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小貓行動?來源:【浙江教育報】拯救小秃地行動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拯救小貓行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浙江教育報】
拯救小秃地行動
□嘉興市實驗小學 陶轶敏
教室門前有一個細細長長的花壇,種着栀子花。可是不知從何時起,其中的一叢花枯萎了,久而久之,枯萎的面積越來越大,花壇就像長了斑秃。
教師們都說:“這塊地不種點什麼,真可惜呀。”
為什麼不能讓學生們把花壇清理幹淨,将它升級為勞動種植體驗區呢?
“這塊地為啥會秃呢?有沒有辦法救呢?”在科學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熱情被點燃。他們研究後發現,影響栀子花生長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和光照。
“還可以種什麼呢?”經過大讨論之後,全班決定分成8個生産隊,并制定了種植計劃。
小鏟子、灑水壺等工具入手後,學生們就開啟了拯救小秃地行動,先将花壇分為8個面積相同的區域,再插上小籬笆,給每塊地取個名。
翻土、起壟、下種……可是小秃地又窄又淺,一鏟下去,不是石頭就是垃圾,翻土不深,更别說起壟了,這可急壞了小農夫們。
于是,我邀請有種植心得的教師來指導,解決小隊在平時的勞動中遇到的問題。
雖然雞毛菜長出來有疏有密,歪歪扭扭,可對于城裡學生來說,真是太新奇了。課間,學生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門前的花壇,交流得最多的就是雞毛菜、生菜、辣椒、蔥、郁金香、向日葵的生長情況。
平日裡怕髒、膽小的女生定時澆水定時除草,看到蚜蟲要向自己心愛的植物進攻時,竟然毫不猶豫地伸手就把蟲子消滅了。
學生們就像呵護寶貝一樣精心照顧着植物。終于,幾周後,原先的小秃地迎來了第一次大豐收。
家長們都驚訝于孩子的變化。很多家長在家校本上留言,說孩子把在學校分到的辣椒、雞毛菜當成寶貝,認真地把它們變成自家餐桌上的美食。
家長這麼一說,我們又有了新的行動方向,讓每個小組将自己的勞動成果做成菜,和大家一起分享。
拯救行動從班級行動變成年級行動,教室門口的小秃地也變成了小菜地,而且常綠常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想勞動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勞動教育不一定是集中統一的行動,它可以在零星的課間、午休、放學時間滲透,讓學生在出力流汗中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本文來自【浙江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