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遊曆長江,從四川江油到江蘇蘇州,從湖北襄陽到江西洪州,他的足迹遍布長江流域,留下無數偉大的詩篇。
從年輕時第一次出川,到古稀之年遇赦返還,武昌是李白人生的重要起點和終點,而他為武昌黃鶴樓題寫的詩詞則反映了他三十多年的人生際遇。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當時李白年29歲。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十二歲,在湖北安陸兩人第一次相見,詩文相和,意氣相投,遂成為摯友。這首詩,借淼淼帆影和滔滔江水,寄托了無限眷顧之意和送别之情。
武昌,見證了兩人的友誼,更成就了唐詩中的一段佳話。
唐開元年間,武昌屬于江南西道,隔江的漢陽則屬于淮南道。唐朝的道相當于今天的省,所以昔日的武漢三鎮屬于兩省,漢陽屬于沔州,武昌屬于鄂州。
大唐盛世,天下太平,繁華似錦。值兩江彙流之地的武昌是著名的貿易和商業城市,從長江東西的水陸通道和從洛陽南下的南北通道交織于此,人文荟萃,商賈迤逦。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原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鹄矶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複建。
武昌襟江帶湖,山水環繞,而在城中央的黃鶴樓則是人們登高憑眺,踐行送别的所在。
李白出蜀雲遊天下,自江油至揚州,便是第一次和武昌的相會,而和孟浩然的友誼,則讓李白因樓起詩,因詩留名。黃鶴樓也因為李白的詩作,登頂中國名樓榜首。
隻是時光流轉,歲月無情,年輕時的因緣際會不僅帶來了喜悅和歡暢,也帶來了不盡的回憶和留戀。
晚年的李白,因為永王李璘事件受到株連,被朝廷加以罪名流浪夜郎,此時李白已年近古稀。
長江見證了年輕氣盛,風華鼎盛的李白,也見證了滄桑白發,落寞孤憤的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李白沿着長江順流而下,再次經過武昌時,已鬥轉星移,物是人非。
李白和老友史郎中故地重遊,在黃鶴樓頭,悠悠笛聲道出了梅花落的因境生情,寒冬凜冽,人生曲折,三十年前的壯懷仍在,但是年已老邁,縱有一腔熱血卻再也抵不過歲月的無情。
正如《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中所言: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家,是李白少有提及的,李白自年輕時起,即以天下為家,胸懷天下,意欲成就一番作為。但是造化弄人,年近古稀之年,他卻還在天涯漂泊,四海為家。
長安是他内心最深摯的家國,但是他也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長安,施展抱負了。
人生的變化無常,境遇的崎岖坎坷,一時間,溢滿心頭。梅花落下,黯然傷神。
黃鶴樓,就像是李白的老朋友。等了他幾十年,從李白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它見證了李白的春風得意、浪漫暢想,也見證了李白的失落和苦悶。
唐時的武昌,比之現在更加溫暖濕潤,登臨黃鶴樓,遠眺長江,江邊的景緻更加妩媚動人,紅花綠葉的大自然,給予了李白最好的吟詠源頭。縱然有失意和落寞,他每次總能挂棹揚帆,欣然向往。
黃鶴樓的故事,李白還沒有說完。但這竟然是李白和黃鶴樓的最後一次重逢,三年後李白在安徽當塗仙逝。
長江有意,流水無情,李白的詩意人生戛然而止,為後人留下了不盡的遺憾。如果李白能夠再次重遊黃鶴樓,又會留下怎樣的詩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