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時節農作物進入生長後期,糧食的籽粒在快速蠟黃脫水,此時植株對水分的需求量少,如果白露後雨水多會導緻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糧食作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會比較少,會導緻糧食作物出現“貪青晚熟,籽粒不飽滿”的現象,最終導緻糧食減産。
此外,白露期間雨水多還不利于糧食的收獲和晾曬,道路會變得泥濘,成熟後未收獲的糧食會出現發芽的現象,已經收獲但是來不及晾曬的糧食會出現發黴的現象,這會進一步導緻糧食減産。
白露時節農作物即将可以收獲,此時農作物處于“頭重腳輕”的狀态,如果遇到大風天很容易出現大面積倒伏,倒伏的莊稼不僅不利于收割,時間長了還有發黴出芽的風險。此外,白露時節刮大風,會使谷粒脫落,這樣一來就會導緻糧食減産。
正如農諺說“白露刮大風,有谷難成米”、“白露前後狂風起,農民做個空”,可以說白露時節刮大風,就會導緻糧食歉收,這樣一來農民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
打雷的條件要有充足的水汽和劇烈的對流運動,一般在處暑節氣前雷電會比較頻繁,而到了白露節氣由于太陽輻射較弱,幾乎不會産生雷電。
白露節氣天“打雷”,意味着強對流天氣旺盛,會引起短時的強降雨、大風、冰雹等災害天氣,會導緻農作物嚴重減産。
白露後晝夜溫差越來越大,早晨起來我們會明顯看到草坪上有很多露水。白露節氣沒有露水,說明晝夜溫差小,晝夜溫差小不利于光合産物有機物的積累(晝夜溫差大,夜晚植株的呼吸作用弱,白天吸收的養分到了晚上會更好的儲存),糧食的籽粒會不飽滿,千粒重會降低,不利于糧食豐收。
白露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秋收作物已經可以收獲或者即将成熟,此時農作物最怕“早霜”,早霜會導緻未完全成熟的農作物萎蔫死亡,農作物的積溫會不夠,這樣一來糧食的籽粒就會不飽滿。
再比如,白露後紅薯的地下塊莖正處于快速膨大期,但是紅薯是一種不耐寒的植物,地上植株經霜會枯萎死亡,如果白露時節就下霜,那麼紅薯的地下塊莖就不能充分膨大,紅薯的個頭會長得比較小。
對于我國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以及高寒山區,在白露時節有霜很正常,但是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白露節氣日平均氣溫都穩定在22℃以上,對于這些地區來說白露節氣下霜是不正常的,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