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07:41:17

感謝您關注“永大英語”!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1

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

孔德惠

一、引言

中考和高考一樣,多年來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無論是素質教育的貫徹、學生課業負擔的增減、以及當前為大衆熱議的教育公平問題,都與這些考試有着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系。近一個時期,涉及基礎教育的高考英語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外語考試社會化、一年多考等議題正在一個相當廣泛的範圍内醞釀。

雖然中考和高考經常被人們一同談起,但是作為基礎教育不同節點的評價機制,兩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并不可以“相提并論”。但是由于人們認識上存在誤區,中考英語多年來一直盲目模仿高考英語,忽視了自身本應具備的内在屬性。作為終結性成績測試,中考英語更應重視與初中外語教學的有機關聯,從而發揮其積極的導向作用。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2

二、中考與高考的差異

首先,中考和高考并非發揮同樣的功能。多年來,高考被同時賦予兩項任務:為大學選拔人才和促進高中的素質教育。就外語科目而言,高考英語試圖“同時”完成好兩項任務是比較困難的。多年來的實踐表明,高考英語将“為大學選拔人才”放在了優先地位,而将“為素質教育服務”的任務放在了次要位置。這樣的定位是不明智的。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一個能夠産生足夠分值并具有一定區分度的考試,既可以充任高校錄取新生的成績依據;而且在錄取率逐年提高的情況下,這種技術性要求可以相應降低。但是高考英語卻一直通過78%的選擇題來保證其産生超值的“客觀”分數,對基礎教育外語教學造成了嚴重的誤導。毋庸諱言,眼下高考英語面臨的可能被邊緣化的尴尬,正是其對基礎教育多年誤導所積累下來的後果。我們不妨設想,假如高考英語把素質教育理念放在第一位,那麼它對基礎教育所發揮的積極影響可以使優秀人才源源不斷輸入大學,從而使素質教育進入良性循環。如今,在2017年為限的倒逼機制下,高考英語要麼放棄唯選擇題是用的老路,要麼被移交給社會考試機構操作。

然而對于中考英語而言,并沒有所謂的雙重任務之說。如果說高考由于承擔為高校選拔人才的任務而發揮水平測試的功能,那麼中考則應将成績測試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能。中考的如此定位,與我國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有關。目前,從初中到高中的升學比例是很高的,并沒有顯現突出的供求矛盾。随着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一些地方還在醞釀将義務教育從初中階段提高至高中階段。屆時中考的選拔功能将進一步弱化。當然,目前圍繞中考的壓力除了能否進入高中以外,确實還有一個上哪一所高中的問題。不過對于後一點,國家的政策是不予認同的。教育部關于将高中入學名額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政策就是針對擇校現象的糾偏措施。由此可見,中考應該将注意力集中于素質教育在初中的順利貫徹,而不是像高考那樣,拿出相當大的精力刻意強化它的選拔功能。

令人遺憾的是,在應試教育大潮的驅動下,各地的中考英語大多模仿高考英語的評價模式,尤其在題型設計方面,選擇題比例過高。這裡有必要指出,題型不僅僅是一個考試方法問題;它所呈現的傾向性反映了命題者對外語及其功能的認識,同時也引導着廣大學習者在外語能力培養方面的注意力。初中外語教學仍處于打基礎階段,作為終結性評價的中考,理應對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但是目前受中考大量采用選擇題的影響,判斷選項已經成為初中外語教學的主要測評手段。殊不知,長期的判斷選擇練習,已經使考試乃至教學發生了嚴重的異化,其危害在諸多方面有所體現:

(一)課堂内外無處不在的離散式選擇題瓦解了外語知識的體系性,使初中生剛剛接觸到的英語知識變得支離破碎。不僅如此,數倍于正确答案的幹擾項極具迷惑性,給學習者的認知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

(二)教學過程充斥選擇題,離間了教與學的成效反饋。針對同樣一個問題,如果提供選擇供學生回答,總比讓他們直接作答要更容易一些。這不僅由于選項具有提示作用,學生也可以在選項之間推測答案。長此以往,學生對自己掌握知識情況的判斷就會高于實際水平;同樣,教師通過選擇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也存在一定的虛假成分。教與學需要及時反饋和互動,但是通過選擇題的信息反饋是不可靠的。

(三)判斷選擇的思維定式誤導了初學者的學習習慣。任何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學習者的積極思考,外語學習同樣如此。然而判斷選擇這種答題模式将學生的求知視域局限在了若幹人為設定的選項之間,桎梏了學生的理性思維。長年累月的選擇題訓練,妨礙了學生對所學外語進行觀察、探究、歸結的良好習慣的養成。

