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妹妹那個門前啊浪三浪啊,心兒跳得慌啊,想看妹妹的好模樣,妹妹山丹紅花開呀……”,一首廣為傳唱的青海花兒《尕妹妹》,把我們帶到了遼闊的西北地區,讓我們體味到‘’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異域風情。這首歌作為一種地方文化的代表,以往在春晚民歌串燒中幾乎就是必唱曲目。曲調歡快優美,歌詞樸實大方,唱出了西北漢子對美好愛情生活的向往。
西北人質樸粗犷豪放,說話很少繞繞彎。因此許多表現武俠刀客悍匪之類的影視劇,都選擇在西北人煙稀少的地方取景。西北老百姓也長期受貧窮困擾,西部大開發國家精準扶貧讓西北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去年一部扶貧力作《山海情》意外爆火,讓人們真真切切見識了西部的貧窮,以及脫貧緻富的艱辛。另一部相同題材的電視句《苦樂村官》也頗受歡迎。劇中人的對話中都有意無意中,會帶出一個‘尕’字,如尕妹,尕娃,有必要好好認識一下這個‘尕’字。
尕,拼音:gǎ,部首:小,筆畫:5,繁體:尕,五筆:EIU。
釋義:〈方〉∶小——愛稱,用于姓、名、排行等之前 。
尕是一個中國漢字,會意字,字從乃,從小。“乃”本指“再度”、“重複”,引申指“一系列(孩子)”。本義:“乃”與“小”聯合起來表示“一母所生的一群年齡依次遞減的小兒”。小時候的伯仲叔季。
組詞:尕子、尕娃、尕巴節、豬尕尕(四川方言)等。
尕妹,類似于四川方言裡的‘幺妹’。但比後者更給人親切之感。家中最小的那個,肯定是會受到父母哥哥姐姐多一點的關愛和憐惜。尕妹妹的心思牽動着情哥哥的心,西北漢子粗犷豪放,但也有細膩柔情的一面,愛的窗戶紙還為捅破之前都有一種猶豫和矜持,而這種心态勾起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無限向往。
這幾天看抖音,無意中聽到了一種很民歌的西北說唱《談戀愛》——
春天來了,把你手拉上,蘭州的商場逛一逛,我給你買衣裳。
夏天來了,是石榴花開了。公園裡浪一浪,我們去照相。
張尕慫這個甘肅民間藝人,聽上一遍他的歌就再也忘不了了。一把三弦簡單的彈奏着,一副西北漢子特有的連鬓胡,更給人粗犷豪放的印象。一副微微壞笑的表情,征服了無數喜愛民間音樂的普通人。抖音上一位漂亮的妹妹專門對口型唱他的西北小調,也非常有人氣。今年央視元宵晚會自彈自唱了一首根據傳統民間音樂改編的曲目《啥都好》,一度登上熱搜。
由于喜愛,所以關注。百度上搜搜張尕慫,原來人家早就是網紅。紮根與大西北黃天厚土,對平凡世俗的生活日常非常熟悉,從小受父親叔叔影響,耳濡目染很早就喜歡彈奏演唱。成名後不斷汲取民間音樂素養,曾經東奔西走拜訪了很多民間藝人,對信天遊、花兒等遺落在民間的說唱進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所以他的創作不用搜腸刮肚,幾乎張口就來。
‘’早知道在家待的這麼久,我就不會隻買兩包紅蘭州,早知道村裡封了路口,我就應該多拉拉妹妹的手……”這首《早知道在家待的這麼久》,據說是他在家疫情期間即興創作的歌詞,竟然在全網火爆。而他為她的的醫生姑姑赴武漢支援創作的說唱曲《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唱出了所有白衣戰士的共同心聲,一度得到上千萬點贊,國字号媒體也紛紛轉發。根據他的成長故事創作的記錄片《黃河尕謠》,在國際上獲得了紀錄片大獎。
張尕慫 ,原名張建煜,甘肅人,西北民謠代表性音樂人,尕謠班子創辦人,緻力于傳承和發揚西北音樂和文化。代表音樂作品《姐姐》《談戀愛》,電影《黃河尕謠》。已發表音樂專輯《泥土味》[3]《開春》《山頭村,人家》等。
張尕慫從2008年開始每年遊走在西北村落尋找拜訪了數百位民間藝人,采風收集學習了大量快要遺失的西北的花兒、小調、小曲兒、坐唱、鼓子、社火、秧歌、賢孝、越弦、打攪兒、秦腔、陝北民歌等二三十種曲風成千首民間歌謠和曲藝。把散落在西北的流傳了幾百年的各種民間藝術瑰寶融會貫通,經過十幾年在舞台上的磨練,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尕謠。
張尕慫的“尕謠”從土地裡來,從平凡的生活中來,親切自然、幽默風趣,民族融合新世紀。
《泥土味》、《美滴很》榮獲華語傳媒音樂大獎,電影《黃河尕謠》入圍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亞洲評審團大獎、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片、德國金樹國際紀錄片獎組委會特别獎。
張尕慫,這個土生土長的西北漢子,通過他手中的三弦,通過他富有天賦的民歌創作與傳唱,通過他骨子裡對民間藝術的真正熱愛,繼承并發展了西北民歌藝術,讓人們從他诙諧風趣活潑歡快的曲調中,了解到更多普通西北人對生活對愛情的理解和向往,展現了一副活生生的西北風情畫。我自然而然想起了西部歌王‘王洛賓’,也許張尕慫的藝術天賦及音樂成就遠遠不及王洛賓,但有了這份對民間藝術發自内心的熱愛,有了這份對國風民風傳承的執着,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原汁原味的鄉村音樂,有着濃郁地方風味的西北民歌,也會薪火相傳受衆無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曾經盲目迷戀西方音樂,卻原來發現最美的民謠,就在我們身邊。
(本文資料來自百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