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世因此類官職可以捐買,故富豪皆稱員外。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财富聯系在一起。隻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員外郎簡稱外郎或員外,通稱副郎。南北朝簡稱員外散騎侍郎為員外郎,是較高貴的近侍官。
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設員外郎,以為郎中的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變。唐制将員外郎列在六品,明清則升為從五品。
到現代,員外這一稱呼逐漸淡出。但随之出現了“候補委員”這一新的職位稱呼,其涵義與“員外”相比有一定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