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社會曾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動物崇拜(自然崇拜之一),從刀耕火種進入到鐵犁牛耕,人類踏入文明社會的進程中,牛給人類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牛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進而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牛的崇拜文化。
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
“牛掌乾坤”——牛蹄子下的曆史進程國内牛的地位之高,可從《易經》之中得以一窺,周易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牛為坤,在以乾、坤為統帥的易經裡,牛是負載生養萬物的大地的坤卦象征之物,我國古代将牛、羊、豬三種動物的犧牲稱為太牢,是最高規格的祭品,而牛的地位要更高于羊與豬是不可随意宰殺的。
《周禮.地官》中記載“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凡祭祀,供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刍之。”當時便有職業掌管公家的牛官既“牛人”,“凡祭祀,供其享牛”。可以看出當時的牛,主要的用途便是用來作為運輸、祭祀、食用,當然也并非想吃就吃, 周朝的律法中就有明文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牛作為重要的生産力,隻有在天子祭祀時才會殺牛,另外遇到國事争端時,各諸侯訂立盟約,主盟人親手割牛耳取血,手執盛牛耳的珠盤,每人一嘗牲血,以示誠意,而這是為權利之象征既“執牛耳”。
(掌執牛耳者既為盟主,逐漸引申為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的人。 )
牛為偶蹄目牛科動物的總稱,人類馴化之後的牛體質強壯,性情溫順,是重要的耕作牲畜,中國文化中牛曆來都是勤勞的象征。現今還有許多地方民族在每年春天開始耕種前會組織和家牛有關的活動、儀式,希望能獲得好的收成。也正因如此,家牛在農業社會中往往具有較高的地位。在某些情況下,政府還會下令禁止屠宰家牛以防耕牛減少。 除了利用牛拉動耕犁以整地的應用,後來人們知道牛的力氣巨大,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從農耕、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
關于我國耕牛的出現于何時,根據文獻的記載亦不能準确斷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有提到曹操破袁紹後“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可以說明當時的牛耕技術在此之前就已經出現,并開始推廣。
有許多文獻将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中所用木牛流馬中的木牛歸類為牛,似乎并不嚴謹,但牛在軍事中的應用卻是有迹可循的,最為著名的便是戰國時代齊國名将田單的“火牛陣”,齊城池被圍困,田單用牛千餘頭,牛角縛兵刃,尾上縛葦灌油,點燃牛牛尾,利用火牛猛沖燕軍,打敗了燕國。
家牛也常被藝術家作為表現對象
五牛圖——韓滉.唐
關于牛的畫作中,最為傳神經典的要數現存于故宮博物院的最早的紙本國畫《五牛圖》,畫風清新樸實,對細節觀察入微,五頭牛各具狀貌,姿态互異,或俯首似欲齧草;或翹首前行;或縱峙而鳴,似在哞哞喚人;或側回首而顧,以舌舔唇;或絡首而立。雖然畫的是牛,但卻可以從中看出每頭牛不同的生命情感,明代畫家李日華以“粗筆辣手”形容《五牛圖》以筆不暢而意暢的創作手法,讓畫中之牛“神氣溢出如生”并評價此為“千古絕迹”。
後世亦有許多五牛圖,今人将五牛分别引申為傳統文化中的“福祿壽喜财”,既福牛納福,祿牛納福,壽牛納福,禧牛納福,财牛納福,雖寓意美好,但總覺牽強;據記載,韓滉對易學頗有研究,著有《春秋通例》、《天文序議》各一卷,因此說韓滉畫牛并不僅僅是描繪表面物像,而是包含着較深的古代哲學原理在其中。韓滉畫牛以喻自己五兄弟以樸實敦厚、任勞任怨的牛的品性來報效國君,并真正的為老百姓的疾苦着想。故而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以物寓人,更為合理貼切。
寫實精緻的畫風,除本身不可估量的藝術價值之外,也為當代研究我國唐代黃牛種類提供了極大的科學參考價值,畫家将黃牛的瘤原牛形态表達十分到位,甚至連牛耳的尖端,以及耳輪下緣的缺刻都表達得十分到位,這為研究我國唐代的固有黃牛就有瘤原牛血統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科學依據。
- 從唐詩到宋詞,詩人們或喜或悲,多是愁苦之态,但在緩緩的牛背上卻看到了他們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牧童詩》宋.黃庭堅
相傳此為詩人黃庭堅七歲時創作,描摹了牧童悠閑自得的騎在牛背上,吹着橫笛,悠然自得,就算是有在名利場上争逐的庸人,是如何也比不上牧童的悠遊自在。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所見》清.袁枚
小牧童的生活單純而美好,黃牛上載着小牧童,清脆響亮的歌聲穿越林梢,閉口不唱就隻因為想去捕捉樹上的鳴蟬,天真而單純的生活情境,是許多人向往而做不到的。這種天真無邪的真性情,是詩人畢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牛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是最受大衆所公認的,故而許多文人,都喜以牛自謙。大文豪魯迅先生以牛自喻,他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童叟皆知,大畫家齊白石老人則自稱“耕硯牛”,李可染酷愛畫牛,畫室裡挂着“師牛堂”的橫幅。
牛聲漸遠
牛似乎知道自己生來的使命,千百年,為人們犁田、拉車、搬運重物的牛,在歲月中緩緩前行,“田幹無處用牛力,田家不忍殺牛食”這是在饑荒時代,農人對牛的喜愛。随着現代農業的發展,耕牛逐漸被現代機械所取代,就連在鄉村,也鮮少見到犁牛耕地的場景了,昔日的耕牛逐漸變成肉牛。
記得兒時一隻牛犢在山上跌落,大人們将它扛回養了幾日之後發現已快無力回天,商量着要将這牛宰殺之時,牛兒掙紮着跪起,發出長哞,那清澈的雙眸,所流出的那串眼淚,時至今日都不能忘卻。
對于許許多多即将滅絕的野生動物,我們知道對它們進行了解并保護的重要性,那麼對于這些勢微的經濟動物呢?
#萌寵小戲精##生活日記##耕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