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城人愛吃糯食,糯米在他們的手中總能做出各種美味,每到仲夏端午,孩子們便歡呼雀躍地喊着“粽子節”。粽子,古時稱為“角黍”,它有着流傳的故事和悠久的曆史。這個時節,它更有着糯食獨有的初夏味道。衍生出了多種不同口味的粽子:赤豆粽、蜜棗粽、烏米粽、蛋黃肉粽…...
清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鎮太空蓮基地的蘆葦叢在微風中搖曳,陽澄湖的阿婆帶着學徒來到這裡開始采摘粽葉。
學徒跟着阿婆邊采邊追尋起那段兒時的記憶,空氣裡飄散的葉香指引着尋葉的路徑。
說起粽子,第一道工序的選葉十分講究,因為它是粽子鎖味添香的關鍵,阿婆精心挑選葉面寬實的粽葉摘取。
一片片粽葉帶着晨曦的露水裝進了竹筐,滿載而歸。
粽葉經過洗、煮、洗、泡,處理後放進清水盆。
阿婆将一早提前準備好的糯米和食材擺放好。其中,肉粽,把糯米洗淨,瀝幹水分,加入生抽、老抽和鹽調味,攪拌均勻後靜置3小時左右,讓米粒充分吸收味道,五花肉洗淨切塊,放入生抽、老抽和鹽調味,腌制2-3小時,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鹽味會蓋住肉本身的鮮味。而赤豆粽的紅豆需浸泡8小時,把糯米洗淨,瀝幹水分,把浸泡好的紅豆拌到糯米裡。
食材準備好,阿婆開始傳授這門糯食手藝。不同地方包粽子的形狀各有不同,蘇城人喜好用三角棕、秤事粽、枕頭粽等。無論哪一種首先彎出尖角成型,承托粽葉,填糯米。
一勺糯米後,加餡,紅豆餡、蜜棗餡、蛋黃肉餡......餡料有古老的傳承,也有新式口味的創新。
餡料添加後,繼續填滿糯米。
粽葉折蓋在食材上,捏緊兩側壓實,包裹住粽身。
将前端夾合把多出來的一截粽葉向手心處折疊。
用線纏緊定型,綁結上鍋。
經水開後文火煮2小時出鍋,剝開粽葉,吃上一口童年不變的記憶,回味無窮。
學徒在阿婆的傳授下,學會了三種手法,這門粽子手藝,在這裡延續傳承。
(李蓓蓓 拍攝:劉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