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4:10:59

今年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一天恰好也是第38個教師節,這是本世紀以來中秋節與教師節的首次重逢。記者近日采訪了呼和浩特多位老師,傾聽他們關于親情、友情、師生情的故事。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教師節與中秋節撞了個滿懷)1

王冬梅正在和孩子們讀書

堅守初心25年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着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9月6日,在新城區北垣小學三年級(3)班,王冬梅正帶着孩子們一起朗讀課文。王冬梅1998年畢業後分配到北垣小學,在這裡一工作就是25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深耕在了這個學校的三尺講台。從教25年來,先後獲得過内蒙古自治區優秀班主任、呼和浩特市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多項榮譽。

王冬梅不僅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更深愛着她的學生。初次走上講台那年,她才18歲,她帶的第一屆學生和她相差11歲。她和孩子們亦師亦友,多年後依舊保持着密切的聯系。如今,她曾經帶過的學生也來到了學校,成為了她的同事。王冬梅至今還記得,她帶的第一屆學生,初三畢業後回來看她,他們一起聊學習,聊生活,聊理想,有着說不完的話。傍晚時分,她就坐在操場上看着男生們打籃球,分别時,一幫男生執意要送她回家,他們走了很長一段路,那是唯一一次不是被男朋友送回家的經曆,内心卻充盈着滿滿的幸福。

在王冬梅看來,世界上有兩種職業特别要靠良心,一個是醫生,一個就是老師。王冬梅經常把學生的作業帶回家批改,每每這時,女兒總是問她:媽媽,你那麼認真幹啥?”王冬梅就和女兒說,老師是育人的工作,不能像其他工作,産品不合格可以回爐重造,教書育人沒有這個機會,所以必須認真,必須一次成功。

今年教師和中秋節相遇,王冬梅也難得給自己放個假,“這個日子确實很值得紀念,喜上加喜,但又和我度過的每一個教師節一樣平凡。好好陪陪孩子,陪陪家人,也希望我的同行們每天都能像教師節一樣快樂。”王冬梅對記者說。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教師節與中秋節撞了個滿懷)2

王麗婷講述兩代人教書育人的故事

一家兩代5位老師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台舉起的是别人,奉獻的是自己……”這是土左旗民族中學王麗婷老師最喜歡的一首歌,這首歌也訴說着一家兩代人教書育人的故事。

王麗婷一家兩代有5人是教師,父親、公公、婆婆、丈夫和她都在三尺講台默默耕耘。王麗婷的父親早年是一名鄉村老師,一輩子紮根鄉村,為學生傳道解惑,父親在燈下伏案備課的身影給王麗婷的兒時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在她小小的心中種下了一個教師夢。大學畢業後,王麗婷接過父親手中的教鞭,成為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的一名人民教師。那時候她就在三尺講台許下心願,要把自己的青春、熱情和全部精力奉獻給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

“在我的心中沒有差生,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這是王麗婷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她熱愛、尊重她的每一個學生,在盡可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積極學習鑽研,向父輩們學習,探索适合班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進了理想的大學。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十幾年來,王麗婷先後榮獲“呼和浩特市首屆教師技能大賽三等獎”“中學化學學科教學能手”“土默特左旗教育系統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每一份榮譽背後都傾注着她對教育事業全部的熱愛。

今年,王麗婷将迎來她的第14個教師節。“我爸爸和公公、婆婆都已經退休了,我在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任教,老公在呼和浩特市金川的一所民辦學校任教,兩人常年兩地分居。今年教師節罕見地與中秋節相遇,我們兩人難得可以一起回家和父母團圓,共同慶祝教師節了!”9月7日,王麗婷笑着對記者說。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教師節與中秋節撞了個滿懷)3

文森特和維尼爾愛上呼和浩特

外教兄弟紮根青城

“說實話,我們兄弟倆當時也沒想過會紮根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成家,這份緣真的很奇妙!”9月6日,菲律賓外教文森特(Depa Vincent Pelle)對記者說。

