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2時30分,重慶市北碚區突發山火。在消防、武警和當地志願者2萬餘人的共同奮戰下,這場大火在8月26日被撲滅。8月28日,在圓滿完成重慶森林火災撲救任務的森林消防人員撤離之際,衆多重慶市民自發來到路旁歡送。
在社交媒體上,許多令人動容的細節被不斷轉發,網友們表達着自己的感動:“熱淚盈眶!都是可愛的人啊”“被這一刻,燃哭了”……一次次蹈火出征,一次次愛心接力,在網絡空間彙聚起溫暖和力量。
在救火英雄中,有一部分山東人該出手時就出手,挖防火隔離帶、送物資、空中滅火,彰顯山東人的勇氣、大愛,受到山城人贊頌!
8月28日,在重慶市北碚區,一名前來送别的小女孩向消防車隊敬禮。
新華社記者 朱高祥攝
8月28日,在重慶市北碚區,森林消防隊員向前來送别的群衆比心。
新華社記者 黃 偉攝
華春瑩汪文斌齊推這張新聞圖片
8月26日至27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華春瑩先後在自己的個人海外社交賬号,轉發了上遊新聞關于缙雲山山火阻擊報道的新聞圖片。
27日,華春瑩在推文中表示,曆經艱辛與災難的考驗,我們中國人作為一個勇敢無畏的民族團結在一起!
推文發布後,網友紛紛留言:“團結的力量戰勝了一切”、“向英雄緻敬”、“鑄成新的長城”。
在此之前,汪文斌于26日在個人海外社交賬号發布推文,同樣轉發了上遊新聞刊發的這張新聞圖片。
兩位發言人轉發的這張照片,由上遊新聞記者周瑄拍攝,于8月25日刊發在上遊新聞客戶端:反向點火戰術取得明顯效果。
這張現場新聞照片,記錄了缙雲山山火阻擊當晚,志願者與武警消防官兵組成的“滅火長城”,在隔離帶上,與山火“決戰”,藍色的頭燈與紅色的火焰對峙。兩道光亮在畫面中組成一個大大的“人”字,一個充滿力量的“人”字。
上遊新聞記者周瑄拍攝的圖片。
看到外交部發言人的轉發,上遊新聞記者周瑄表示:“新聞媒體的責任是記錄消防人員、武警官兵、志願者們以及所有參與者一起撲救山火的事迹,感謝外交部發言人向世界傳遞中國力量!”
細節好戳!一組手繪緻敬英雄
一組手繪漫畫,緻敬全體救火逆行者和可愛的山城人民!
在重慶山火中拼命的山東人:一天工作15個小時 座艙溫度58℃
在國家應急管理部門的指揮調度下
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
作為山東省内直升機公司代表
派出了22人、三架大型救援直升機——米171直升機
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95後小夥瞞着家人去重慶救援:咱山東人絕不能袖手旁觀
中鐵十四局:阻擊山火,53小時搶建10公裡隔離帶
回想起阻擊山火、守護缙雲山、沿着山脊挖出近10公裡百米寬隔離帶的一幕,中鐵十四局重慶區域總經理劉京增覺得這一切仍然曆曆在目。“當時調動了40多台挖掘機和200多名員工,說不危險那是假的,但我們不能愧對北碚區對我們的重托,更不能愧對我們央企肩負的社會責任,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守住缙雲山,這是企業責任,也是個人情感!”
