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傷寒論腹脹身癢

傷寒論腹脹身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08:02:57

現代中醫是古中醫的延續,古代醫書的權威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藥書的權威《神農本草經》;古文的權威是許慎的《說文解字》了,上述經典著作都是依照古文《說文解字》意來寫的,所以,我認為:凡古書、經典,要從這理解,尤其是弄不懂的時候。

傷寒論腹脹身癢(傷寒論心下但滿而不痛者)1

張仲景先聖《傷寒雜病論》[宋本149條]“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這麼一句話,是不是誤導了後世醫人?不敢枉論先賢,但個人總覺的不妥

後世有多少人“醫家”、“醫者”,因此條文搖頭晃腦,“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也”,對于這種說法,我有不同的理解,凡事不經過思考是錯的,藥動動腦子,大家勿噴,容我把話說完:

“證”者,證候也,仲景隻說“痞”,從沒說過“痞證”這個詞,是近代人加上去的“證”,意思是“痞”這個證候群,現代稱為“痞證”。

我們來看看仲景年代的“漢語大詞典”,許慎《說文解字》注釋:“痞”者,痛也。從疒否聲,這應該是權威的解法了,由此可見,“痞”是會痛的,由此我在臨床中,把胃脹痛等胃痛症狀,稱之為“痞痛”。

仲景《傷寒雜病論》又說“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說的是心下痞滿不痛,就是“痞”,為了區别于“痞痛”,我把這種情況看作是“痞滿”。

許慎、仲景是兩大偉人,都不會錯,從上述條文和文字出處來看,心下痞,也是會痛的,分為“痞滿”、“痞痛”兩個證候,這樣是不是更合理、更容易理解?

傷寒論腹脹身癢(傷寒論心下但滿而不痛者)2

我再來一段驚人之語,“所有的胃病都是痞證”,大家是不是驚掉了下巴?聽我細細道來,傷寒論把所有的疾病通分為六種,除了太陽病是單純的表證,其餘的五種都可以有裡證,可能有人不服氣說“少陰病,也是單純表證”,這麼說不對的,看看少陰病條文“自利色

傷寒論腹脹身癢(傷寒論心下但滿而不痛者)3

青者”、“尿色白”,說的都是少陰病,水水寒,這不都是裡寒證嘛?看來少陰裡證有,隻是少陰裡證和太陰裡證不好區分。

少陰病、太陰病、厥陰病、少陽病、陽明病,這些有裡證的病,是不是都可以有胃病?都會有中焦的“痞滿”,或者“痞痛”,這樣看,我說的“所有的胃病都是痞證”,是不是沒有毛病?

人人皆知,上熱下寒“胃痞”的厥陰病,用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那麼“寒熱錯雜痞”會不會“痞痛”、“脹滿痛”?當然會的。

我們看看,裡證“胃痞證”,都會用到哪些代表方,看準,我說的是代表方:

少陽病的“胃痞滿”、“胃痞痛”用小柴胡湯;

少陽陽明的用大柴胡湯;

少陰病和太陰病的就不好分了,四逆湯、真武湯、吳茱萸湯類方、苓桂劑,都能治符合病機的“胃痞滿”、“胃痞痛”,看到這裡,大家以為,我說的話有毛病嗎?沒毛病!!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獻給漢安帝).《說文解字》成書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