(四)答案選項化使考試違紀易于實現。毋庸贅言,考風考紀是一個嚴肅問題,不可漠然視之。從客觀上講,選擇題的大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考試當中的作弊行為。從技術上講,于考場内外或考生之間傳遞代表答案的符号比傳遞答案文本要便捷得多。不僅如此,以符号代替文本的作答模式也使閱卷者對違紀答卷的甄别變得更加困難;若采用直接答題的方式,考生之間的雷同卷是很容易判定的。

(五)教師依賴現成的“題庫”,卻荒廢了教學功底。根據觀察,如今外語教師較少根據教學内容親自命題來檢測學生,而是從各類的試題集當中抽取試題。這些所謂的題庫大多為曆年考試“真題”或模拟題,還有一些所謂名校的自用題。暫且不論這些題庫的質量如何,它們與具體學校或班級的實際教學沒有内在的關聯,而且從題庫當中組卷,很難保證測試内容與現實需要相吻合,形式主義色彩嚴重。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3

三、外語測試的類型

根據所發揮的功能,外語考試大緻可以分為成績測試(亦稱學業測試、學績測試)、水平測試、編班測試、診斷測試和潛能測試(關于前兩種考試,我們将在下一節重點讨論)。

所謂編班測試是外語培訓項目開始之前對學習者外語掌握情況的普查式評價,以了解他們的整體水平以及個人在相關方面的表現。這對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根據學生需求編班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當然,編班考試并不意味着分快、慢班那麼簡單。例如,根據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薄弱之處來編班,可以有針對性地補足學生的弱項,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診斷測試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最多的測試類型。“診斷”可以不拘泥于考試的形式,隻要能夠幫助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就可以。當然,如果能夠細緻到發現每個學生的問題,并由此做到因材施教就更好了。不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們過多使用的選擇題,實在無法在診斷方面有所作為。

潛能測試,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測試一個人未來從事諸如外語學習等活動所具備的潛在能力。此類測試已成為國外一些考試機構的一種公衆服務項目。通過潛能測試,人們希望發現自己在某個方面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也确實有一些人根據這種測試的結果去選擇職業。

除上述類型之外,還有一種名曰智商的測試。它試圖測定人的認知能力,并将其劃分為不同的數值。如今在教育領域對學生認知能力予以甄别是有争議的。包括我國在内的許多國家明令禁止對學生,尤其是學齡前兒童進行智商測試。事實上,在一所學校内根據考試成績分快、慢班的做法,就屬于此類有悖于時代精神的錯誤行為。但是在背後利益的驅使下,有些地方仍然借用其他名稱變相分快、慢班。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4

四、成績測試和水平測試的區别

成績測試是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的測試,它的依據即為教學内容,可根據教學大綱、教材、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确定。水平測試當然也是要考查學習者的學術本領,但其預設範圍更加廣泛,并不拘泥于具體課程的内容。水平測試所參照的是參加測試的整個群體的知識掌握情況。

我們在此專門讨論成績測試和水平測試的區别,原因在于兩者很容易被混淆。目前許多本應該完成階段性評價功能的成績測試,卻大多似以選拔功能為追求的目标。例如,課程考試,期中、期末考試,乃至初中畢業考試,無論從測試理念、構卷、内容、題型、成績等各個方面,都更像是水平測試。

(一)考試功能

簡要的說,成績測試的功能是對教學成果進行階段性的評價。如就相關階段而言,成績測試亦可稱為終結性評價。在教育體系之内,此類評價既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認定,也發揮着對教學效果給予信息反饋的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講,成績測試與教學過程有着密切的内在關聯。

水平測試的功能體現在對人才的選拔上。該功能是通過對考生的答題質量進行甄别而實現的。由于“供需”之間的現實矛盾,經常需要将考生的成績進行排隊。因此,水平測試多采用分數(百分制或實際分數)來呈現成績。而成績測試則可以采用非考試的手段,并以等級來呈現成績,例如及格或包括及格的若幹等級。

我國現行的高考屬于典型的水平測試。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高考的測試内容實際上就是高中階段應該完成的教學内容。這就是說,高考完全可以同時充任評價高中教學成果的成績測試,即高中畢業考試。但就目前形勢來看,兩者似乎格格不入。以後,如果統一的高中畢業考試能夠同時發揮為大學錄取新生提供成績依據的功能,那就是素質教育的理想局面。近來國家提出将來大學在錄取新生時要參照高中學校對學生的評價,這個舉措符合素質教育的正确方向。當然,學校的評價要保證其可信度,否則難以維系标準的一緻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于重視水平測試的排隊功能。該功能的過剩必然導緻應試教育。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過于維護分數的唯一權威性的行為是短視的。

