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悠久的曆史長河之中,“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可以說是貫穿始終,曆史的浩渺煙波中,有一統天下的歡歌,也有分分合合的離殇。唐玄宗時期,由于唐玄宗後期的昏庸無道,導緻了影響深遠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的爆發,讓原本強盛的大唐帝國走向了衰弱,成為了一個步履蹒跚的遲暮英雄。
之後原本統一的華夏大地也因此陷入了混亂動蕩之中,而這一段的混亂曆史被後人稱之為五代十國。這期間各種勢力有橫向之間的相互吞并,也有縱向之間的更叠換代,可謂是亂成了一鍋粥,下面筆者就來簡單梳理一下這“五代”與“十國”。
公元888年,唐昭宗登基為帝,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是一個異常混亂的局面,内有宦官專政,外有藩鎮割據。一般來說,初上任的帝王都會有一番雄心壯志,唐昭宗也不例外,他想要改變唐朝的這種混亂局面。因此他首先打擊了一波宦官,初見成效之後,他準備着手處理外部藩鎮割據的問題,他一方面調軍攻打西川的割據勢力,一方面又在打擊河東的李克用,結果西線的戰事順利,東線卻戰事吃緊,于是唐昭宗下令西線兵力增援東線。
沒想到西線軍将領王建擁兵自重,沒有聽從唐昭宗的命令,留在了西川之地,割據一方,再後來,王建拿下全蜀之地,登基為帝,國号為蜀,曆史上将其稱之為前蜀(十國之一)。當王建在西川搞得熱火朝天之際,其他地區也沒有閑着,江淮地帶的割據勢力之主楊行密先是被封為吳王,後來其也登基為帝,建立吳國(十國之二)。
黃巢起義期間崛起的王潮,多年征戰,手底下也收攏了一大批勢力,福建之地大多被他所控,唐昭宗為了安撫他,将他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後來王潮病危,王潮将手中勢力交給了自己的弟弟王審知,王審知後被封為閩王,之後其次子王延鈞登基為帝,建立閩國(十國之三)。
與此同時,錢镠也在兩浙之地發展勢力,并越來越強大,因此先後被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後錢镠也趁勢建立起吳越國(十國之四)。馬殷自稱伏波将軍馬援之後,早年家中困苦,以木匠為業,亂世之中崛起,慢慢占領了湖南全境,馬殷也憑此基礎建立南楚(十國之五)。
唐末,劉謙擔任封州刺史,手中握有上萬兵馬,戰艦過百艘,在嶺南一帶的實力可謂翹楚,後來劉謙逝世後,其子劉隐子承父業,一統嶺南,被封為清海節度使,劉隐死後,其弟劉䶮襲封南海王,後建立南漢政權(十國之六)。
當然這些勢力講道理來說都屬于南方小勢力,當時真正強悍的主流勢力都在北方,即五代勢力。公元907年,梁王朱溫逼迫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禅位,建立起梁朝,曆史上将其稱之為後梁(五代之一),後梁在史書上被視之為五代十國的開端。朱溫稱帝後,将自己的手下高季興派往荊州之地,擔任荊南節度使,朱溫死後,後梁實力日衰,高季興也趁勢建立起荊南政權,又稱南平、北楚(十國之七)。
後梁并沒有存在多長的時間,僅僅十數年後,便被李存勖所滅,李存勖也順勢登基為帝建立了後唐(五代之二)。李存勖率軍南下滅掉前蜀之後,派遣自己的手下孟知祥上任西川節度使一職,不久後,後唐政權局勢大變,李存勖死于混亂之中,後唐政權也混亂不堪,孟知祥眼見這種情況,便脫離了後唐的控制,西川之地又一次被割據,蜀國又一次被建立,史稱後蜀(十國之八)。
後唐政權動亂數年,石敬瑭為了奪下權柄,居然聯合了契丹人,消滅了後唐政權後登基為帝,建立起了後晉(五代之三)。石敬瑭又被稱之為兒皇帝,因為他對契丹人堪稱百依百順,且将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給契丹人。公元937年,江淮之地的吳國被權臣李昪所篡,建立起南唐政權(十國之九),曆史上著名的詞皇帝李煜就是他的孫子。
再後來,石敬瑭去世,後晉的新任皇帝對于自己頭上的太上皇契丹人非常不爽,兩者之間的矛盾一日強過一日,後爆發戰争,結局是後晉王朝被契丹人所滅。不過中原之地的百姓不滿契丹人的統治,進行殊死反抗,契丹人也隻能退出中原。盤踞在太原的劉知遠趁機稱帝,建立後漢(五代之四)。不過後漢沒有威風幾年,便被郭威所推翻,郭威建立起後周(五代之五)。除此之外,後漢的一些殘餘勢力在太原等地繼續稱帝,史稱北漢(十國之十)。
郭威死後,柴榮繼位,柴榮是一位有着一統天下潛質的雄主,可惜北伐契丹期間,因病去世。再之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在趙匡胤和他弟弟趙光義的努力下,天下開始一統,四年後,荊南歸降;又兩年,滅掉後蜀;再五年,南漢亡國;又五年,南唐被滅,閩國歸降;三年之後,吳越也宣告歸降;次年北漢被滅。五代十國就此終結。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