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逢入京使哪一句比較有名

逢入京使哪一句比較有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3:19:01

《逢入京使》的作者,是唐朝詩人岑參。他寫這首詩的時間,據劉開揚老先生在《岑參詩集編年箋注》中猜測,可能是天寶8年,也就是公元749年。

這一年,在杜鴻漸的引薦下,岑參終于等來了一個機會。

為什麼說“終于”呢?

我們先來看在《唐才子傳》中,有關于岑參的一段記載:

“天寶三年趙嶽榜第二人及第。”

原來,在公元744年,岑參就參加了科舉考試,并且取得第二名,也就是“榜眼”。按理說此時的岑參,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誰知他這一待選,也就是坐在家裡等官做,三四年便過去了。

29歲科考及第,一直到34歲,才在杜鴻漸的引薦下,撈到了一個機會,就是給高仙芝當幕府書記。隻不過,當時的高仙芝是安西府節度使,也就是說他要去到安西府。

這是什麼概念呢?

這麼說吧,當時的安西府所在地,就是今天新疆的庫車縣。

後來不少人推測,岑參的這首詩,可能就是在他西出陽關,前往安西府赴任的路上寫下來的。

逢入京使哪一句比較有名(能成就一個人的)1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有關于這首詩,在劉開揚老先生的腦海裡,是這樣的一個場景:

岑參在前往安西府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回京述職的官員。兩人應該是老相識,免不了一番寒暄,當得知對方要回京城長安,岑參便讓他給家人帶一個口信,就說自己一切都好。

這好像也沒什麼?畢竟,古代的信息不發達,托人往家裡帶個信,再正常不過了。

實際上,這首詩要表達的,并不是給不給家人報平安,而是岑參從内心裡,就不願意去什麼安西府,當什麼幕府書記!

關于這一點,從詩的前兩句中,就可以明顯看出: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幹。

岑參一路向西去,眼睛卻一路向東望。就這樣,一直眼睜睜看着,自己離家的路途越來越漫長,以緻于兩隻袖子上,舊的淚水還沒幹,新的淚水又沾滿了。

更可憐的是,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回京的人,想捎一封家書,卻連紙和筆都沒有!

實在沒辦法,最後隻好:

憑君傳語報平安。

你就給我捎句話吧,告訴我家裡人,就說我一切都挺好的!

可是試想一下,岑參這一路哭天抹淚的,怎麼可能一切都好?就他現在這副模樣,尤其是寫的這首詩,如果被這位帶信人告訴了家人,家人會怎麼想?

或許,這才是岑參寫這首詩,真正的目的所在、

逢入京使哪一句比較有名(能成就一個人的)2

聊到這裡,有些朋友或許很奇怪,說起這個岑參來,怎麼也是唐朝有名的一個詩人,怎麼會是這個樣子?雖然從當時的長安到安西府,4000多裡地,沒有飛機,沒有火車,隻能是騎馬,可也不至于哭成這樣吧?

如果有朋友真這麼想,還真是不了解岑參。

在《唐才子傳》中,在介紹岑參的出身時,說他是:

“南陽人,文本之後。”

文本是誰呢?就是岑參的曾祖父岑文本,唐太宗李世民年間的宰相。這還不算什麼,岑參的父親岑羲,在武則天之後,就已經是宰相了,後來更是被唐睿宗賜封為“南陽郡公”。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岑參可不隻是“官二代”,實際上是“官N代”,而且還都是大官。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都已經34歲的了,去安西府上個任,還是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個機會,岑參卻一路哭鼻子的原因。

實在是家境太優渥了,沒受過這樣的苦。

如此的一個纨绔子弟,連上個任都還哭哭啼啼,結果是不是也可想而知呢?實際的情況,還真不是這樣:

“參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餘載,城障寨堡,無不經行。”

——《唐才子傳》

曆史上的岑參,曾兩次到邊疆去從軍,先後加起來十多年。正是因為這樣的一段經曆,使得他詩歌裡的邊塞風光、軍旅生活,總能給人一種“奇造幽緻,超拔孤秀”的意境和想象。

也正是因此,使他成為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

逢入京使哪一句比較有名(能成就一個人的)3

所謂“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其實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雖然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一帆風順,事事處處都能稱心如意,但也不得不承認,真正能成就我們的,絕不會是這些。

本文為“索彥聊詩詞”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