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來處暑節氣。處暑,即為“出暑”,一年之中最熱的天氣終于要結束了。時至處暑,标志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逐漸進入到氣象意義上的秋天,這段時間的天氣狀況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增大,暑意漸消。“處暑秋梨最養人”,注意預防“秋燥”。
要多睡
所謂“春困秋乏夏打盹”,時節交替之季,自然界的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此時人容易産生秋乏。因此應當早睡早起以緩秋刑,使肺髒得到養護。
注意防寒保暖
處暑并不意味着炎熱天氣完全過去,處暑之後的晴天下午有時炎熱并不亞于酷暑。外出時,身邊常備件輕薄外套,除了防止夜幕降臨時會有涼風襲來而受寒;在辦公室時,也不要穿着太少,避免在室内久吹空調而引起人體不适。
若防護不當,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
注意調整情緒
随着天氣的慢慢轉涼,比較适合大家出門活動了。登山、快走、跳舞,再也不用窩在家裡吹空調,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清涼,拿出手中的相機多拍下一些美景,讓心情變得愉悅起來。
要當心“秋燥”傷人,注意平時的飲食調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由于氣候漸幹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幹,皮膚幹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此時秋燥暑濕、尤為嚴重肺最為較弱很容易被秋燥所傷。
因此處暑養生仍要以生津潤肺、止咳防燥、祛濕熱為主,注意補充津液,多喝開水、淡茶、豆漿,居住環境保持足夠濕度。
在飲食方面應少吃辛辣食物,适當多吃酸味的食物,如李子、山楂、烏梅等。如果早晨起來感覺口幹咽幹,可喝點溫鹽水,或以隔夜茶含漱。我們還可以通過進食滋潤的食物來緩解秋燥,如秋梨、柚子、蓮藕、百合、鴨肉、蓮子、荸荠等等。還可以北沙參、玉竹、麥冬、石斛等煲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