一條沿着山脊挖出的隔離帶,和守護在隔離帶的“人牆”,共同阻擊了山火的蔓延。
“中鐵十四局集團于8月22日開始上山參與救災,23日下午3點按照北碚區防火指揮部的緊急安排,開始隔離帶施工,25日下午6點完成任務,當時,因為時間緊迫,既沒有圖紙,更沒有交底,北碚區防火指揮部在現場臨時拟訂方案,從北碚缙雲山腳下挖到山上,再翻越山脊,挖到璧山一端,寬度100米,總長約10公裡。”看起來隻是短短幾天時間,對劉京增和他的同事們來說卻是經曆了一場高難度的挑戰。
他回憶道,當時在23日7:00接到北碚區的緊急求援,說急需一支戰鬥力強、組織力強的隊伍,來建一條山上的隔離帶隔斷山火,防止火勢繼續蔓延。一開始選了3個阻斷山火的地點,然而快到達時,卻發現山火即将蔓延到這裡,十分危險,隻能臨時改變阻擊山火的地點。北碚區指揮部将最後的防線設在了一個叫做“挖斷墳”的地點。
當時,在中鐵十四局集團重慶區域總部的統籌安排下,集團公司下屬五公司以及四公司、大盾構公司、隧道公司的在渝項目部人員迅速集結,向最新的阻火點進軍。
山路狹窄,他們步行了一兩個小時才到達了指定地點,開始在山上開挖隔離帶,隔離帶兩側都是懸崖峭壁;山勢陡峻,從山下到山上高差500多米,整體坡度在60度以上,局部山坡甚至達到70度,已是機械作業的極限坡度。
高溫似火,八月的重慶已連續一個月氣溫在40攝氏度以上,多次創下全國紀錄,當時地表氣溫更是高達45攝氏度以上,現場救援人員均是揮汗如雨,承受着極限高溫對人體的考驗。
時間緊迫,從接到命令開始,山火距離隔離帶僅僅2公裡,遠處的黑煙在不斷向他們逼近,救火的直升機一趟一趟在天空急速飛行,微信群裡“大火逼近”的提示在不斷催促着他們,留給他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交通困難,20多台設備、幾百人在山上作業,所需的物資和補給需要完全靠人力肩扛手挑,克服坡陡、路險、高溫、路長、塵土等一系列考驗,從山下徒步運送到山上。這所有的一切,完全都是使命使然、責任使然、擔當使然。
摩托車上不去的地方,救援物資隻能靠人力往上背,單程一個小時,爬上去要歇10多次。中鐵十四局重慶科學城項目部經理郭劍今年44歲,爬了3次山之後,腿肚子抽筋了。項目書記趙慶紅和他一直堅守在山上,三天兩夜沒下火線,困得撐不住了就半蹲半躺在挖掘機的支撐台上,打個盹眯一會。而同為山東員工的楊遵磊最年輕,他一天之内上上下下爬了4趟,給大家送食品、飲水、充電寶、頭燈。
深情厚愛,從開始施工到勝利完工,他們的心頭總是萦繞着一種複雜的情愫,這裡面既有企業的使命在身,又有重慶缙雲情懷;既有對缙雲山的擔心和熱愛,又有看在眼裡的社會各界對缙雲山的關心和厚愛。
當時,山火距離這裡隻有兩公裡,如果不能在山火到來前挖出這條隔離帶,那麼缙雲山将面臨被山火肆虐的風險。但是,在陡峭的山脊上挖百米寬的隔離帶,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從當天下午1點到4點,劉京增組織協調中鐵十四局在附近施工的單位,迅速調集了20多輛挖掘機投入戰鬥。
時間就是生命線。然而山體岩石堅硬,挖掘機挖不動,他們又調來了破碎錘,先将山體進行爆破,再用挖掘機開挖。當天晚上,劉京增和北碚區政府的人員在山頂的“孤島”上,想着解決問題的辦法。五公司項目經理柴仁旺、郭劍等,也一直在山頂帶着挖掘機堅守。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山火也越來越近。“就算用人工砍樹,也得把隔離帶挖出來!”從23日下午1點到25日下午6點,曆時53小時,一條通往山頂的隔離帶終于順利搶建成功,為有效阻止山火的蔓延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守護缙雲山,有企業責任也有個人情感。劉京增是山東臨沂人,但說起缙雲山,他滿懷感情,“我從2003年來到北碚區工作,2004年起全家都生活在北碚。山東是我的家鄉,重慶也是我的家鄉,缙雲山是北碚的後花園,我們經常去,無論出于企業責任還是個人感情,都要守住這座山。”
狹義的缙雲山特指缙雲山脈位于北碚境内嘉陵江溫塘峽南岸的一段,地涉北碚澄江、北溫泉、歇馬和璧山八塘,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獅子峰、香爐峰等九峰,以其景色幽美、人文豐厚又有“小峨眉”之稱,深受當地人們喜愛。
說起當時的一幕,劉京增說,能看出大家對這座山的感情,隔離帶挖出後,所有的人都連成了一道人牆,無論用水噴還是用最簡單的方式撲滅,都不允許山火再向前一步,大家全力守護缙雲山。
“在山上滅火時,我們還真的沒渴着,不斷有志願者送來物資,送來飯菜,送來冰鎮的水,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重慶人民的情義。”
“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人,非常之事見證非常之情。你們冒着風險逆行而上,義無反顧投入滅火救災殲滅戰;你們頂着酷暑夜以繼日,争分奪秒開辟綠色生命通道;你們沖鋒在前、無私無畏的實際行動,诠釋了‘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和家國情懷,體現了十四局人‘姓黨為民,能打勝仗’的政治擔當和過硬作風,彰顯了新時代中央企業的責任擔當。”在中鐵十四局集團發去的慰問信中,有對逢山開路的“孤勇者”最好的诠釋。
北碚區文旅局主任胡一珊寫下了一首詩《我要你回來!》,寫給缙雲山。這首詩飽含深情,也被大家收藏。他們說,這首詩表達了大家的心聲:
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害怕光,
以至于也害怕了朝霞和落輝。
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求雨,
于是,祈求閃電、雷鳴、狂風暴雨。
我從來沒有過這樣地,
望向你的心,搖搖欲墜地顫栗。
這是一座城的心情
一座城的人,為一座山
夜不能寝
缙雲山,
這整座城市的深情,
你可已領受?
