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不是病,是倔,死倔死倔死倔。
一旦決定的事情,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就是要撞牆,撞得滿頭疙瘩,滿頭疙瘩就成佛了,你看那如來佛祖的畫像,不就是滿頭疙瘩?
陸遊就是“一根筋”,成沒成佛這個不知道,反正他活的時間挺長的。他一生經曆了六個皇帝,熬死了五個,那些反對他的人、給他穿小鞋的人都死了,他還活着,他活了85歲。
他到底在什麼事情上犯倔?來看看這首詩就知道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看看看看,這是陸遊68歲的時候寫的詩,從詩題可以看出來,這一天是十一月四日,農曆十一月,也叫“冬月”,這一天很冷,不僅冷,而且還風雨大作。
這樣的天氣适合做什麼?睡覺、看書、發呆、烤火,都可以。陸遊白天的時候還蓋着毛氈抱着貓烤火呢——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一》),到了晚上這“一根筋”的勁兒就上來了。
您說您這渾身是病,守衛邊疆的事兒就交給年輕人去做吧,您費那心幹嘛?這皇帝都把您給罷官了,好好養病,多拿朝廷幾年退休工資不比什麼都強?
陸遊才不,他做夢都是金戈鐵馬去打仗,這倔老頭兒,一輩子就一個夢想:
收複北方,做個英雄。
咱們來看看,為了這個英雄夢,這倔老頭兒“一根筋”的一輩子是怎麼過來的。
01
公元1125年11月13日,淮河上空忽然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河流掀起的巨浪似乎要把小船掀翻。
船上的一位官員指揮着船夫趕緊靠岸,就在這時,船艙裡傳出一個嬰兒的哭聲。
是的,陸遊出生了。
人家孩子出生,要麼神光照室,要麼夢日入懷,最不濟也要老媽做夢夢到五彩的雲、飛翔的鳥、遊動的魚什麼的。
陸遊這一出生,河裡的河妖都來興風作浪。
這孩子,以後一輩子遇到的都是大事,就和他出生時的天氣似的,全是大風大浪。
他出生的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遼國滅亡了。遼國滅亡和陸遊有什麼關系?當然有關系,關系還大着呢!
沒聽說過“蝴蝶效應”嗎?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叫連鎖反應。
倒黴的陸遊一出生就被遼國滅亡這件事給“連鎖”了。
終結遼國的,是位于黑龍江中下遊的一個剛剛建立十年的小國家——金國。
遼國從公元907年建國,曾經在中國的北方稱霸二百多年,沒想到被位于白山黑水間的小小的金國給滅了。
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顔阿骨打稱帝,他對群臣說;“遼國産鐵,鐵是非常堅硬的,就把國号叫做遼。但是鐵雖堅,終亦變壞,隻有金不變不壞,所以我們的國号就叫金。”
于是,“金”滅了“鐵”。然後,金又馬不停蹄,直接南下侵略宋朝。
陸遊出生是幾月?11月。
金國攻入開封是幾月?11月。
所以,陸遊一出生就一腳踏入了一個亂世。
宋徽宗對待金的侵略,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他用到了三十六計中的上上計——走為上計,逃跑了!
12月23日,他對兒子說:“兒子,你來嘗嘗做皇帝的滋味如何?老子我到南方散散心去。”
别人家的孩子坑爹,可宋欽宗是被爹坑啊。
宋欽宗鬼哭狼嚎地被摁到了皇位上,于1126年改年号為“靖康”。 “靖康”這個年号隻存在了兩年,公元1127年,北宋就滅亡了。
野蠻的金國,滅了北宋之後,還把宋徽宗、宋欽宗押往他們寒冷的北地,兩個皇帝都做了人家的俘虜,還有3000多的妃嫔、宗室也做了人家的俘虜。
這就是“靖康之恥”。
同年五月,僥幸沒有被擄走的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為建炎,這就是曆史上的宋高宗趙老九。
順便說一句,金國滅了北宋之後,中國的版圖上有三個國家并存。
北邊的金國、西邊的西夏,南邊,就是南宋。
亂世出英雄,陸遊已經具備了做英雄的條件。
02
其實陸遊的出身是很令人羨慕的,他的身世太牛了!