(二)成績呈現

考試的結果,即成績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呈現——标準參照和常模參照。所謂标準參照,就是根據預先規定的水平等級進行評價而得出的結果分類。例如,由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辦,英語輔導報社及考試與評價雜志社承辦的全國中小學英語學習成績測試(NEAT考試),采用的就是标準參照模式。作為一個完整的基礎教育階段外語成績測試系統,NEAT按照九個級别分别測試,其成績以各級别的優秀、良好、及格來測定。當然,這九個級别是根據小學、初中、高中的各個年級以及教學大綱(現為課程标準)所描述的階段性目标而劃定的,是一個典型的成績測試體系。

與标準參照相對應的是常模參照。所謂常模參照,核心概念就是成績的常态分布。例如,一個普通的百分制考試,學生的成績以從低到高的方式排列。如果用一個“坐标”來呈現,橫軸标示分數段(從左向右依次提高),縱軸上由低到高标示獲得同一段分數的人數。用一條曲線将各個節點平滑地連接起來,則呈現出一個鈴铛狀的曲線:得最低分的人是少數,得最高分的也是少數;越來越多的人從兩邊向中間平均分的位置逐漸增多。這種分布被認為是包括考試分數在内的衆多事物的典型分布狀态,故稱常态分布。在現實當中,追求以此種形态呈現成績分布已成為許多外語水平測試的統計學定式。

簡言之,标準參照考試是給學生定級别的,常模參照考試是給學生按分數排隊的。兩種模式反映出關于考試功能的不同理念。當然,成績測試也可以采用百分制,即以分數表示成績,但是目的并不是給學生排隊。但現在的問題是,大多數成績測試都采用百分制,而且藉此試圖給成績排隊。這是成績測試水平測試化的突出表現。

(三)測試内容

既然是考試,其内容一般來說是不能提前告知考生的。但是就考試内容的範圍而言,成績測試和水平測試會有不同的界定。成績測試的内容範圍對考生來說應該是比較明确的,例如課程考試、期末考試、甚至中考。說起中考,常有所謂的“依綱靠本”之說,即要依照教學内容,或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标準來确定考試内容。而另一方面,水平測試的可預見範圍比較大,使得考試内容更具有不确定性。這與水平測試所涉及考生群體的廣泛性有關。如果考試的内容可以輕易提前預測,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區分考生不同水平的功能。

不過,一個針對教學的評價測試如若照搬水平測試的理念,刻意淡化其與教學内容的關系,其實是不合适的。試想,如果放棄對學生強調期末考試與教學内容的一緻性,甚或告知學生期末考試不考查課上所教的内容,那麼考試預期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四)語言再現

考查外語知識及能力當然需要從語言當中提取樣本。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僅滿足于盡可能取得更多的樣本。然而作為樣本的語言如何再現于考試之中,卻也反映出兩種測試的不同範式。水平測試重在産生分數,因此傾向于對離散的知識點的考查。而成績測試與教學理念相通,因此更傾向于語言樣本的整體性呈現以及對考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考查。例如,在成績測試中适宜增設一些輸出性任務,包括段落填空、造句、改寫、翻譯、作文等。

(五)系統調整

任何常規的考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通常是大系統的一部分。一個系統要平穩運行,需要不斷地進行微調。作為評價機制的考試也必須随之互動。例如,考試當中一個經常需要調整的要素就是試題的難度。水平測試由于其功能使然,追求分數的理想分布,因此對考試内容難度的調整主要是為了滿足試題的所謂區分度指标,即試題将水平不同的考生在成績上區分開來的“能力”。而成績測試就不是這樣,由于它與教學的有機關聯,考查的内容應該是學生應知必會的東西,而不是刻意考查“難點”知識。如果成績測試難度過大,學生的成績就會普遍偏低,這并不符合事物的存在與發展規律。

(六)效度與信度的權衡

效度和信度是衡量測試質量的兩個重要指标。效度,即有效的程度。就外語測試而言,效度指的是一個考試所考查的内容确是其應該考查的内容。例如,通過判斷音标來考查學生的語音面貌,它的效度就值得懷疑,因為考生并沒有真正展現他的語音。如果該考試是考查語言知識,則可另當别論。

信度指的是成績(尤指分數)的可信程度。這個概念不難理解,但卻很難驗證。試想:假如考生在另一個時間答同一份試卷,兩個結果應該一緻。顯然,這個驗證方法在現實當中是無法奏效的。從理論上講,信度就是考試得分的穩定性,或稱一緻性。如今人們認定選擇題信度高,其中存在不小的誤解。說它信度高,指的不過是閱卷過程中将考生答案轉換成分數的過程失誤率低(且不談塗卡時的技術性問題)。然而成績當中難免會有一部分是考生拿不準答案時推測出來的選擇;這些選擇很難保證在“另一次重考”時仍然一緻。

