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要靠食物給身體提供能量,而食物的消化離不開胃的參與,胃就像是一部不停工作的機器。
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大,三餐不規律,對胃造成很大傷害,時間一長,胃病就會找上門來。
您真的了解胃嗎?您知道胃有幾種形态嗎?胃的容量有多大?如何才能養胃?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我們的胃,到底長什麼樣?
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我們每個人的胃長得也都不一樣。具體來說,胃的形态會受到體位、體型、年齡、性别,以及胃的充盈狀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醫學上,把人體胃的形狀分為四個類型。
牛角型胃
這種胃,上部寬大,越往幽門處越窄,看起來像“牛角”,常見于矮胖型人群和兒童。一般來說,吃飯速度太快、胃裡食物排空速度較慢的人群,容易形成“牛角型”的胃。
魚鈎型胃
這種胃常見于體型正常的成年人,形狀如“J”字,又被稱為“J”型胃。胃底、胃體,以及幽門等各個部位的寬度大緻相當,角切迹較明顯。
瀑布型胃
瀑布型胃常見于身形瘦高的人群,這種胃的胃泡較大,胃體細小,在胃底和胃體可見兩個液面,胃下緣多在臍部以上。在消化食物時,較易出現反酸、胃脹等不适。
長型胃
這種胃又稱無力型胃,多見于體質瘦長及衰弱者,胃的形狀上窄下寬,胃底、胃體幾乎垂直,胃下緣可抵達髂嵴水平面以下,甚至進入腔内,是胃下垂嚴重到一定程度的表現。胃功能較為遲緩,常處于低度緊張狀态。
我們的胃,是如何工作的?
當我們把食物吃下去,食物通過食道進入贲門,然後再進入胃裡。這時,胃就開始了辛勤的勞動,不停蠕動後把食物弄得非常的粘稠。這個過程,就是胃在進行消化。
已經消化好的食物,有序地從胃撤離,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需要注意的是,胃并不會讓食物一次性全部撤離,而是留一部分食物在胃裡,給身體供能。這個過程,就是胃的存儲功能。
胃,真的會越撐越大、越餓越小?
每次大餐後,在下一次進食時,很多人會覺得食量較平時有所增加,胃被撐大了;節食減肥一段時間後,又覺得自己把胃餓小了。這些想法,都是錯的!
在常見的解剖圖中,胃最“胖”的那一段叫胃囊。雖然每個人的胃囊大小都不一樣,但神奇的是成年人的胃容量卻是一樣的,而且是不會變的。當然,這不是說胃容量沒有變化,隻是說胃在食物消化後會恢複原樣。例如,通常情況下胃容量隻有100毫升,而當人們吃飽後,胃容量會增加到1200至1600毫升,一下子就大了十幾倍。但是不管這個時候胃容量變化有多大,等到消化功能發揮作用後,胃容量還是會恢複原狀。
而所謂的大胃王,他們的胃容量跟普通人并無太大差異。隻是因為他們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比較好,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較短,很快就會被送入腸道。這樣一來,就會讓人感覺能一直吃,吃很多。
另外,控制飲食一段時間後,胃也并不會變小。至于有的人會感覺“胃變小了”,其實隻是一種心理錯覺。一旦遇到不能抵擋的美食,就會發現自己又變得能吃了。
想要養好胃,一定要做到這6點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養出好脾胃。
飲食有原則
腸胃不好人群應該遵循“軟而緩、鮮而淡、溫而潔、少而精”的飲食原則。可适當食用蔬果,研究表明,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可幫助保持腸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胃癌的發生。
三餐規律,不暴飲暴食
可以遵循以下時間完成三餐:7-9點吃早餐;11-13點吃午餐;17-19點吃晚餐。盡量早吃,不要等到餓得不行再吃。
吃飯七八分飽,最為适宜
七八分飽的狀态,既能夠支持身體正常代謝,也不至于吃的太飽加重胃的負擔。至于宵夜,9點以後最好就不要再吃了,讓胃好好休息。
吃飯時細嚼慢咽
盡量做到每口嚼20下,吃東西不要狼吞虎咽,食物被嚼得越細小,胃的負擔就越小。
注意飲食衛生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幽門螺杆菌感染率超過50%。這種細菌會寄居在胃裡,感染後易導緻患者發生多種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潰瘍等。因此,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用餐使用公筷、生熟菜肴分開烹制,預防病從口入。
堅持運動
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既可以提高身體抵禦疾病的能力,又能幫助增加腸胃蠕動,避免消化不良等情況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