祖父陸佃是王安石的學生,曾任禮部侍郎、尚書右丞,相當于現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的副部長,以及國務院副總理。
父親陸宰也很厲害,他做過吏部尚書,相當于現在的組織部部長。
母親唐氏,是宋神宗時期宰相唐介的孫女。
陸遊兩歲時跟随父母回到了老家山陰(今浙江紹興),陸遊家藏書很多,足以開一個“江南圖書館”了。後來南宋政府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秘書省,陸家就曾獻出珍貴的圖書一萬三千多卷。
陸遊很有條件讀書,加上他又是個學霸,很快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太白”。
十二歲時,因為身世和才華的原因,陸遊就做官了,照這勢頭發展下去,陸遊的仕途之路該有多順暢!
結果十六歲時發生了一件事,這對陸遊影響特别大——這一年,嶽飛被害。
陸遊“一根筋”的倔勁兒就開始顯露出來了,他覺得隻做一個文人意義不大,還要會武功才對。要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于是,他立刻走出書房、遍尋奇士。他拜一位江湖人稱“白猿翁”的老俠士為師,學得了一手精湛的劍術。
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上三千尺。厲害吧?青年陸遊身手矯捷,穿上一身夜行衣就能飛檐走壁,除暴安良。
不過這也僅僅是想想而已,他畢竟是名門之後,怎麼能穿夜行衣呢,還是要參加考試的。
二十八歲的時候他來參加科舉考試,沒考上。不是因為他水平不行,而是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個小人——秦桧。
倒黴的陸遊和誰一場考試不行,非要趕上和秦桧的孫子一個考場;
霸道的秦桧,還非要讓他孫子得第一;
而主考官就是覺得陸遊的水平比秦桧孫子的水平高,非要給陸遊判第一。
得!這下陸遊可慘了,不僅被取消考試資格,還被秦桧扣上了一頂“喜論恢複”的大帽子,而且他一輩子再也沒有參加過考試。
陸遊的倔脾氣也上來了——我就是“喜論恢複”,做一個恢複北方、統一中原的英雄,就是我的夢想,難道因為你一個秦桧就改變初衷了嗎?
結果沒多長時間,秦桧突然患病死去,這場風波才算平息下來。
陸遊曾經寫過一首詞,來表達他此刻内心的想法。
蔔算子·詠梅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我就是那驿外斷橋邊的梅花,根本不屑和你們争,就算我被風吹雨打零落成泥,那又如何?我照樣散發着屬于我的芬芳。
其實陸遊和秦桧的矛盾,實質上是主和派和主戰派的一次交鋒,宋高宗是主和派的最大靠山。
陸遊如果能看明白這點,以後就不會吃虧,妥妥地還做他的官兒,畢竟他是官二代,在南宋這個小朝廷也能活得很滋潤。
陸遊才不,他是“一根筋”嘛,就要死倔到底。
03
公元1161年,陸遊擔任大理寺直,負責司法工作。
這一年,陸遊36歲。在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他立志要做一個英雄,現在他已過而立,都做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了,當然要逮着機會給皇帝提建議,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事實上,他真的說了,好多好多:
什麼“朝廷不得派遣内侍小臣在外作威作福”啦,“廢除極端殘忍的淩遲之刑”啦, 還有“禁止宦官收養義子”啦等等。
宋高宗聽得直打瞌睡。
最後,陸遊又語重心長地說:“陛下呀,您應該生活節儉才對呀,那些宦官用高價收購來的珍玩給您,那都是為了得到恩寵啊!”