在考試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效度和信度之間經常會産生沖突。也就是說,在現實的可行性制約之下,想同時滿足兩者的要求是比較困難的。于是,适當地強調效度,就得相應地減損信度;反之亦然。從這個意義上說,水平測試通常側重信度,而成績測試則更應該強調效度。

(七)對客觀性及公平的訴求和人文精神與誠信的培育

如果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來看待水平測試和成績測試的類型區分,我們會發現它們代表着不同的訴求。前者似乎代表着分數的客觀性以及通過考試而實現的社會公平,後者體現的是人文精神的貫徹和時代對誠信的呼喚。應該說,上述兩種理念都是積極的和正義的。然而落實到具體一個考試中,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例如,人們一方面向往大學錄取依據的多元化(不贊成“獨木橋”),但另一方面又要求縮減各類高考加分的比重。事實上,在大學錄取率早已達到高等教育大衆化标準的今天,高考所代表的分數至上傾向已經過時。當然,其他評價途徑的權威性和可信度還有待大衆的認可,但這些正是我們必須努力培育誠信的領域。例如,說到成績測試,仍時而能聽到所謂“教考分離”的呼聲。就現實而論,凡是重要的考試,都能做到“教考分離”。沒有哪個地方的中考命題者和中學的教學者同為一個主體;即便請中學教師命題,通過紀律層面的措施他們與“教”也是暫時分離的。大衆格外關注“教考分離”,還是缺乏對學校及其教師評價學生的權威性的認可。

過度強調教學和考試分離,會導緻二者更加疏遠。由教師及至學校主持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因為缺乏信任而放棄本該由學校完成的成績評價機制,無益于誠信機制的培育。中考在這方面應該有所作為。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5

五、中考英語向教學的回歸

綜上所述,多年來在應試教育的誤導下,中考英語離初中教學實際有所脫節。高考英語目前所遇到的尴尬應該給中考英語敲響警鐘。作為積極的補救措施,中考英語應逐漸回歸教學的路徑。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彌補。

(一)題型的真實性

中考不能隻考慮分數,因為考試的意義主要在于促進初中的外語教學。過于追求分數,甚至不在乎所得分數的虛假性,是助長應試教育的測試學誘因。作為教師,我們都希望學生做到“真會”;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判斷學生學習效果的尺子就是看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學内容。因此,有利于素質教育的考試應該運用那些能夠檢測學習者是否對應答内容真正掌握的題型,即需要學生直接作答的題型,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判斷現成方案是否正确的題型。

(二)内容的系統性

在當今多媒體資源豐富,輔助教學手段多樣化的條件下,外語初學者往往是以對零散語言片段的模仿開始學起的。面對這些似乎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的學習者,初中外語教學更應該注重所傳授語言知識的系統性。如果以為靠簡單的模仿就能學會外語,那就把外語教學看得太簡單了。例如,現在一些學校不再教授學生音标,實際上這就造成了學生未來語言知識體系中的空缺。作為補償措施,考試的評價機制可以就此加以引導。像中考這樣有影響力的考試,應踐行服務于教學的原則,可盡量以系統的方式再現和考查語言,避免濫用離散式的、幹擾性強的題型。

(三)知識的基礎性

用慣了選擇題的外語水平測試,難以避免由于追求較高區分度而青睐難題、偏題、怪題的傾向。從内在的因果關系來看,選擇題降低了答題難度,進而又加劇了對更難考點的依賴,形成惡性循環。由此看來,中考放棄對選擇題的依賴是非常必要的。否則,考查的内容總是傾向于超出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這無異于拔苗助長。和教學相一緻,中考英語也應該強調外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四)考試的相關性

這裡的相關性指的是中考英語與教學實際的關聯性。既然考試是為教學服務的,那麼中考當然要與教學在各個相關層面有所銜接,包括構成考試内容的知識與技能、體現語用理念的題型、成績反饋的模式等。就中考而言,它雖然需要發揮一部分人才選拔功能,但這并不意味着它必須脫離初中的教學實際;隻要施考的過程嚴謹,旨在檢測初中在校生三年來學習成就的學績考試,同樣可以作為選拔高中學生的成績依據。從測試學視角來看,解決好與教學的相關性問題,也就保證了中考的效度。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6

六、結語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多年,但應試教育的傾向仍然頑固存在。究其原因,以考試為主導的教育評價機制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前車之鑒,不可熟視無睹。高考英語的教訓在于,它一方面過于注重“區分”的功能,卻忽視了對相關教學過程發揮積極後效的義務;另一方面,它所采用的測試方法又過于功利,由此衍生出形形色色與素質教育格格不入的應試手段。眼下,高考英語首當其沖,不進行徹底改革已無出路。一度盲目追随高考的中考英語,若不回歸教學的路徑,有可能進入一個迷茫期。

(本文首次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4年第6期)

中考學科說明英語解讀(中考英語的類型及屬性)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