專業素養,更要有高尚的品德。
這樣的老藝術家,用一生的時間來給後人“塑造”了一位優秀的榜樣,值得所有人懷念和敬佩。
看完請記得關注@金澤談娛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