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峄山,海拔582.8米,隻有泰山的三分之一強,面積更不可與泰山同日而語,但卻以其獨特的自然之貌、豐厚的人文之美、瑰麗的神話傳說,在中國的曆史文化名山中獨占一席。它石奇、洞奇、泉奇、雲奇、碑刻奇、神話傳說奇,以小巧之體、玲珑之态,集泰山之雄、黃山之秀、華山之險于一身,天成獨一無二的自然之美。
怪石萬疊,數以億萬,狀若累卵,積石相連,絡繹如絲,故名峄焉,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是中國九大曆史文化名山之一,擁有四大書院、五大奇觀、八段錦、九龍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名石。峄山早在秦漢時期就著稱于世,它是中國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
《詩經·魯頌》有“保有凫峄”的詩句。《書經·禹貢》有“峄陽孤桐”的記載。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陸遊、趙孟頫、董其昌、鄭闆橋等帝王将相、文豪巨擘,都曾登臨攬勝,留下三百多處摩崖刻石和碑碣,無數的詩文辭賦,為峄山增添了瑰麗的曆史文化光彩。
秦始皇首次東巡,率群臣登上了峄山,驚歎于山石神之工鬼斧、風光之隽秀婀娜,命丞相李斯撰文刻石,留下秦始皇東巡的第一塊刻石——秦峄山刻石,并飲聖水甘露,還留下了踞龍洞、狗爬洞傳說;司馬遷在此禮遇鄉射禮,并飲甘露菊花茶治愈風寒;華佗用峄山甘露泉水制丹丸濟世救人;王羲之與嶽父郗鑒同駐峄山,郗公以甘露茶獎勵将士;趙孟頫一家三口同畫峄山圖;鄭闆橋三登峄山留詩畫;縣令王爾鑒彈弓射桃核種桃留佳話。還有梁祝讀書、女娲補天、伏羲畫八卦、金鐘化石、騎鶴隐仙、二郎擔山等衆多傳說神話;峄山出雲、峄山帶帽、峄山紅雨、巍峨穿雲、泉湧瀛州、萍水雲瀾等自然奇觀美景;道家稱其為"妙光洞天",僧佛名之為"繹詩之庵",曆代仙樂盈耳,宮殿廟庵數百楹,參差錯落綴山間,五大奇觀,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廟宇,紅牆碧瓦,十分壯觀,正可謂“齊魯名山歸岱峄,天下奇山稱第一。”
值此春和景明、桃紅蝶飛之際,我們在蘊藏着無限神奇和美好的峄山舉辦“桃紅蝶飛,峄山神韻”花朝節,為大家奉獻一場美輪美奂的春天盛宴,請大家從山腳到山頂一路領略梁祝化蝶之唯美、太史公禮遇鄉射禮、始皇帝賜飲聖水甘露茶、王縣令射桃種桃花,來傳遞峄山之美,來播種美好傳承,來播撒春的祝願,來寄托最美的祈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張曉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