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很香甜爽口,但不能貪吃,并且大量進食荔枝且吃飯很少,容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症,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那麼為什麼不能空腹吃荔枝?一天到底能吃幾顆荔枝?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為什麼不能空腹吃荔枝
“荔枝病”通常是說進食大量荔枝後出現的頭暈、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狀,原因是進食大量荔枝後會促進消化液分泌,導緻胰島素分泌增加,出現低血糖。
專家建議,每天進食荔枝的總量應小于200克,盡量分2—3次,一般餐後半小時進食。
什麼是“荔枝病”?
吃荔枝後特定人群發生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消化道不适等,嚴重會低血糖,會因低血糖從而引發抽搐休克等症狀。荔枝病,實際上就是現代醫學認為的一種“低血糖症”。專家表示:4-11歲兒童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荔枝糖分高,會刺激體内胰島素升高,應避免空腹吃荔枝。
一天到底能吃幾顆荔枝
考慮到荔枝除了維生素C含量值得稱道外,其他營養并不突出,并且糖分很高,建議大家按照膳食寶塔的推薦,每天不要超過200~350克,若按照一個荔枝20克計算,大約10~17顆,尤其對于兒童,吃3-4粒即可,吃多易生熱病。
荔枝含有大量糖,其中糖含量超過80%。如此高濃度的果糖,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島素,分解體内原有的葡萄糖,同時需要将肝髒轉化為葡萄糖後,由于攝入過多,肝髒不能轉化,積存在體内,葡萄糖消耗過多,不能補充,引起頭暈、心慌.
空腹狀态下吃大量荔枝,更容易引起低血糖症,因為進食大量荔枝之後會影響正常進食,體内葡萄糖含量得不到補充,加劇“荔枝病”的反應,“搶救不及時的話,甚至可能喪命。”
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會幹擾脂肪的β氧化。如果大量進食荔枝,就會破壞了人體正常的保護性糖異生機制。如果人體内糖元儲備量不足,而糖異生機制又被抑制,就會使血糖持續降低,無法通過正常的反饋調節升高,最終低血糖會對敏感的腦組織造成損傷,發生低血糖腦病。
也就說,想安全地享受荔枝甜美的味道,和獲得荔枝中豐富的營養,那麼就要在吃荔枝的同時還得正常的吃飯。而且荔枝中的果糖,不能被人體利用隻是暫時的,最終會被人體生物酶進行“糖轉化”而變成葡萄糖,所以荔枝吃多了會變胖。吃荔枝降低血糖也隻是一過性的反應,最終仍然會使血糖升高。
想減肥的人和糖尿病患者,盡量要少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