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訊(劉越)早就聽說,文水縣城鎮中學有這樣一位從來“不講課”,而教學成績卻很出色的語文老師。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筆者懷着好奇心來到了文水城鎮中學,有幸采訪到了這位語文教學改革的“先行者”——蘇玲美老師。
中等身材,白皙的皮膚,圓圓的臉上柳葉細眉,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鏡,這是初次見面時對蘇老師留下的第一印象,還有更多的就是她挂在臉上的笑容。交談中,筆者了解到她今年37歲,2005年畢業于太原師範學院,從教13年來始終投身在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線。
說起自己“不講課”的教學方法,蘇老師打開了話匣子。蘇老師介紹,一直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老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了,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造适應新課改要求的高效課堂模式勢在必行。
“所以,在我的語文課上,課堂就是學生的舞台,老師是課堂的“導演”,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角”!”蘇老師說到。
經過學習、借鑒和自身實踐,蘇老師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自主預習——課堂互動——綜合提升”的三步走語文教學模式。
比如,要學習一篇新課文,第一步就是要求同學們靜下心來,動起腦來,自主預習,了解課文的學習内容和學習目标;第二步是充分利用課堂這個舞台,發揮小集體的力量,分組讨論,合作答疑,“衆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閱讀理解、獨立思考等方面能力;第三步是綜合提升,一堂高效的語文課堂,還應該達到“課有盡,思無盡”的效果,之後老師會用以點帶面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例如,學習過《背景》後,可以讓學生寫一段自己和父親的故事;學過《濟南的冬天》後,可以讓學生抓住文章寫作特點進行《家鄉的冬天》的寫作……
“我家孩子陳超飛是蘇老師班裡的一員,在上初中之前,一直很内向,說話聲音也很小,平時與父母都很少交流,更别說外人了,自從上了初中以後,我發現他有了明顯的改變,一回了家就會主動和家裡人分享學校發生的‘奇聞異事’,性格也開朗了許多,我想這應該與蘇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有關吧”陳超飛的媽媽笑呵呵的說。
“我從心底裡佩服蘇老師,可以說她是我們的人生導師,她不僅傳授給我們知識,還經常對我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教給了我們做人做事道理。”“我印象最深的是蘇老師每個學期一開學就會讓我們寫一篇以《二十年後的我》為題的作文,并且告訴我們二十年後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我從小的願望就是希望長大以後當一個考古學家,現在我的相信更足了”宋厚陽信心滿滿地說。
教師應是最優秀的設計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更要為學生設計人生,這句話在蘇老師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