宋高宗趕緊放下手裡的珍寶,連連點頭。
最後陸遊又聲淚俱下地懇求皇帝下令北伐中原,由于太過激動,眼淚都濺到了皇帝坐的龍椅上,有詩為證:
後生誰記當年事,淚濺龍床請北征。(《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
等到陸遊走了以後,趙構随便找了個理由把這個唠唠叨叨的人給免職了。
就這樣,陸遊的英雄夢第一次破滅了。
陸遊屬于那種在一個地方倒下、也絕不在那個地方站起來的人,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傳位給宋孝宗,自己做太上皇去了。宋孝宗一當上皇帝,就給嶽飛平了反,這讓所有主戰派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宋孝宗不僅為陸遊加官,還親自召見他,稱贊他的詩寫得好,賜他進士出身。
陸遊很高興,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竟然也有進士出身,氣死那個氣焰嚣張、橫行無忌的老賊秦桧!哦,不用氣了,那老賊早已變成一具骷髅了。
宋孝宗準備起用老将張浚北伐,他對陸遊說:“你不是希望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嗎?你現在就替朕起草一份诏書,讓張浚馬上出兵!”
陸遊怎麼可能馬上答應?他還沒提建議呢。他覺得現在出兵太倉促,就專門列了個單兒給宋孝宗提建議,尤其強調兩點:要生活簡樸、鏟除小人。
可别小看小人,小人一般都是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他們絕不一根筋,非常靈活。
張浚因為倉促出征,大敗而回,兵權也被解除,這個當年曾經和嶽飛一起并肩作戰的老将軍,不久在憂憤中病故。
陸遊被投降派的那些小人扣上了“結交朋黨,鼓吹用兵”的大帽子,罷職回鄉。
于是陸遊就戴着這頂大帽子回家享受他的田園生活去了,瞧瞧這首詩: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吃農家飯、喝自釀酒,有老朋友可以聊,還有社戲可以看,撞牆算什麼?
生活就是這樣,你看着“山重水複疑無路”,沒準兒什麼時候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很快,陸遊就看到了“又一村”,張浚的兒子入朝為官,他推薦陸遊去四川,于是陸遊就去了四川夔(kuí)州做通判。
哦對了,補充一句:給陸遊穿小鞋、扣帽子的那個小人湯思退,因為簽訂喪權辱國的和議被人圍追堵截,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着覺,精神恍恍惚惚,一聽見腳步聲就往床底下鑽,最後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04
45歲的陸遊這下應該不會再“一根筋”了吧?哪兒呀,“一根筋”這玩意兒,愈老彌堅!
他這次做出來的事兒,讓人哭笑不得。他把他的五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三個丫鬟和四個仆人都帶上,加上他們兩口,一家老小十七口,浩浩蕩蕩舉家前往四川。
陸遊也不想想,這宋孝宗反反複複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反正他已經在心裡構思好了北伐計劃,壓根都沒想到要給自己留條退路。
他們坐船逆流而上經三峽前往夔州,結果走到黃州赤壁船破了個大洞,走到秭歸船撞上暗礁又破了個大洞,一家人好幾次差點都被淹死。就這樣提心吊膽地走了一年,才抵達夔州。
結果到了四川如何呢?當了兩年多通判,就是個閑職,根本沒有機會參與戰事!
三年後,陸遊在夔州任期期滿,調到南鄭王炎那裡當幕府官員,相當于參謀,王炎當時是宣撫使,負責整個四川的軍事。
這次陸遊還不算太“一根筋”,他學聰明了,沒有帶那一大家子人,自己一個人去了。
結果一到南鄭,他内心快要熄滅的小火苗立刻就燃燒起來了。
南鄭位于漢中地區,地勢險要,王炎在這裡修築了營壘,戰士們士氣昂揚,一切都井然有序,陸遊一聽到練兵場上的喊殺聲,每個毛孔都跟着興奮起來。
王炎是标準的武将,沒有廢話,陸遊來了就馬上給安排工作。作為參謀,是不能在營帳裡坐着的,要親自到前線去考察、去聽取廣大軍民對北伐的意見。
陸遊馬上脫掉儒冠,身披鐵甲,騎着戰馬,腰懸利劍,踏上崎岖坎坷的山路,往來奔馳于四川陝西之間。
路途遙遠算什麼?
風餐露宿算什麼?
嚴寒酷暑算什麼?
我要上馬擊狂胡!擊狂胡!!擊狂胡!!!
