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04:24:47

我是棠棣,一枚曆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燕,甲骨金文寫作作“匽”或“郾”,西漢以後之文獻始作“燕”。西周時期的燕國是周土分封的北方大國。自周初受封至戰國時被秦滅,“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于姬姓獨後亡”,在中國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關于召公爽封于燕的情況,史書有一些記載。如: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與周公齊名的召公)1

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于焦……于是封功臣謀士…封召公奭于燕,(《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滅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時,召公為三公: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召公之治西方,其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則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當周厲王奔彘,共和之時。(《史記·燕世家》)

然而從以上記載我們不難看出,司馬遷對召公封燕的具體情況好像也不甚明了,故行文中有些含糊其辭。況且“召公封燕”一事,先秦典籍《尚書》、《詩經》及《左傳》等均未見有載,所以引起後世學者的種種猜測和解釋,甚至懷疑周初是否有有“封召公于北燕”一事。

齊思和先生曾撰文認為:

“若夫召公之封,尤有可疑。夫武既克殷,滅國甚多,擇地而封,豈患無土?又何必遠流之幽州之野?且戎狄雜錯,召公又安得越之而有燕?竊蓄此疑久矣。後讀《漢書·地理志》燕、吳故國皆在中原,始知其後來之燕、吳皆本夷狄而冒為姬姓者也。”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與周公齊名的召公)2

在齊先生看來,燕本為夷狄後冒為姬姓,“封召公于北燕”之事是不太可信的。童書業先生亦持有此類觀點,他言到:

“史籍(指《燕世家》)所記燕世系及事多缺誤,未可盡信。北燕來曆迄今難考。”

從地理位置看,京師鎬京與幽燕地區之間,路途遙遠,且要橫渡黃河,交通極其不便,确實很難想像武王之世就會在如此偏遠的地帶封侯建國。故傅斯年先生就曾有:

“召公既執陝西之政而封國遠在薊丘,其不便又何如?成王中季,東方之局始定,而周武王滅纣即可封召公于北燕,其不便又何如?”之類的疑問。

從前引《史記》文字看,周武王克殷之後即封召公于北燕了,然而召公本人至成王時還猶為三公,主陝西之政,似乎不曾就封。

由周初形勢看,克殷之後周人正處于從“小邦周”而轉變為天下統治者的關鍵時期,天下局勢未定,百廢待興,召公作為武王的得力助手,此時不大可能離開武王而就封于北燕。況且“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甯而崩”,随後又發生了三監之亂、東征淮夷等重大事件,迫于形勢召公長期留在周土身邊,處理宗周朝務,不就封應是大有可能的。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與周公齊名的召公)3

此類情況在先秦典籍中也是有反映的。如:

《尚書·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

《尚書·召诰·序》:

“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邢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史記》所載“周武王之滅纣,封召公于北燕”呢?對此,唐司馬貞在《史記·燕世家·索隐》中解釋到:

“召者,畿内采地,奭始食于召,故曰召公。或說者以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爵二公、故《詩》有周、召二《南》,言皆在岐山之陽,故言南也.後武王封之北燕,在今幽州薊縣是也。亦以元子就封,次子留周宰,代為召公。至宜王時召穆公虎其後也。”

此說當本鄭玄《詩譜·周南·召南譜》:

“周公封魯死谥國文公,公封燕死谥曰康公,元子世之,其次了亦世守采地,在王官,春秋時周公、召公是也。”

鄭玄、司馬貞二人所說,彌補了《史記》中的一些矛盾之處。且元子代封這種情況,魯國的分封亦可為證。《史記·魯世家》雲:

“(武王)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像……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魯。”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周初“封召公于北燕”是可信的,隻是召公曆武、成、康三世,一直留任京師,未曾就封,出任第一代燕侯的是其子“克”,鄭玄、司馬貞所謂的元子就封,次子留相周室,基本反映了曆史事實。

分析武王克殷之後的天下局勢、我們認為當時周人的政治、軍事勢力是達不到古幽燕之地的。從文獻記載看,周人攻下商都殷墟後,往北并沒有進行長距離的用兵,故武王設置“三監”,其地理位置也基本上沒有超出殷墟以北太遠的。後世學者大概也看到了這一點,故傅斯年把尋找武王封名公之北燕的目光,放在了周人勢力所及的河南郾城。但是,燕之始封地,由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的發現,可證其正位于幽燕之地。已無可懷疑。

據傳清道光年間,山東壽張縣梁山下出土了7件青銅器即“梁山七器”,其中《大保簋》為其一。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與周公齊名的召公)4

其銘曰:

王伐錄子(耳口),墟厥反,王降征令(命)于大保,大保克敬亡遣,王永大保,賜休餘土,用茲彜對令(命)。

此器四耳作獸首形,獸角寬大,高出器口之上,垂耳。腹部飾獸面紋,獸面的雙睛為器耳所隔。器高23.5、口徑37.5厘米,現藏美國弗裡爾美術館。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與周公齊名的召公)5

自琉璃河出土《克罍》、《克盉》之後,學者以克器銘文與之相比較,多數人認為“墟”應是方國之名,且距燕國不會太遠。“墟”是與羌方相距不會太遠的一個北部方國。“錄”字唐蘭先生認為錄字當與武庚祿父有關,并言到:

“錄與鹿占字常通用,錄子之國當在今河北平鄉縣一帶,漢代為钜鹿縣……今平鄉在殷墟之北,約一百餘公裡,王子祿父北奔,當即至此。錄子(耳口)應是商主宗族。銅器中有天子(耳口)觚,大子即太子,在商王族中地位極高。此時祿父當已死,祭以庚日,所以稱為武庚,成王伐職,當是鞏固其北疆。”今由克器可知“墟”在北土,而“錄”地又與“墟”接近,是可知唐氏獨具慧眼,所論甚善。

燕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形勝甲于天下"*而“由北京往北,經承德淩源,甯城、喀左,再沿大淩河到朝陽、北票,通向我國遼闊的東北地區,正是周初自燕國到肅慎的重要通道”,可見從地理位置看,燕地正是北方的戰略要沖,是西周王朝的北方門戶。出于開拓北疆“以蕃屏周”的目的、成王遂封召公于燕,“墟”方也正是被召公平亂之後,才能得以封給燕候的。然而當時“天下未甯”政治局勢不允許召公就封,故其元子代封為燕侯。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與周公齊名的召公)6

周人克殷之後,不久武王便有疾而終了。三監之亂時,王子祿父北奔,并不甘心失敗繼續進行叛亂活動。至成王親政,遂派召公征伐并拓展北疆,燕國之分封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下得以實現的。

殷商氏族以玄鳥為圖騰,而古代鳥生傳說的部落,多分布在東方沿海一帶,所以判斷商族最早活動于東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它同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古代土著民族有許多共同之處:有以玄鳥為始祖的神話,還有用獸骨占蔔、殺人殉葬、衣着尚白等習慣,山東城子崖龍山文化中有無字的蔔骨.就被認為是殷人早期的遺留。

所以綜上,商族最遠的祖居可能是環渤海地區,後來才南遷到河北省中部,即遊牧于北至易水、南至漳水等流域,到夏的末葉主力定居于河北省南部和山東省西部,卒能西向滅夏,建立商王朝,當然,在河北省中部居留的先商氏族逐漸南遷時,總會有一部分人未跟着遷徙,而仍居留原地。而召公封燕就有可能是監視居住在原居留地的商人,也是召公封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周公為什麼被武王分封(與周公齊名的召公)7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