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諸葛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裡面,講的是諸葛亮憑借一己之力說服了東吳的謀士,聯手東吳對付曹操,現常用來這個詞來形容一對多的辯論,并以少勝多說服對方,也說明一個人才智以及口才了得。
舌戰群儒講的是誰的故事
舌戰群儒這個故事最早是出現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服東吳聯合起來去對付曹操,但是當時東吳隻有魯肅一個人支持諸葛亮,其他謀士都持反對意見,因此諸葛亮就和東吳那些持反對意見的謀士進行了一場以少對多的辯論,最後憑借一己之力成功的說服了反對的人。因而就出現了舌戰群儒這個典故。
舌戰指的是激烈争辯。儒指的是讀書人。指一方同很多人進行辯論,并以超凡的口才駁倒對方。舌戰群儒形容那些口才出衆的人将對手說的啞口無言。在辯論中可以運用先守後攻、語帶雙機、各個擊破、語試磅礴等各種辯論技巧去說服對方。
舌戰群儒發生的故事背景是:東漢末年,劉表去世之後劉琮投降了曹操,當前的形勢對于劉備和孫權來說十分不利。當務之急就是要聯合東吳共同抵抗曹操。于是諸葛亮就随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諸葛亮憑借自己超凡的口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骘、陸績等謀士說的啞口無言,孫權最後終于同意與劉備聯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