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和螢火蟲相關的文化其實具有一定的曆史,在古代時期,流傳的最為廣泛的螢火蟲起源說就是腐草為螢這一傳說,《禮記·月令》記載: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該傳說認為,生在在潮濕的地面上草類等植物,在腐敗了之後,會變成螢火蟲。古人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認知,主要是由于在古代,人們經常會看到螢火蟲在草叢當中飛翔,其實此說法是古人的誤讀,完全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
盡管如此,但是不得不說,在古代,螢火蟲文化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善,不但該蟲類被記錄在各種古籍當中,被古代的昆蟲研究者所研究,與此同時,還衍生出許多各類不同的神話傳說,或動人或奇異,并且廣為流傳。此外,在古代,螢火蟲還是勤奮的象征。
一、曆史上被記載的螢火蟲類型及其文化特征
在古代,螢火蟲就已經被進行了系統性的分類。大體上來說,到了明朝時期,螢火蟲主要被分為三大類型。第一種螢火蟲體型非常小,經常在夜晚的草叢中出沒,其腹部能夠發出淡淡的光芒,這種類型的螢火蟲也就是腐草為螢傳說當中提及的螢火蟲。
第二種類型的螢火蟲則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長相類似于蛆蟲的蟲類,其尾巴可以發出淡淡的光芒,在古時候此種類型的螢火蟲還有一個别稱叫做螢蛆,實際上,這種沒有翅膀的螢火蟲是一類幼蟲。
而第三類螢火蟲也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螢火蟲,還曾經出現在唐朝季子卿的《水螢賦》當中。
在古代,螢火蟲也成為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不但被記錄在諸多的詩詞歌賦當中,與此同時,還被人作為勤奮的象征所推崇。就比如在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典故囊螢夜讀當中,就有類似的記載。
傳說在晉代,有一個叫做車胤的人由于家境貧寒,所以家裡連燈都沒有,但是這完全無法阻擋他熱忱的熱愛學習的決心,夏日時節,他倒草叢當中抓來了很多螢火蟲盛入練囊,并且借助螢火蟲的光芒夜以繼日勤奮刻苦讀書,并且後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之後,很多人也用此典故來表達對于勤勉好學的推崇。
二、和螢火蟲相關的傳說
在古代,流傳着很多和螢火蟲相關的神奇傳說。在古代,很多人都還認為螢火蟲是人去世後的魂魄幻化而成的。古人之所以會這樣認為,主要是由于在當時,隻有螢火蟲會在夜裡發出光芒,而就會讓古人認為夜裡隻有這種能夠飛行的光芒為人去世後精血化作的鬼火。
在晉懷帝永嘉年間的谯國,曾經有一個名字叫做丁祚的人就遭遇了類似的奇聞,傳說當時他渡江到了陰陵界,而就在這個時候,周圍起了霧,而在這茫茫霧中,他看到一個若隐若現的倒立的人,這個人雙眼充血,甚至到最後,血液從眼睛當中流出,甚至在地面上彙聚為血泊,丁祚見到此番光景開始大喊,然後這人便消失不見,再之後,這兩處血泊之處便化作數千隻螢火蟲并且飛向了天空。
《酉陽雜俎》當中也記載有和螢火蟲相關的傳說。傳說在很久很久之前,在一個叫做登封的東方生活着一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曾經外出遊學十幾年,之後學成歸來,在自己的家鄉繼續生活。
後來有一天,在一個漆黑的午夜,這個讀書人仍然沒有入睡,而是在燈下讀書,忽然之間,他驚異地發現,在牆上出現了點點星火,最開始的時候,他以為這是螢火,但是之後,這螢火開始不斷變大,并且開始飛來飛去,甚至到最後距離他的臉都特别近。
讀書人仔細一看,發現這淡淡的光裡有個非常美麗的女子,他不由自主伸手去抓,卻隻抓住一個大如雞蛋的鼠糞,然後他将其破開一看,裡面有一隻青蟲,然後他便将這青蟲殺死了。
結語
如果說到螢火蟲,大部分人首先應該就會聯想到浪漫等形容詞,實際上,自古以來,螢火蟲就已經被人們所注意,并且衍生出諸多缤紛多彩的民俗和傳統文化以及神話傳說,在曆史的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閃耀一筆。
參考文獻:
《禮記·月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