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楊曉妍/文 受訪者供圖
“在宿舍捏四大天王,我大約用了40斤面粉,耗時一個月。”近日,河南大學大三學生李書闖在寝室捏面塑的視頻登上熱榜,經過他手的“天王”姿态生動,惟妙惟肖。
今年剛滿20歲的李書闖,從小就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大二暑期,他跟随中國面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蕭占行學習兩個月,實現了他兒時“捏面人”的夢想,“無論是面塑,還是戲曲,都在年輕人中逐漸淡化,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熱愛,讓大家了解并愛上、傳播中華民族的瑰寶。”
00後男孩河大宿舍30天雕琢“四大天王”
長約40公分,重約10斤,李書闖手下的四大天王神态各異,細膩也靈動。
自今年秋季開學,在河南大學的宿舍樓中,李書闖總是一坐一整天,一捏、一揉、一搓,屏氣凝視,用小刻刀靈巧地點、切、刻、劃,“我們捏面塑,有個重點在于原創,所以創作時不參照他人作品和技巧,需要将作品在腦海中先完成。”
在李書闖眼中,面塑是會“說話”的中國藝術品,從小熱愛中國文化的他,日日伏案,用課餘時間完成作品,“四大天王前後大概用了40斤面粉,花費了一個月,最困難的應該就是表情細節的刻畫。”
來自河南周口的李書闖,目前在河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就讀,這為他的面塑學習打下了美術基礎,“小學放學時,學校門口捏面人的攤位總是圍了很多小孩,我一看就看入迷了,跟着奶奶去廟裡燒香,廟裡的雕像有些面目猙獰,我印象很深,那時候就會買橡皮泥照着學習。”
如今,剛滿20歲的他,手下的面塑作品除了四大天王,更有關公、豫劇老生等,“作品自從在網上發布後,就經常有人來問價格想要購買,最好的情況一個月會賣出去3、4個作品,收入在5000元左右。”
遠赴廣東學習面塑,為傳統手藝拍視頻“播”熱愛火種
手下的面塑作品栩栩如生,也總有人詢問面塑學習如何入門,“我在宿舍創作時,舍友也會跟我學習,其實面塑不難,重點是練習,我真正跟着面塑大師學習的時間隻有兩個月。”
2022年暑期,帶着自己的面塑夢想、父母的支持,李書闖遠赴廣東,找到了“蕭派面塑”的創始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蕭占行,“那時候去就是想圓夢,師傅已經頭發都白了,仍然在堅持傳承面塑,是我心中的匠人。”
暑期的廣東,天氣炎熱,在李書闖學習的工作室裡,還有一位年逾六十的“同學”,和他一起學習,“那位阿姨已經60歲了,依然喜歡面塑,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熱愛,這份手藝的學習不限于年齡。”
然而,即便面塑吸引着愛好者,但仍有困境。在學習的過程中,李書闖發現,傳統手藝也在尋找新的出路,“我師父60多歲了,還是每天會拍自己創作的過程,通過短視頻來吸引愛好者定制,這雖然給面塑帶來更大的曝光量,但對于創作者其實會更花費心力。”
而作為“00後”,李書闖希望自己能将熱愛的火種散播出去,“我也經常發短視頻記錄創作過程,用我的方式跟年輕人科普我理解的面塑和中國傳統文化。”
自創國潮文創筆記本,“将一直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但對于視頻的爆火,李書闖并不意外,“前期在學習時,盡管捏得面人姿态并不好,我的評論區也有很多人誇獎,其實對于傳統文化,大家接納的态度會鼓舞我,這也是我去廣東學習的原因之一。”
在他印象裡,學習到人物的頭部刻畫時,尤其困難,“我們每天早上七、八點就到工作室,一直低着頭,捏到晚上11點,頭部學習結束那天,擡頭發現練習的案台上擺了幾十個不同的‘頭’,特别壯觀。”
如今,李書闖的面塑被更多人知道,在他看來,這也是“實至名歸”,他說:“其實用短視頻宣傳算是我的小心思吧,我也想我的努力不僅僅被父母、同學看到。”
“整個暑期,隻有我和那位阿姨在工作室學習,現在的街頭巷尾,也很難看到面塑手藝人,創作作品的深層意義在于,讓更多人發覺到,身邊還有像我一樣的年輕人,一直在堅持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手藝。”同時,也能影響更多在心裡熱愛面塑的朋友,用行動去傳承。
除了面塑,李書闖也喜歡書法、戲曲。未來,他希望能将京劇、豫劇等戲曲形象在手中刻畫,讓愛好影響愛好。
在大學期間,李書闖學習了書籍設計與裝訂課程,他自己設計、制作,将書法、仿古錢币、獸頭門環設計在筆記本封面,“在我看來,文創是文化和生活最好的結合,尤其是國風文創,這是種文化自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