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難免會有摩擦與矛盾,朋友來來去去,有些成為了我們生命中的過客,有些,可能會成為陪伴一生的良師益友。
我相信任何人都曾為了處理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和困惑,我們到底該怎樣和朋友相處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兩句話,相信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朋友相處。
王陽明
在王陽明的《傳習錄》裡,曾多次論述“朋友之道”。有一次,有弟子向王陽明請教問題,還沒等老師說話,旁邊的另一個弟子就搶着開口說:你現在的問題還停留在我前年的境界……
那麼這個搶着說話的弟子,其實是想炫耀一下自己,意思就是說:你遇到的問題都是我已經經曆過,并且現在都已經被我克服被我解決,你不用問老師,我就可以回答你!
但沒等他繼續說完,陽明先生就打斷了他的話,并對他提出了嚴厲的批評。陽明先生說: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王陽明
那麼這句話,就指出了出言搶答的那個弟子想在同學面前炫耀的毛病,同學之間,當然也存在朋友關系,陽明先生認為,無論是同學還是朋友,在相處時都應該要多一點相互謙讓,少一點相互攀比,因為貪慕虛榮的炫耀和攀比、甚至一較高下的行為,會讓彼此都受到損害,用謙虛的态度相處,才能相互得到益處。
王陽明先生有位弟子叫陳九川,他是陽明心學“江右王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有一次他和陽明先生讨論與朋友的相處之道,陽明先生說: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
王陽明
也就是說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呀,一定要多考慮對方的感受,特别是在對方遇到困難,或者犯了錯誤的時候,更是要多一些溫暖的勸慰和鼓勵,少一點批評與指責。
說一個孔子的故事,孔子有個很有名的弟子叫子夏,子夏曾是個很小氣的人,有一天孔子和其他弟子路過子夏的家,剛好天上下起雨來,有弟子就提議到子夏家借幾把傘。
王陽明
但是孔子卻攔住了弟子,因為他知道子夏這個人很小氣,如果自己去借傘,子夏會左右為難,不借吧,大家都會罵他目無師長,但如果借出去的話,他又肯定非常的不願意,所以孔子選擇繞過子夏的家繼續趕路。
那麼在後來的相處過程中,孔子通過循循善誘地引導,逐漸幫子夏戒掉了小氣的毛病,後來子夏還成為了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雖然是子夏的老師,但很多時候,我們身邊的人與我們的關系,都是亦師亦友的關系。
王陽明
孔子面對子夏身上的缺點,并沒有一味批評埋怨或者指責,而更多的是考慮替他保留面子、然後再私下進行勸導和鼓勵,所以王陽明說“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其實和孔子的做法,是完全一緻的。
朋友,該如何相處?答案是:朋友之間,多一點謙讓,少一點攀比,多一點勸慰與鼓勵,少一點埋怨與指責,人脈才會越來越廣,這就是王陽明“兩多兩少”的朋友相處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