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凡字皆是畫,意向畫中求。
靜來常參悟,更上一層樓。
“三顧茅廬”這一成語最早出自《三國演義》一書,書中将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的句子。後人常常引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比喻不恥下問,求賢若渴。
漢朝末期,朝廷衰微,群雄并起,黃巾猖獗,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擁兵東吳虎視眈眈,漢宗室豫州牧劉備企圖重振漢室。劉備從徐庶和司馬徽那裡聽說諸葛亮胸藏文韬武略,才能學識卓異,就和關羽、張飛帶着重禮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光複漢室。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諸葛亮,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上邊“艸”同“草”,甲骨文寫作
“廬”(lú)字是個有聲會意字,繁體寫作廬,金文寫作
由上述分析可知,“茅”字表示像槍矛形狀的草本植物,“廬”字表示山崖邊簡陋的房屋。“茅廬”一詞即是指山崖邊用草本植物搭建的簡陋的房屋。
回過頭來再看“三顧茅廬”這一成語,諸葛亮住在現今湖北襄陽的卧龍崗,這裡當然是有山崗、山丘的,在山崗山丘邊用茅草搭建個小房子隐居起來,以待時變,在這當時便稱之為隐士了。果不其然,劉、關、張三顧茅廬出自誠心,諸葛亮終于等到了大展宏圖的機會,哪有不出山的道理。至于“三顧”則表明了劉、關、張的誠意,也是諸葛孔明對三人抱負的一次檢視與考驗而已。從此,四人結幫成派,招兵買馬,東征西戰,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使天下三分也。(二馬漢字評書第48講)
作者:範登生, 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
責編:恬恬
搜索并關注微信公衆号“二馬看天下”,查看更多精彩原創文章,轉載請标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