2008年,文森特來到内蒙古師範大學鴻德學院任教,一幹就是十幾年。2012年年底,在文森特的遊說下,弟弟維尼爾(Depa Vernil Pelle)也來到了呼和浩特,成為内蒙古師範大學鴻德學院的一名外教。“剛來的時候學校這裡一片荒涼,與我印象中的城市天差地别。出門逛街、坐車都不方便。短短幾年時間,這裡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地鐵通到家門口,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文森特說起呼和浩特的變化眉飛色舞。如今,文森特和弟弟維尼爾早已經愛上了呼和浩特,融入了這座城市。閑暇之餘,文森特和弟弟喜歡和家人騎着單車穿梭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感受呼和浩特厚重的曆史文化,白塔、大召、小召、附中東巷……哪裡的景色最美,哪裡的美食最好吃,他們都能如數家珍。

維尼爾比哥哥文森特小10歲,在他的印象中,在菲律賓也過中國的新年和中秋節,尤其在菲律賓的中國城,每到過節的時候非常熱鬧,鑼鼓喧天、舞龍舞獅,八月十五賞月吃月餅,不過,月餅在當地非常昂貴,一塊月餅折合人民币要150元。“因為疫情原因,我們已經三年沒有回國了,非常想念爸爸媽媽。今年中秋節和教師節正好在同一天,我們到時候會和爸爸媽媽微信視頻,互相送出節日的祝福。”維尼爾說。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教師節與中秋節撞了個滿懷)4

袁翠娥老師給孩子們上剪紙課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民間剪紙中的圓形造型有很多種,比如有圓形組合紋樣、圓形人物紋樣等,它們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現為對圓滿之圓,團圓之圓等的體現……”9月6日,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恒昌店巷小學,袁翠娥老師在學校開設的剪紙課上正帶領學生們以“團團圓圓”為主題,開展迎中秋的剪紙活動。通過老師講解團花的寓意——團團圓圓,學生學習折、剪團花的方法,他們既了解了剪紙團花和中秋的關系,又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袁翠娥是玉泉區恒昌店巷小學五裡營校區的美術老師,從2017年學校開設剪紙課以來,剪紙團花一直是剪紙課的必上課程。“因為對于孩子們來說,團花容易上手,好操作,出效果,我每教一屆新學生,剪團花肯定作為基礎要教給孩子們,孩子們剪出各種各樣造型精美的團花,既增加了他們學習剪紙的興趣,又繼承和弘揚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藝術。”袁翠娥笑着說,她最初接觸剪紙還是孩提時代姑姑剪的紙窗花: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蝴蝶、小鳥等小動物,令她驚奇的同時也對剪紙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後,袁翠娥以美術專業考上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美術老師。期間有幸遇到一位剪紙老師,她再一次接觸到這門傳統藝術,決定結合自己的美術專業所學知識,把剪紙發揚光大。2017年,學校開設了校本課,袁翠娥選擇了剪紙,從簡單的團花和對稱形圖案開始,袁翠娥一邊教學一邊通過觀看視頻、收集不同的剪紙作品等方法自學,一有時間還去找剪紙老藝人學藝取經,日積月累,剪紙手法越來越娴熟,還帶着學生們參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剪紙活動,獲得了多項榮譽。

“今年是我的第7個教師節,教師節難得和中秋節在同一天,我終于可以好好放個假,陪陪家人,一起過個團圓節了。”袁翠娥說,作為一名老師,她有責任和義務将剪紙這項傳統文化繼續弘揚傳播下去。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教師節與中秋節撞了個滿懷)5

劉玉敏給大山裡的孩子們帶去安全課

在志願服務中發揮餘熱

“雖然退休了,但是每年的教師節還是會收到許多學生的祝福,讓我很欣慰。今年教師節恰巧遇上中秋節,在收獲節日祝福的同時,我打算在中秋節組織家庭困難的孩子舉辦學做月餅活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對于即将到來的節日,劉玉敏已有打算。

