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不睦,家必敗。
家庭的重要性,大家心照不宣。
可是如何經營家庭,需要認真琢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叔本華說過:“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來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于,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親人是我們一輩子都需要的人,但因為相處密切,平時交集過多,還有利益的争執等,很容易反目成仇。
當我們成年之後,就會發現,想要和親人交往舒服,就要保持三種距離:三丈,三尺,三寸。
01
居所三丈遠,少是非。
在我的老家,很多老房子都是連起來、圍起來的。
走進一個大門,左右兩邊,各是一戶人家,兄弟兩個人,或者父母和兒子。
也有一些很大的四合院,幾代人分别居住在不同的方向。
看起來,一大家人,幾代同堂,熱熱鬧鬧的,但是其中的矛盾,卻令人難以接受。更難接受的是,你和親人有了矛盾,還得擠在一個地方居住,每天大眼瞪小眼。
為了所謂的熱鬧,總有人委屈自己,使勁擠出笑容。
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和弟弟周作人同住在一個四合院裡。
兄弟一起北漂,住在一起可以互相關照,本來是一件好事。但事實證明,他們的相處方式,引發了很多矛盾,導緻周作人寫信給魯迅,說:“以後請不要到後邊的院子裡來,沒有别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收到弟弟的話之後,魯迅果斷搬出去住了。
另外,也有一些女人,娘家就是隔壁鄰居,或者同一個院落、同一個單元。隻要小夫妻有矛盾,婆家和娘家就鬧起來了。
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步改善租房條件,因此農村的兄弟姐妹,會各自建一棟房子;城裡的人,也會分家,住在不同的小區。
三丈遠,就是劃清界線,你少管我,我少管你,家裡的鍋碗瓢盆的聲音,吵吵鬧鬧的聲音,都不會聽到。
各人自掃門前雪,雖然有些殘忍,但着實可以讓家庭變得舒服,不因某一個人而礙眼。
02
說話三尺遠,少傷害。
《醒世恒言》裡說:“舌為利害本,口是福禍門。”
親人聚集在一起,少不了要聊天,商量家庭大事,或者讨論生活瑣事。也有人會訴苦,抱怨社會。
開口借錢,也是常有的事情。偶爾發幾句牢騷,開口讨債,調侃人。
無法避免說話,誰都不能沉默,但也不能亂說。因而,我們要保持三尺距離。
想一想,親人相處時,有兩個人偷偷地說話,做出咬耳根的樣子,很容易被大家誤解,似乎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在他們身上發生;要是距離太遠了,說話又聽不清了。三尺,剛剛好,能聽清楚,但是要動手的話,勾不着,不會引起肢體沖突。
并且,如果對方的話很難聽,你可以及時走開,不會因為距離太近,導緻無法起身。
打個比方。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為兄弟,一起匡扶漢室。
在三顧茅廬的典故中,兩次上門拜訪,也沒有看到諸葛亮。第三次拜訪時,關羽張飛心中 不悅,劉備說:“當年齊桓公求見東郭野人,去了五次。我去三次,也無妨。”
張飛立馬給自己一個台階,說:“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後。”
從聊天中,可以看到,三人既能一起行動,也能互相尊重。若是有人不同意去拜訪諸葛亮,劉備也不強求。
相聚是因為關系親密,尊重是因為彼此有個性,說話留餘地,是因為下次還要相見。允許不同的聲音,有些話不要太較真,不要一直記得。這樣的溝通方式,才能進退自如,也不傷情。
03
心有三寸寬,少計較。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似乎我們都在追求一種心寬如海的境界,但是又做不到。我們畢竟不是聖人,難免要計較一些事情,也有小肚雞腸的事情發生,特别是在家庭财産方面,有私心也是常事。
古人說:“親兄弟,明算賬。”也就體現了親人要在财産方面,較真一些的道理。
根據生活現狀,人心若有三寸寬,或者比别人寬三寸,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在分配利益的時候,大數額的東西,能夠相對平衡,雞毛蒜皮的東西,就讓一讓。
事實證明,大部分的家庭矛盾,都是小事引發的。在分配房子、存款之類的大事上,大家都心中有譜。
不管家庭發生什麼矛盾,馬上就調整好心态,讓對方三寸。如果彼此都讓一讓,家庭的格局,就是“天地寬”了。
作家周國平說過:“心與心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與親人交往,反複調控自己的心的寬度,進一步是“凝心聚力”,退一步是“海闊天空”;寬一點是包容,窄一點是攜手幫助。
04
距離産生美,美在中間有一層薄霧,朦胧而優雅;美在言語有尺度,傳送出生命的柔情;美在人心寬度,包容而不縱容。
太用力的情感,就像枷鎖,太松散的情感,可有可無。因此,親人交往,不遠不近,不負不欠。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什麼麻煩,什麼好事,大家一起動手,就能迅速做好。
海闊憑魚躍,家寬人自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