………
缙雲山,你要回來!
來滅掉我眼裡的火焰,
融化擔憂和不安;
來賦滿城情誼,還滿城祈念;
來守住,你7000萬年前種下的因,
和經世流年發下的願。
重慶山火救援中晝夜奮戰的山東人:五天累瘦了六斤
滅火過程中,由中鐵十四局重慶區域總部調動的40多台挖掘機和200多名員工,開挖清理出近10公裡的隔離帶,為控制火勢蔓延和消防隊員實施反攻提供了必要條件。救援行動伴随着煙熏、炙烤和火勢逼近的危險,項目部管理層的幾十名山東人始終堅守在一線調度保障,有的甚至兩三天沒合眼,渾身上下被塵土包裹。
中鐵十四局調集挖掘機開辟防火隔離帶,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給肆虐的山火“畫紅線”
“我們按指揮部要求,在虎頭山下面挖一條防火隔離帶,挖着挖着明火就撲過來了,我們隻好下山。”中鐵十四局西部(重慶)科學城項目部員工張傳鑫給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講述的時候,已經從山上下來一整天了,卻還在不停地咳嗽。
阻絕火勢蔓延到隔離帶隻能在下風向開辟,于是濃煙一刻不停地朝他們迎面撲來,幾乎所有人都被嗆得咳嗽不止。他們開辟隔離帶的地方,離火源最遠時也隻有1公裡,最近的一次大火已經迫近到300米。山火炙烤的熱浪一陣陣襲來,伴随着竹子爆裂的噼啪作響不絕于耳。
幾十名山東漢子指揮着四十多台挖掘機,堅守在這樣的環境中,直到26日山火基本撲滅,部分挖掘機仍在山上進行火場清理和道路修複等後續工作。
開挖防火隔離帶的地方離山火最近時隻有300米左右
21日深夜接到救災指揮部通知後,中鐵十四局西部(重慶)科學城項目部就組織第一批3台挖掘機,連夜趕到4.5公裡外的火災現場,為救援直升機清理出降落場地。
經過緊張的物資準備,第二批人員和挖掘機也很快出發,西部(重慶)科學城項目部除了少數年老的員工留守,所有人都上山參與救援。起火的山頭都非常陡峭,根本沒有上山的路,他們就逢山鑿路,用挖掘機在山坡上開辟應急通道,挖一段走一段。遇到堵路的大石頭就把挖鬥換成破碎錘,鑿碎清理掉再繼續往上爬。
23日早上,随着火勢擴大,中鐵十四局重慶區域總部調集重慶15号線項目部、椿萱大道項目部投入救援。先後四十多台挖掘機和200多名員工爬上虎頭山、缙雲山,清除樹木開辟隔離帶,以阻絕火勢蔓延。
為了保住缙雲山主山脈,他們總共開辟出了三條總長近10公裡的隔離帶,給肆虐的山火畫出了“紅線”。
開辟防火隔離帶的山坡非常陡峭
“摩托車上不去的地方,救援物資隻能靠人力往上背,單程一個小時,爬上去要歇10多次。”中鐵十四局西部(重慶)科學城項目部經理郭劍說,挖掘機開辟出的應急通道非常陡峭,樹木被清理後沒有附着物抓扶,隻能手腳并用往上爬,對體力是極大的挑戰。44歲的郭劍爬了3次後,腿肚子抽筋了,而同為山東員工的楊遵磊最年輕,他一天之内上上下下爬了4趟,給大家送食品、飲水、充電寶、頭燈。
開辟防火隔離帶的山坡非常陡峭,人員幾乎要手腳并用才能爬上去
“項目部書記、經理四五十歲了,他們都帶頭爬上去了,我們年輕人更不能認慫,我身材比較胖就咬着牙往上爬,頂着高溫爬一個多小時到山頂時,就跟累傻了一樣,大腦一片空白。”張傳鑫說,上下山就像極限運動一樣,腳下稍微踩不穩就有可能滑落。晚上天黑坡陡,他和郭劍都曾經一腳踩虛從山上滾落下來,如果不是下方挖掘機開出的小平台,後果不堪設想。
挖掘機駕駛員輪班幹,晝夜不停開辟隔離帶,而科學城項目書記趙慶紅和項目經理郭建一直堅守在山上,三天兩夜沒下火線,困得撐不住了就半蹲半躺在挖掘機的支撐台上,打個盹眯一會。
“氣溫高再加山火的炙烤,熱得沒有一點食欲,把飯送到眼前都吃不下去,隻有替班回到項目部才能吃下點泡面。”張傳鑫體重有200斤,五天的救援結束後,他連累帶餓直接瘦下來6斤。
隔離帶的開挖十萬火急,挖掘機急速揮舞着機械臂,揚起一陣陣塵土,不停撲灑到大家被汗濕透的衣服上,每個人都像在泥巴裡打過滾兒一樣。“從山上下來回項目部休息的每個員工,臉上、身上全都是土,鞋裡也灌滿了土,感覺不出自己是個正常人了。”張傳鑫說。
開挖防火隔離帶的現場塵土飛揚
隔離帶開辟現場,志願者、消防人員往來穿梭,機械轟鳴繁忙,為了保證人員安全,現場的溝通、指揮、協調全靠吼,救援還沒結束,項目書記趙慶紅的嗓子就已經沙啞到幾乎發不出聲音。