陸遊覺得自己每天都熱血澎湃,為了能親自擊狂胡,他利用休息時間練習射箭,居然被他練成了雙手射。連王炎都頻頻點頭:陸公能左右射,吾不如也。
雙手射算什麼?陸遊在狩獵中還親手殺死過一隻老虎!後來那張虎皮就一直跟着陸遊。
然而陸遊最興奮的事可不是這個,他最熱血澎湃的事情是他到過大散關、駱谷口、仙人原等軍事要塞,他都能看到對面的金兵!
大散關、大散關,哦,他給了陸遊多少希望和夢想!可是,隻有短短的八個月時間,朝廷忽然把王炎調回去了,原因是怕他擁兵自重。
呵呵,這,就是南宋朝廷。
殺敵報國的機會來了,又迅速地消失了;收複中原的希望出現了,轉眼間又破滅了。
多年以後,白發蒼蒼的陸遊眼望北方,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書憤五首·其一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鬓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05
南鄭,這裡的每一座山都曾留下過陸遊的腳印,他的英雄夢,他的報國夢,難道就要這樣無聲無息消失了嗎?
陸遊長嘯一聲,整個山谷裡都回蕩着他悲憤的聲音——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刀行》)
陸遊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這裡,從此後,他的詩詞裡經常會提到一個詞:遺民。
沒錯,是朝廷遺棄了他們,是皇帝遺棄了他們。他們,曾經是如此清晰地出現在自己的眼前,而自己,卻無力保護他們。
陸遊騎着一頭小毛驢行走在前往成都的路上,途經劍門關的時候,天空飄起了小雨,難道以後一輩子就隻能做個詩人、辜負胸中千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了嗎?
陸遊内心無比惆怅,寫下了一首詩:
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陸遊不再對朝廷抱有任何希望,來到成都,他整日養花、喝酒、賭錢,“倡樓呼盧擲百萬,旗亭買酒價十千”,放浪形骸,自暴自棄。
這是我們認識的那個陸遊嗎?這是那個身披铠甲、騎着戰馬左右手輪番射箭、能打死老虎的陸遊嗎?
不,這隻是一個滿臉頹廢、目光呆滞、完全失去了靈魂的老翁而已。
當他知道官場上的人給他起了個外号叫“陸頹放”的時候,他的倔勁兒上來了,幹脆給自己起了個号:放翁。
對啊,我就是很頹放,我就是要這樣過一生!
這期間,他陸續又調動了幾個地方,不過都是“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閑遊”。
陸遊内心迷茫、痛苦,終于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翻看床頭的一本書,看到了諸葛亮的《出師表》,胸中忽然升騰起一股氣來,支撐着他坐起,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病起書懷》。
其中有這樣兩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阖棺。
是,我現在是人微言輕,可是誰規定人微言輕就不能做夢?誰說将來國家就一定統一不了?在我這個老頭子的棺材闆兒還沒有蓋上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我老了,可是我的寶劍不服老!
這才是陸遊,這才是那個倔老頭子的本色!
一個人的一生有幾次為自己的夢想去折騰的機會?折騰過,就算失敗又如何!
