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不知是巧合,還是怎的,不知不覺間,讀了好幾本季羨林的集子了。《孤獨到深處》《天地一行客》都是季羨林的散文集合。
雖說有些篇目會有重合,但我每次拿起一本新的季羨林散文集,還是覺得挺有意思的。
散文就像一塊磚,哪兒需要往哪兒搬。季羨林的文章也是如此,他是一位高齡老人,除去學術上的造詣不談,單從年歲上來講,98歲的激蕩歲月,也釀造出了不少的人生智慧。
這些人生智慧,經過多樣的組合, 可以用來說明不同的主題。也因此,我們更應該好好讀讀季羨林,尋找一下,人生的真谛。
他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但是,他為人質樸,喜歡真實,在生前,他還特意撰文,三辭桂冠。
這次很幸運,在《心安即是歸處》這部集子裡,我讀到了這幾篇文章。言語真切,讓人動容。
2.《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何人,我不想多談了。他早年留學國外,精通多國語言,尤其是吐火羅文,季羨林是全世界僅有的幾個精于此語言的學者之一。然而,這些,他都很少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
我在剛開始讀《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的時候,曾經設想過,如果我的爺爺還活着,他大概也會是像季羨林老爺爺一樣吧。看着他慈愛的目光,我再一次把對爺爺的無盡思念化于無形中。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這兩句詩,是季羨林的座右銘。他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詩句的意思不難理解,但真正做到踏踏實實、盡心盡力,卻也不容易。
好多年輕人,總是拿着手機不放。刷着短視頻,看着别人的生活,心生羨慕。但實際上,我們真該少看點手機,讓自己靜靜。多讀讀書,或者發呆,也挺好的。
《心安即是歸處》精選了季羨林不同時期的散文,按照主題排列,從人生談到讀書、處世、行走、當下、孤獨、生死等。季羨林說,他自己最喜歡的是真實,而哲學的思考,是更形而上學的存在。他不願意削足适履。
他的思想,不能歸結為某種哲學,但我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作為“人”,本身的純粹與赤誠。相比較于各種“主義”,季羨林對人生細微之處的思考,實在是值得我們去了解。
心安即是歸處,這書名很熨帖。98載,風雨沉浮,不争不辯、不卑不亢,他無意間傳達了我們當下人最稀缺的生活理念。心安即是歸處,了解自己,就能心安。
3.踏實做事,認真生活所有的書寫,都是在說“你”自己。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對此深有體會。甭管季羨林的哪個集子,我隻要知道它的作者是季羨林,我就基本上知道了作品的大體風格。
我們讀書,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在讀人。不僅和故去的作者對話,也和靈魂深處的自己對話。
季羨林的這部《心安即是歸處》,我尤為喜歡其中的第二個章節。“有福讀書,可慰平生”,季羨林老先生,他一生都筆耕不辍。若是哪一天不讀書不寫作了,這一整天,都沒滋沒味的。
這裡面,尤其有一篇文章,叫作《我最喜愛的書》,我很是喜歡。他說的那幾本書、那幾位詩人,也都是我非常喜愛的。共同的閱讀品味,讓我和季羨林老先生走得更近了。雖然我無緣成為北大的學生,但通過閱讀季羨林老先生的文章,我也學到了很多。
踏踏實實做事,真實地生活。這就是季羨林老先生樸素的人生觀。這也是季羨林老先生,他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