今年59歲的劉玉敏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團結小學的一名退休教師,自2018年退休後,她就全身心投入到志願服務活動中,發揮餘熱。

親自組織、參與志願活動數百場,行程十多萬公裡,累計志願服務13000多小時,投入資金十多萬元,組織博愛公益學堂300多場、為城市鄉村困境兒童實現微心願1000多個、為孩子們對接到愛心款50多萬元……劉玉敏現在是内蒙古紅十字仁愛媽媽志願服務工作隊隊長。多年來,她用一個個善舉溫暖着整座城市。

9月6日,記者見到劉玉敏時,她正準備開車去旗縣看望一個貧困生。通過交談得知,其實她在學校帶班時,就非常關注單親家庭的貧困孩子,那時每天下班或是周六日,她都會免費給這些孩子補課,還經常給孩子們洗臉洗頭發,一起吃飯,讓孩子們感受到“母親”的呵護。2014年,為了給予呼和浩特市紅十字會博愛寸草心助學項目救助的幾百名單親失依兒童特殊的母愛,紅十字仁愛媽媽志願服務工作隊成立了,劉玉敏被任命為隊長。從此之後,作為老師、副校長的她犧牲休息時間,奔波于全市九個旗縣區,走村入戶,遍訪救助對象,将母愛播撒到每個孩子的心田。為了更好地投入到志願服務工作,2018年,有着副高職稱的她毅然提出申請,提前五年退休,一心一意做一名志願者。

“每當聽到孩子們叫一聲劉媽媽,我的心裡特别溫暖。”劉玉敏告訴記者,她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資,兒子也結婚生子,家裡沒有經濟負擔,除了組織志願活動外,她還資助着兩個大學生、兩個高中生、一個初中生,每年每人一千元。“累并快樂着”,劉玉敏用這5個字形容自己現在的生活。她說,退休後比上班還忙,天天不閑着,每天過得都很充實,也特别有意義。隻要身體允許,她會一直堅持下去。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教師節與中秋節撞了個滿懷)6

杜洋洋拿到了理想大門的“敲門磚”

夢想做一名人民教師

“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老師,高中時的班主任和教練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樣,希望将來能和他們一樣教書育人。大學期間我将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願望。教師節即将來臨,我想對所有的老師說一聲‘你們辛苦了’。”今年被内蒙古師範大學錄取的杜洋洋對于未來充滿信心。他說,以前教師節都會把祝福送給老師,期待以後的教師節是屬于自己的節日。

今年19歲的杜洋洋家住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雙河鎮大羊場村,在他11歲那年,父親因病去逝,母親選擇離開,之後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多年來,杜洋洋的爺爺奶奶靠種地為生,收入不高,再加上外債,生活非常困難。幸運的是,杜洋洋在上學期間一直得到愛心人士資助。

上高中那年正好趕上疫情,由于沒有智能手機上不了網課,杜洋洋沒有抱怨,而是自己默默學習,他堅信隻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付出總會有回報,杜洋洋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

9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杜洋洋家時,他已經收拾好行李,因為當天有愛心人士專程開車要接他去學校報道。杜洋洋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開朗、陽光,他并沒有因家庭情況而自卑。他告訴記者:“本來老師建議我報省外的院校,但是我不放心爺爺奶奶,最後選擇内蒙古師範大學,就是為了能經常回家看看。爺爺奶奶把我養大不容易,我會好好孝順他們的。唯一遺憾的是,今年中秋節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不過我會通過視頻電話送上節日祝福。同時,我也想通過《北方新報》感謝多年來關心和資助我的愛心人士,祝願他們中秋節快樂。”

杜洋洋離開家的那一刻,爺爺奶奶不停囑咐他要照顧好自己,眼裡滿是淚水。(文·攝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網記者 張巧珍 鄭慧英 首席記者 牛天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