走在街上被豎大拇指,山東人不為表揚隻求問心無愧。來自山東的這群硬漢拼盡全力,挑戰身體極限,指揮挖掘機開辟出的近10公裡隔離帶,成功阻斷了山火蔓延,也為消防隊員“以火攻火”策略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
救援期間,為了方便識别,中鐵十四局的四十多台挖掘機上都貼上了标識,所有參與救援的員工也都穿着“中國鐵建”的反光馬甲。在當地志願者拍到的視頻裡,中鐵十四局的機械和人員頻頻出鏡。
“我們穿着中鐵十四局的反光馬甲走在街上,很多老百姓都給我們豎大拇指。”張傳鑫說,山火撲滅當天他就回到了财務工作崗位,當他到銀行辦業務時,行長緊緊拉着他的手表達感謝,“他說這次滅火救援你們山東人和山東企業帶着挖掘機幫了大忙。”
這次火線救援的經曆,讓張傳鑫感觸很深:“我是入黨積極分子,大家逆火而行的這種團結和勇敢,确實給我帶來很大沖擊,個人思想也得到了升華,我覺得以後再遇見什麼困難都不會迷茫了。”
在濟南的十四局總部給參與山火救援的項目部發去了慰問信,對勇敢參與一線救援的所有員工給予了贊揚。而在上山救援的同事們發的朋友圈裡,張傳鑫沒見一個人誇耀自己的付出和價值,大家用的最多的詞就是“問心無愧”。在他看來,“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山東人的性格。”
網友評論
這些措施值得總結
森林大火是最難撲救的大火,不隻是因為這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鬥争,更因為森林本身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就決定了滅火的難度,氣溫高、着火點多、植被厚,山高路險,裝備到達的難度大等等,在重重阻力面前,2萬多人的滅火大軍,如何取得勝利?據了解,除了傳統的“以水滅火”,本次山火撲救還有12架飛機和無人機空中滅火。25日晚上的決戰之夜,“以火攻火”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
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阿壩支隊馬爾康大隊二中隊指導員 李江:我們支隊主要的做法是以水滅火,具有安全高效、一次性撲滅不易複燃的特點,極大地提高了滅火效率。在這次滅火過程中,我們白天組織大家滅火,晚上進行火場勘察,基本上每天隻休息2小時,積極提高了滅火效率。
25日晚,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采取的“以火攻火”方式在撲滅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以火攻火”的主要原理是由人工點燃火頭,與相向燒來的林火對接,在兩股山火相遇短時瞬間,隔絕山火燃燒所需要的氧氣和可燃物,導緻山火熄滅。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滅火救援指揮部副部長兼作戰訓練處處長 王磊:以火攻火又稱點燒戰術,特點是省時省力,效果比較徹底,處置火情比較徹底、高效、快速,緊急時刻能夠保住人員安全。它的應用要求也比較高,一方面是要有條件,指地域環境的條件、植被條件、氣候條件,地域環境要有依托,比如公路、河流、湖泊或者人工開鑿的防火道等,我們利用的是人工開鑿的隔離帶進行點燒。氣候條件重點就是風力風向,我們抓住一段時間的有利時機,風向變了由北向南吹,火勢就由北向南,我們抓住這個時機進行點火,這是很關鍵的,确保了條件充分。其次有組織指揮,點燒戰術以火攻火組織指揮要求非常高、隊伍專業技能要求高。第三就是點燒要有底線,要有安全的防範措施。最後就是有效果,提前把可燃物進行燃燒,燃燒掉以後火勢蔓延過來沒有可燃燒物,兩火相碰或者相遇自然就自動熄滅了。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 素材據海報新聞、閃電新聞、新黃河、上遊新聞、央視新聞、紅星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那那手繪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