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七巧闆是一種智力遊戲,在當下是培養兒童觀察力、想象力、形狀分析及創意、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的有機載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七巧闆在古代即廣泛流傳于民間,是啟發兒童智力的好夥伴。
近日,一本手繪的清代《益智七巧圖》現身南陽,從書上可以看到,古人用一套七巧闆,拼出了亭樓房舍、禽獸蟲魚、各種人物,還有咱南陽的“諸葛草廬”,讀來讓人腦洞大開、興緻盎然。
《白蛇傳》人物
清代唐河人,繪制“七巧圖”
這本《益智七巧圖》,是皇糧國稅博物館近日在唐河縣一王姓家族中征集而來的,系古人在實踐基礎上編寫并繪制的七巧圖樣集。
“七巧闆”發源于我國,其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18世紀流傳到了國外,外國人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七巧闆在明、清時期廣泛流傳于民間,它是趣味與藝術的結晶,代表了智慧和動手的能力。清代陸以湉所作《冷廬雜識·七巧圖》記載:“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餘,體物肖形,随手變幻。蓋遊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現存最早有關七巧闆的書籍是1813年出版的《七巧圖合璧》。與此同時,還有許多七巧闆的玩家編寫專書。
“漁樵耕讀”圖
有趣有智慧,讓人腦洞大開
古今的七巧闆形狀一樣,叫法各異。
現今把七巧闆的組成稱作五塊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塊正方形、一塊平行四邊形,具體是由兩塊大三角形、兩塊小三角形、一塊中三角形、一塊正方形及一塊平行四邊形組成。這本書則介紹,七巧闆的制法是由一正方形分成七塊闆組成,各塊闆的原始名稱叫“大”兩塊,“小”兩塊,“中”一塊,一方一斜。
書中400多個圖樣生動、有趣,彰顯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蘊。“漁樵耕讀”四幅圖樣,不但拼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還蘊含了4個古人努力進取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許宣、白蛇、法海、小青”四幅圖樣,講述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白蛇傳》的故事;被作者稱為“兩人對酌此七巧之化境也”的圖形,拼出了兩個對酌的形象淳樸的老人,閑情逸緻躍然紙上……
作者又補充了後續七巧圖,分為石雲山屋、人器閣亭樓台及雜類等,其中就有著名的南陽“諸葛草廬”。看似簡單其實複雜的草廬圖,其拼圖思路讓人腦洞大開。
試想,一邊與孩子一起拼着七巧闆,一邊給孩子講着“拼出的故事”,該是多麼地讓人興緻盎然啊。
在玩中發現圖形的奧妙之處,在拼對圖案中學得知識,七巧闆作為益智玩具之用途,古今一也。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王 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