陸遊把自己的詩稿整理出來,命名為《劍南詩稿》,以紀念他曾經的峥嵘歲月,也激勵自己永遠不要放棄。
淳熙五年(1178年)春天,陸遊接到朝廷诏令,讓他回京等待複職。但是陸遊并未受到重用,讓他回去,也不過是因為他的詩寫得好,點綴一下“太平景象”而已。
陸遊先後到了福建建安、江西撫州等地,在他六十歲那年,他被免官了,原因是因為,江西發洪水,陸遊私自開倉放糧,這屬于“逾越規矩”。
去你娘的規矩!放着金兵不去打,那麼多遺民不去管,來管老子開倉放糧?這個六十歲的老頭兒一邊唱着“素衣以免染京塵,一笑江邊整幅巾”,一邊卷卷鋪蓋卷兒走人了。
06
陸遊在家裡閑居了五年多,朝廷又重新啟用他。陸遊心情大好,因為宋孝宗要傳位給宋光宗,他終于又有機會給皇帝提建議了。
來到臨安(今浙江杭州),陸遊聽到很多歌女在唱幾年前他寫的一首詩:
臨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來薄絲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做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遊搖了搖頭,當年的那種淡淡的憂傷襲上心頭,他倒是甯可歌女唱他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那時的陸遊,并沒有想到這首詩将來會成為他再次罷官的導火線,他一腔熱情地去給小皇帝提了很多建議,可是他的熱情并沒有得到回報,不久以後,當權者給陸遊加上了“嘲詠風月”的罪名。
陸遊連哭的心情都沒有,他早已習慣了被扣大帽子——喜論恢複、結交朋黨鼓吹用兵、陸頹放、逾越規矩,現在又叫“嘲詠風月”,那好吧,我就給我的書房命名為“風月軒”。
戴大帽子好啊,戴大帽子能長壽!不信咱們來看看:
1135年,宋徽宗在金國駕崩,陸遊那年10歲;
1156年,宋欽宗在燕京駕崩,陸遊那年31歲;
1187年,宋高宗在臨安駕崩,陸遊那年62歲;
1194年,宋孝宗在臨安駕崩,陸遊那年69歲;
1200年,宋光宗在臨安駕崩,陸遊那年75歲。
經曆了這麼多任皇帝,陸遊還有什麼沒見過的呢?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陸遊受宋甯宗邀請,以77歲高齡扶衰入都,主持修撰孝宗、光宗兩朝曆史的工作。
宰相韓侂(tuō)胄(zhòu)準備出兵伐金,陸遊寫文章勉勵他。有人說韓侂胄這樣做是為了籠絡人心,讓陸遊不要寫。陸遊不管,他現在老了,更倔了,誰也說不服他,隻要伐金,他就支持。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南宋朝廷下令伐金。陸遊去不了,就把自己的兒子送上了戰場。他拄着拐杖望着北方,想到了自己的一生,禁不住淚流滿面:
訴衷情
當年萬裡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鬓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令陸遊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韓侂胄戰敗,被士兵亂棍打死,砍下人頭,獻給金國,以作為求和的條件。
兩宋三百年,中國人經曆過兩個最屈辱的日子,第一次是北宋末年金國攻進東京開封,俘虜了兩個皇帝和皇親國戚;第二次就是南宋中葉伐金失敗,朝廷砍下丞相的腦袋,雙手交給了敵人。
不幸的是,這兩個屈辱的日子陸遊都經曆了。第一個屈辱日子來臨的時候,他剛剛兩歲;第二個屈辱日子來臨的時候,他即将離開這個多災多難的人世。
臨死前,這個“一根筋”的倔老頭兒把他的孩子們都叫到了他的床前,沒有遺産,隻有一個願望: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個倔老頭兒!既然知道一個人死了萬事皆空,還遺憾什麼國家有沒有統一!
1210年,陸遊與世長辭,享年85歲。
07
時光過去了六十九年,1279年3月19日,廣東崖山,凄風楚雨,蒙古軍隊把南宋最後一支隊伍逼到海邊,陸秀夫背負年僅9歲的小皇帝蹈海殉國,十萬軍民,紛紛跳進波濤洶湧的大海。
一曲悲歌,最後絕唱,南宋至此滅亡。
有人說,陸秀夫是陸遊的後代,有人考證說不是。是與不是,有那麼重要嗎?
重要的是,陸秀夫和那些跳海而死的人也是“一根筋”,甯可死,絕不投降!
“一根筋”是病嗎?不是,是倔,死倔死倔死倔。
這世上有一種人,他們就是“一根筋”,就是倔,似乎天生背負着使命,沒有人要求他們去做什麼,可是他們自己對自己有要求,這種人的心中,都時時刻刻記着兩個字:天下。
所謂“一根筋”,更是一種風骨、一種血性、一種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八百多年過去了,當我們想到那個死倔死倔死倔的倔老頭兒陸遊的時候,腦子裡總會冒出這樣一句話:
亘古男兒一放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