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紅了
文/劉媛玲
深秋到了,柿子紅了。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似乎一夜之間,繁華落盡,萬物凋零,而柿樹上卻挂滿了紅紅的柿子,好像要把積蓄了一年的力量都展示在這個秋天裡,使了勁地耀眼、香甜。一樹樹、一棵棵,它們用自己累累的果實把已顯蕭瑟的鄉村照亮,點燃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那一串串火紅的柿子,仿佛春節喜慶的燈籠,溫柔了歲月,驚豔了時光。讓山鄉沸騰,讓柿林歡唱,處處都彌漫着柿子的甜香。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紅了皮。″ 深秋時節,是摘采柿子的最佳時節。“ 柿子要揀軟的捏 ” ,輕拿一個成熟的尖柿,小心地剝去那層薄皮,唯恐那飽滿的汁水破皮而出,以免“暴殄天物” 。用舌隻那麼一舔,清甜的馨香便溢滿囗腔。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水,立刻充盈着味蕾,從舌尖一直甜到喉嚨,讓人欲罷不能。
柿子不容易保存,而柿餅卻能讓它的鮮味常在。經過削皮挂串揉捏等一系列的工序與陽光的晾曬,柿子的表面會結一層薄薄的糖霜,就像一位新嫁娘披上了美麗的婚紗,褪去了原來的青澀,卻多了一份軟糯甜蜜和醇厚的甜香。且還有潤肺化痰、止渴生津、軟堅散結、增進食欲、防止便秘、澀腸止血、解酒等功效。冬天咬一口,又甜又爽。用它來招待客人或當禮品送人,必是皆大歡喜,倍受喜愛。明萬曆年間太師太保孫丕揚就曾将柿餅作為貢品進獻給神宗皇帝朱翊鈞。
柿子果肥汁甜,外觀喜慶,頗得文人雅士的喜愛。宋代孔平仲有詩雲:林中有丹果,壓枝一何稠。為柿已軟美,嗟爾骨亦柔。風霜變顔色,雨露加膏油。大哉造化心,于爾何綢缪。荊筐載趨市,價賤良易求。剖心無所有,入口頗相投。為栗外屈強,老者所不收。為棗中亦剛,飼兒戟其喉……北宋詩人張仲殊也贊美柿子: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并沈朱,輕勻绛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漢代文豪司馬相如贊美柿子 “ 色勝金衣美,甘逾玉液清。″老舍寫他理想的居所時也說:院子裡一定要有幾棵果樹。于是他就在小院裡種了幾棵柿子樹,還給院子起名叫“丹柿小院”。更有人将柿子拍成電視劇,由陝西女子王茜華主演的《歲歲年年柿柿紅》更是讓富平柿子聞名全國,“甜蜜中國” 。
文人墨客們如此,作為盛産柿子的”柿子之鄉″ 的柿農們更是如此。這些天,各個平台每天都可看到寫柿子贊柿子的詩和散文,充分表達了豐收後人們的欣喜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富平人” 文化傳媒錄制發布的 “ 宣傳大美富平,助銷富平柿餅 ” 以及 " 富平柿餅,甜蜜中國 ″ 的視頻一浪高過一浪,讓人目不暇接。從富平走出去的秦腔名演員楊升娟、名歌手張小鳳也都回到家鄉,為家鄉富平的柿子産業助力。
身處柿鄉當自豪,漫山紅遍更妖娆。
從今邁向康莊道,緻富發家在今朝。
柿子還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因 “柿” 諧音 “事” ,人們便巧妙地将諸多喜慶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 “ 柿柿如意 ” “ 柿柿順利” 等。在這個深秋,它們俨然成了最時髦的“祝福語” 。
深秋到了,柿子紅了,來富平看看富平的柿子,多吃點富平的柿子吧,願我們都能 “柿柿” 如意,心想 “柿” 成 !
作者簡介:劉媛玲,西安市灞橋區退休教師,陝西富平人。喜愛文學創作,多年來勤耕不辍,先後在《中國教育報》《教師報》《陝西日報》《西安晚報》《陝西廣播電視報》《八小時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報刊雜志及網絡平台發表作品千餘篇(首)。在陝西人民廣播電台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征文活動中榮獲二等獎。《泾渭文苑》原創平台簽約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