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對蟬的評價

古人對蟬的評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14:56:08

千年文明,綻放光華;古今轶事,笑談百家。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上首詩的作者為唐代李商隐,寫的是詠物詩——《蟬》。

古人對蟬的評價(被朱彜尊稱為詠物最上乘)1

簡簡單單八句話卻被清朝文人朱彜尊稱為“詠物最上乘”。我們都知道詠物詩,是指借物言、通過詠歎外物來寄托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全唐詩》四萬九千餘首,就有六千多首是詠物詩,最為熟知的《詠鵝》就是詠物詩。當然還包括詠柳、月、雪、梅等等,佳篇名作數不勝數。

古人對蟬的評價(被朱彜尊稱為詠物最上乘)2

那這首李商隐的《蟬》憑什麼被認為是詠物最上乘呢?

這首詩是以蟬的生活習性開頭,并且以蟬的高尚暗喻自己的清高,第二句為襯托,重點在抒情,第三句不再寫蟬,回歸自己的身上,第四句又回到詠蟬上,用拟人手法寫蟬,首尾圓合。當然任何詠物佳作都能做到這些,真正讓《蟬》這首詩達到頂點的原因在于一句話的神來之筆。

古人對蟬的評價(被朱彜尊稱為詠物最上乘)3

“一樹碧無情”,真可算是整篇詩作的點睛之筆。

蟬不住地悲鳴,悲鳴到憔悴欲絕,而最為直接的感受者是誰?是蟬栖息的樹。然而樹的回應僅僅是“碧無情”三個字。

碧是冷色,給人的感覺就是冷漠,但是,一個碧字還不夠,情感沖擊力不夠大,于是,“無情”兩字的綴尾,直接将情感升華。

古人對蟬的評價(被朱彜尊稱為詠物最上乘)4

了解李商隐的便知道,他的官途坎坎坷坷,究盡一生都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自己何嘗不如這蟬一樣,悲鳴的最後隻有無情。

一輩子斡旋于牛李兩黨派的争鬥中,何其的痛苦,何其的落寞,一腔煩悶無處訴說,隻能化為一句句可歌可泣的詩詞中。

古人對蟬的評價(被朱彜尊稱為詠物最上乘)5

當然,面對着官場的無情,李商隐依舊保持高尚品德,就如蟬一樣,盡管樹無情,可仍擋不住蟬的啼叫。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或許清清白白,在李商隐看來就足夠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